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河书屋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奉天殿内落针可闻,身着红绿官袍的大臣都低着头闭着嘴,一言不发,看样子是着实被震撼到了…

这也是朱允炆继位以来从来没见过的“场景”,没有争吵的大明朝堂还是大明朝堂么…

而这一切的始作俑者是他最倚仗的大臣,大明开国功臣排行第三岐阳王李文忠之子,当朝太傅,北伐最高指挥官,大都督府左都督,诸多头衔与光环集于一身的,李景隆…

面对李景隆的这些“自杀”式的自爆,朱允炆也愣了许久,然后随着事态的发展,朱允炆通过换位思考后,才有了个比较牵强的理由,

被世人称为名将的李景隆被朱棣两度以弱胜强,受不了如此大的打击因此无颜苟活于世…

也只能这个解释才存在着那么一丝合理性,否则就只能解释为是鬼上身了,但这可能么…

朱允炆想明白后叹息一声,站起身快步来到了李景隆身前,动作轻柔的将他扶起,生怕再次刺激到这个“大明战神”。

看着这个大明最高统帅,朱允炆心中一痛,昔日出征时李景隆是多么意气风发,带着御赐的斧钺,在金陵城下扬言必能一战功成,跃马北平,那一幕至今还深深刻在朱允炆的脑海中。

谁知现在却被打没了心气儿,颓然到一心求死的地步,虽然没有功劳,但好歹还有苦劳不是,

朱允炆在李景隆错愕的目光中轻声道“九江兄长,胜负乃兵家常事,朕不怪你,是天佑燕贼不佑朕,你无需自责,更不可因此产生轻生的想法,朕要你振作起来!”

“九江兄长?”

“你在喊我?”

方明偷偷用眼角的余光瞥了眼四周,确定了朱允炆是在和他说话,心中大喜,我他么直接穿到了个王爷身上!

穿回明朝当王爷,这段儿我熟啊!!!

突然朱明脑海中灵光一片,想起一件可怕的事,“不对啊,九江好像是李景隆的表字,而李景隆又与朱允炆是表兄弟关系!”

再细细品味朱允炆的那些话,终于得到了个让他绝望的结论,

“我他么竟然是李景隆…”

李景隆心中各种念头翻涌,霎时间整个人都不好了,面色变得苍白,手指也在微颤。

朱允文见李景隆的脸色变白,心中再次一痛,以为是自己的话又刺激到他了,赶紧补充道,“兄长,今日下朝后回去好好歇息,别再想那些糟心事儿了,”

然而有些人却不想李景隆就这么被放过,朱允炆话音刚落,率先跳出来的正是先前被李景隆使眼色的那个老官儿…

“陛下!李景隆自己说的三条罪状条条当诛,陛下切不可妇人之仁,”老官儿悲声大喊后,来了个双膝跪地,磕头如捣蒜…

“臣练子宁请斩李景隆”

“臣宋征,请斩李景隆”

“臣叶希贤,请斩李景隆”

“臣黄子澄,请斩李景隆”

黄子澄开口后陆陆续续又跪下不少人随声附和,可见这个老贼的威望之高。

李景隆听着这些主张要砍自己的人,心中默默记下了他们的名字,

也只能记记名字了,坑是自己上午挖的,人是中午掉进去的,下午他们只是填个土,这都是自己作的啊…

只是这些老登太过分了,居然没一人提示他是在给自己挖坑,哪怕咳嗽一声李景隆日后都会念他个好啊…

李景隆不知道的是,老官儿们听到他说那些话的时候虽然表面不动声色,其实心里早就乐开了花儿,

想到这里李景隆心中又是一阵悲戚,堂堂国公爷,在这危难之际竟无一人出面为他说句好话,我李景隆就如此不受待见的吗?

其实这也是必然的事,打了两次败仗死了那么多人,其中有不少都是在场勋贵送去混功劳的族人与心腹,

谁能想到十拿九稳的战斗都能被打的差点儿全军覆没,勋贵集团不落井下石都是看在他爹的面子上了…

所以与他利益共同体的勋贵集团没人会出手帮他,而文官则是迫切的想找个背锅的人,不止可以撇清战败的关系,还能留下个不畏权贵的清名,何乐而不为!

于是乎两方心照不宣的将李景隆推了出来。

幸好朱允炆如书中记载的那般,对李景隆是无脑的信任,不仅没有对他做任何惩罚还隐隐有再委以重任的趋势,所以这些人都忍不住跳出来了…

最可恨的黄子澄这个老贼,李景隆恶狠狠的瞪着黄子澄,谁都能参他,唯独这个老登不行,因为就是这个老登极力推荐他这个草包挂帅的!

