吴前进站起身来,伸了一个懒腰,迈步走到窗前,看着窗外的风景,看着看着,忽然想起了林晓燕。
这段时间,他因为6号地区那块煤田的事情忙的不亦乐乎,也就没有想起过林晓燕。现在事情忙清了,他才感觉林晓燕好像很长时间没有上班了。
在工人村一座家属楼里,林晓燕呆呆的坐在卧室的梳妆镜前,看着镜子中憔悴的自己,越想心里越不是滋味。
经历了那场噩梦后,她的精神状态变得极差。当那天晚上吴前进把她送到楼下,她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回到家的,至于吴前进和自己说了什么,她一点儿也没听进去。
从那以后,每次想起她和吴前进被刘大虎那伙人捉奸在床并拍照的场景,她就觉得无地自容。她一直没敢去上班,她不敢面对同事们的目光,她害怕大家会在背后对她指指点点,尽管实际上并没有人知晓这件事。
在这突如其来的变故中,羞愧和恐惧如潮水般将她淹没。她怎么也没想到,自己的一念之差会换来如此不堪的局面。
她是主动接近吴前进的,她想借吴前进的权势改变自己的命运,摆脱底层人的生活。
在她的不懈努力下,高高在上的吴前进开始对她暗生情愫,两人的关系终于冲破了道德的枷锁。
那一天,在县城宾馆的一个房间里,他们跨越了那条不该跨越的界限,开始了一段见不得光的地下恋情。此后,他们经常寻找机会在宾馆幽会,沉醉在这禁忌的欢愉之中。
随着与吴前进相处的日子越来越长,她也开始逐渐冷静下来思考自己的未来。她发现,尽管吴前进对她不错,但两人之间横亘着诸多难以逾越的障碍。
吴前进有自己的家庭,他不可能为了自己放弃现有的一切。而且,这段不道德的感情,让她内心充满了愧疚和不安。每当看到吴前进的妻子和孩子,她就觉得自己像是一个破坏别人家庭的罪人。
她慢慢意识到,她与吴前进的这段感情不会有什么美好的结果。只是由于虚荣心作祟,她不愿主动和吴前进断绝关系,一直努力找各种借口欺骗自己,麻醉自己,不愿从自己编织的迷梦中醒来。
直到那晚的事情发生以后,她才真正领悟到两人的关系始终处在危险之中,始终如同一朵生长在阴暗角落的花朵,见不得阳光。
最近几天,她一直在反思自己的行为,为自己当初的冲动和糊涂感到懊悔,后悔因为一时的欲望而迷失了自己。她深知,自己不能再这样沉沦下去,必须做出改变,重新寻找属于自己的生活。
终于,她下定决心,辞职离开这个让她充满痛苦回忆的地方,去找寻自己新的生活。
这天晚上,林晓燕悄悄来到吴前进的办公室。她已经提前和吴前进约好了。
一进门,林晓燕就把门锁住了,直接坐到了沙发上。
吴前进笑容满面的走过来,坐在林晓燕的身边,拉住她的手,刚想说话,可看到林晓一脸严肃的表情,心中隐隐有了不好的预感。
“吴矿长,我们不能再这样下去了。”林晓燕率先打破沉默,眼中闪烁着泪花。
吴前进心中一紧,急忙问道:“晓燕,你怎么了?是不是我哪里做得不好?关于你提干的事,我明天就给你办,这段时间太忙了,我一直没有顾上。你放心,我这次一定说到做到,再也不往后推了。”
关于提干的事,林晓燕以前和他提过好几次,想接替余良走后一直空缺的考核办副主任职务。但吴前进怕影响不好,没敢马上答应,让她再多等一等,等有机会了一定给她办。
林晓燕摇了摇头,“不是你的问题,是我想明白了,我们之间不会有未来的。你有你的家庭,而我也该有自己的生活。”
吴前进沉默了,他知道林晓燕说的是事实,但心中却有些不舍。
林晓燕停了一会儿,接着说道:“我为这段感情付出了许多,我想,你能不能给我一些补偿费,让我能够重新开始。”
吴前进看着林晓燕,心中五味杂陈。他明白林晓燕的要求并不过分,毕竟是由于自己的原因,给林晓燕造成了很大伤害。因为刘大虎的目标是自己,而不是林晓燕,这是典型的城门失火,祸及池鱼。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林晓燕是受害者,刘大虎和自己是加害者。
自从那天出事后,林晓燕一直没有来矿上班,他就隐隐感觉到,自己和林晓燕的关系已经无法回到从前了,而且这件事就像一颗定时炸弹,随时可能将他们的生活炸得粉碎。现在林晓燕要走,正好少一个重要的知情人。
虽然6号地区那块煤田的事情,他自以为做的天衣无缝,但俗话说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他还是担心这件事万一暴了雷,如果林晓燕在自己身边,也是一个很大的麻烦。
思索片刻后,吴前进答应了林晓燕的要求。他告诉林晓燕,自己打算给她5万块钱的补偿费,虽然这笔钱不算太多,但有了这笔钱,也足够她在新的地方开始一段新生活了。
林晓燕听了,点了点头。对于她来说,钱多钱少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她想尽快离开这个地方,走得越远越好。
第二天下午,林晓燕拿到钱后,去工资科办理了辞职手续,辞去了在山南矿的工作。
走出煤矿大门的那一刻,林晓燕回头望去,煤矿的井架在夕阳的余晖中显得格外高大。她深深地叹了一口气,心中既有对这片工作多年之地的不舍,又有对未来生活的迷茫。但她知道,这是她不得不做出的选择。
回到家后,林晓燕简单收拾了行李,匆匆告别父母,坐公交车离开了山南矿。
对于女儿的离开,父母虽然觉得突然,但也很无奈。对于女儿的一些事情,他们虽然有所耳闻,但也不是很清楚,女儿也从来没有和他们说过。他们也不知道是劝女儿继续留在山南矿好,还是支持女儿选择去南方打工好。
经过一路颠簸,林晓燕来到丹宁市火车站,买了一张前往南方的车票。
站在火车站的月台上,看着列车缓缓驶来,的心中既有对未知的恐惧,也有对新生活的期待。
她知道,这是她告别过去,重新开始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