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关于退休年龄问题,都是作者私设,为了剧情,勿究!)
所以,何念看易磊回城了才会有想法,她有把握刘卫东能同意,但她家二叔和何想都下乡了,今年三叔和何盼又要毕业了,她就这一份工作,不知道该给谁。
她把想法给何雨柱一说就让何雨柱撅了回去:“我要真想把他俩搞回来,会找不到工作?不说我,你爷也能给他俩找到工作,缺你那工作了还是咋地?他俩的事我自有安排,现在他俩回来不合适。你安心等着嫁人就行。”
听何雨柱这么说,何念也就不再瞎想了,毕竟在她眼里,她爸可厉害了,就没有他爸解决不了的事。
72年6月28,何念出嫁,和她姑何雨水一样的嫁妆,不过,因为何大清这次只给了钱,没首饰给了,何雨柱除了一对金手镯,又多给了何念几样首饰,至少要跟她姑一样多不是。
同样买了一辆新的26自行车,家里的那辆依旧留在家里,以后就给王燕和李玲玲两人骑,可别觉得夸张,以前那自行车是真的能传三代人都不带坏的。
刘卫东家的五个哥哥,工作结婚以后都分了自己的房子,其实早就相当于分家另过了,只不过刘大哥两口子和他家没成婚的孩子,还和刘父刘母刘卫东住在一起,毕竟长子养老,那是约定俗成的规矩。
至于刘大哥分的房子,那不是他大儿子也结婚了么,这回刘卫东也结婚了,等他和何念分了房子以后,刘家就彻底分家了。
送何念出嫁以后,就是送何胜利和何盼去当兵,两个小的性格相对来说要跳脱一点,还是送部队锻炼锻炼吧,何雨柱找的是当年的关系,给两个小的就安排在北京陆军部队,只不过新兵前两年是别想回家探亲了。
闫老师家闫解娣今年高中毕业,从运动开始,闫老师虽然没有被批斗,可也不再授课,调去了后勤工作,也就是敲敲上课铃,下课铃,还有烧烧热水,打扫一下卫生什么的。
解娣毕业前,闫老师就和她商量了,问她愿不愿意接他的班,正好他也到退休年龄了,虽说工作内容不像其他人那么体面,可好歹也是正式工,如果她愿意接班,那就上班上到她嫁人,然后把工作转给闫解旷,让闫解旷回城。
闫解娣虽说不太喜欢这个工作,可她也知道,如果她不要这个工作,她爸绝对不会给她再买一份工作,可能会让她三哥直接回来接班,所以,为了不下乡她还是应承了下来。
等闫解娣接了班,闫老师就成了院里第一个退休老人,每天白天就只是摆弄他门口的那些盆盆罐罐,当然,里面种的都是些葱蒜小青菜之类的。等院里其他人下班了,才和大家聚在一起下棋聊天。现在可不兴去外面打发时间,一不小心,就会招惹麻烦,还是在院子里安全。
到了73年,何大清从轧钢厂退休,毕竟老头子已经60岁了,他是从食堂主任的位置上退下来的,安排何援朝回来接班。
何援朝从小对厨艺不感兴趣,所以何大清和别人调换了工位,何援朝回来后就到轧钢厂运输队工作。
因为李怀德舍不得何大清的手艺,所以又返聘了何大清,专门留在轧钢厂给他做小灶。
易中海因为是8级钳工,属于技术型人才,退休年龄要比别人迟几年,正好他也不放心别人教易磊,现在正在努力的教易磊钳工知识,虽说现在工级考核停了,但学到自己手里的就是自己的,什么时候恢复考级了,易磊也有资本多考几级。
刘海中看何大清退休,他也赶紧退休了,本来他一个高级锻工,随着年龄越来越大,体力也越来越差,现在在车间也没法锻造精细点的工件了,可院里轧钢厂的几人都没退休,一生好强的他,觉得他要是退休,就是没用的表现,所以还在车间里混着。这一波正好让刘光福回来接班。
至于何想,何雨柱通过所里的关系,搞了个北京警察学院的工农兵大学名额,直接让他回来上学,毕业后就到派出所工作,当然,这些对孩子们的安排,也都征询过孩子们自己的意见。
所以,73年院里一下就回城了三个孩子,刘光福,何援朝和何想,就剩下了闫解旷和棒梗两人在乡下了。
闫解旷还有点盼头,他爸来信和他说过,等解娣到年龄相亲结婚之后,就让他回城上班,顶多也就再熬一两年。
可棒梗就抓瞎了,他家他爸才四十多,不可能退休给他接班,可现在工作又特别难找,他也只能每次写信的时候催促家里人给他想办法。
贾家看院里的孩子一个一个回城,也焦心,毕竟他们家就这一个儿子啊,总不能儿子以后都留在乡下吧。后来一家人琢磨了好久,还是贾张氏想出来的主意,她盯上了易中海退休后的工位。
易中海比何大清还大两岁,顶多还有两年也就要退休了,他家易磊有工作,易彤也嫁人了,再说,在贾张氏眼里,女孩都是赔钱货,尤其是嫁了人的赔钱货,不在考虑范围内。
她让贾东旭多给易中海吹吹风,反正易彤嫁人后也没时间工作,要是工位给了棒梗,以后棒梗和易磊在同个车间里还能相互有个照应。
你还真别说,她这回还真的猜到了易中海的心思,易中海一直觉得女人就该在家相夫教子,他觉得他给易彤找的婆家挺好的,一家子都有工作,生活条件非常不错,易彤只要在家照顾孩子做做家务就行。
他就没想过退休后把工作让易彤接班,毕竟结婚的时候,人家也说了,就希望儿媳妇在家忙活就行,所以贾东旭来和他商量他工位的事,他还真听进去了,不过他还有两年才退休,所以话也没说死,只说到时候再看。
至于小当,有贾张氏和秦淮茹影响着,也是个比较有心机的孩子。她知道想不下乡只能靠自己,工作不好找那就只能嫁人了,正好因为她奶让她照顾槐花,她上学比较晚,等毕业她也够年龄嫁人了。
所以她在高中时就开始琢磨她的那些男同学们,倒不是她不考虑四合院的那些男孩,而是她知道,院里那些人家都不会找她做儿媳妇的,所以只能向外发展,而她能接触到的只有她的那些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