毁了他一世英名不说,还让他背上了虎父犬子的恶名。

并且后世人将他与黄子澄加上梅殷编排成了建文三傻,他李景隆还排行老大!是大傻!

大傻哔的大傻!

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时越想越气,李景隆怒从心中起,恶向胆边生,眼睛迸发了强烈的恨意死死盯着黄子澄,怒吼道,

“苍髯匹夫!无耻老贼!谁都可以弹劾我李景隆唯独你不行,说我有领兵才能的是你!推荐我做大都督的也是你!打了败仗要斩我的还是你!彼尔娘之!”

黄子澄被骂的吹胡子瞪眼,正欲反骂回来,却被身旁之人扯了扯衣袖,示意他让李景隆先蹦哒一会儿…

李景隆骂完后深呼一口气,扫了眼沉默不语的武勋们,高声说道,

“我李景隆自视无才无德,几番推辞,你这老贼见对我晓之以情动之以理不成,就以军国大义压我,让我不得不被迫挂帅出征,打赢了你举荐有功,打输了你推我出来受死?你这欺世盗名玩弄权术之辈,是在欺我将门武勋不善言辞否?”

此言一出在场武勋纷纷脸色一变,李景隆这是想将他们也拖下水!虽然心中很不爽却也知晓今日不得不出手保下李景隆了,

因为李景隆将武勋的核心利益牵扯了出来,他的话说的很直白,若是打了胜仗是文官举荐有功,打了败仗就得武勋背锅受死!

那么今后战事就会变成文官的一言堂,而他们也极有可能会重蹈宋朝的重文抑武之覆辙!

毕竟连宋朝的武圣岳鹏举都死于了莫须有的罪名,他们这些人就还能讨到好?

并且此先例一旦开启,今后文官都有样学样,那么他们这些武勋除了面对战场上的刀枪,还得提防这些文官的暗箭。

李景隆之所以敢说自己推辞过三军统帅之职,也是因为有不少先例的,文人都讲究派头且,极其钟爱名声,

大臣连辞个官都要三请三辞,封个重要官职时更是将自己说的一无是处,然后举荐之人就会用各种理由为其搭建台阶,扶其上位,从而造就一段段伯乐与千里马的佳话。

而这也恰好给了李景隆一些反击的话语。

“竖子,你,你,你”

黄子澄被李景隆的无耻气的老脸通红,指着李景隆半天说不出话来

我推荐你去重要岗位,你谦虚一下,我再给你台阶,你顺着台阶往上爬,这本就是朝堂上心知肚明的潜规则,

李景隆这个不当人子的混账竟是拿这个来攻讦他,简直令人发指!

但黄子澄又不能反驳,因为一旦将这些点明,他就会得罪所有靠这些规则搏名的“贤臣”,也包括他自己。

李景隆不着痕迹的观察了场中气氛的微妙变化,见刚才挑动文武对立的那些话起了作用,于是便决定趁热打铁,再添一把火,李景隆一个转身朝着朱允炆深鞠一躬,高声道,

“先父李文忠戎马一生,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得太祖洪武爷厚爱,将其列为开国六公之一,

死后更是被追授岐阳王,进了太庙享天家香火与国同休,先父的一生荣耀无比,奈何我李景隆无能,两度辜负陛下重托,被朱棣以弱胜强击败,弱了先父的名头,败了朝廷的底蕴,臣无颜再苟活于世,请陛下赐臣一个体面!”

李景隆搬出了李文忠后,场中武勋知道他们得出来说话了,否则李文忠的儿子打了败仗都得死,那他们这些人又能好到哪里去?谁敢保证百战百胜?

朱允炆脸色变换正欲开口,可没等朱允炆有所动作,

武勋中的耿炳文第一个出列,李景隆之前的主帅是他,也被朱棣打败过,回来时没少被这些只会耍嘴皮子的文官弹劾早就憋了一肚子火,如今李景隆先手开团又抬出了开国战神李文忠,他耿炳文忍这些文官够久了,现在他不想忍了。

“臣耿炳文有本要奏,曹国公李景隆长北平兵败事出有因,臣亲身参与了围攻北平之战,期间翟能确实有望攻破北平城,但曹国公绝不是怕翟能立功”

朱允炆对耿炳文点点头,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曹国公未强攻的原因是,朱棣蛊惑城中百姓将我们朝廷大军当成了奸臣乱党,借此蒙蔽了城中无知的百姓,”

“诸多百姓从而自发登上城楼为守卫他们的家园而战,北平城正门还有着燕王妃带领的妇人协助守城,曹国公身负皇命又领正义之师,怎可行那屠戮无辜百姓之事?”

“北平百姓亦是我大明子民,臣以为曹国公未下令强攻没有过错!”

李景隆以前很鄙视这种张口百姓闭口苍生的话语,可如今他穿越到了大明,不得不逐帧学习。

清了清嗓子的耿炳文继续说道

“且若拿下北平,朱棣率军在外就会四处流窜,届时我朝廷大军就会被朱棣牵着鼻子走,曹国公所用的战略正是效仿孙膑的围魏救赵,围点打援之策。”

诸位勋贵见耿炳文助战,而主攻李景隆却还在那唯唯诺诺的模样,气就不打一处来。

其实是因为李景隆现在还没有得到原主的记忆,根本不清楚两次大战具体的前因后果,不过他此时也被耿炳文的理由说服了,他也认为他李景隆没错!

一些勋贵们见耿炳文帮李景隆说话,李景隆自己却一言不发,就开始起哄拱火,

“李景隆争口气!”

“李景隆精神点儿!”

李景隆听着一声声拱火,忍不啐了一口“草!”

正欲开口与耿炳文并肩作战,却被一道突如其来叫好声打断。

“李景隆好样儿的!”

原来是见道李景隆开口就是国粹,武勋阵营一高兴,一道道喝彩便接连响起,

只是听着这些叫好声,李景隆却陷入了沉思

这些话好耳熟,似乎在哪儿听过…

奉天殿中武勋呼喝此起彼伏,不知道的还以为李景隆立了大功…

耿炳文嘴角微微上扬,随后面容悲戚,转而看向那些攻讦李景隆的文臣颤声道,

“诸位重臣以为是否应该否强攻北平城,将屠刀挥向这些无知百姓?”

耿炳文话音落下后,李景隆心头一惊,耿炳文不愧是战场老丘八,官场老油条,一开口就让那些文官进退两难!

而以黄子澄为首的那些文臣则是脸色一变,不敢接话,谁要是敢说李景隆应该不顾一切的攻城,那估计他家的祖坟都会被刨了,

此事还涉及到朝中的另两位大佬,魏国公徐耀祖,中军府左都督徐增寿,

燕王妃是出自他们徐家的嫡女,场中所有人都心知肚明,就算朱棣兵败死了,朝廷也不会对徐氏赶尽杀绝,因为她姓徐,徐达的徐!

见无人敢应答,耿炳文开始直接点名黄子澄“黄子澄,若是你指挥大军,你认为该如何?”

黄子澄见所有人将目光都聚集在他身上,他只觉得如芒在背浑身不自在,若是攻城那他的名声就全毁了不说还得罪了魏国公,若是不攻城那就等于承认李景隆的决策没有失误,他今日弹劾了个寂寞。

可如今这么多人都盯着他,他不得不硬着头皮回答

“老夫以为,应在周边设下埋伏,等朱棣回来在城外将他一举歼灭,尽量不伤及城中百姓和平解放北平,可是李景隆六十万大军掌握绝对兵力优势被朱棣八万人击溃,这是不争的事实!他岂能无罪!”

黄子澄忽然话锋一转,厉声喝道

“耿炳文,你也是个败军之将,若不是你无能,朝廷也不会派李景隆接替你的位置,李景隆有此大败你也罪责难逃!”

这也能扯上关系?李景隆有些呆滞的看向黄子澄这个老喷子,同时心中为耿炳文默哀一分钟…

耿炳文脸色一阵红一阵白,几度想爆粗口还击,他生平谨慎,打仗也比较擅长防守,而这些文官为建功撺掇皇帝下令逼他主动出击这才酿成了他的大败,

但一想到这个命令朱允炆下的,他也就有再继续争辩的底气了。

可他能忍不代表别人也能忍,驸马都尉梅殷站了出来,语气中充斥的嘲讽

“黄大人,胜负乃兵家常事,朱棣的领兵打仗的本事有目共睹,某认为被他打败不是什么丢人的事,你若觉得我们这些丘八无能,你行你上啊!”

朱棣是徐达的女婿,在未就蕃之前便轮流跟在几位大帅帐下学习,有过许多实战经验,再加上朱棣自身超高的天赋,他领兵作战的本事在这个时代没有几个人敢说稳赢他…

李景隆见梅殷跳出来了眼前一亮,心中直呼好家伙,建文三傻狗咬狗干了起来,三傻帮大傻怒怼二傻,唯一可惜一点就是,大傻是他自己啊,否则看到这出大戏没有西瓜怎能行…

随着众位武勋的加入,一问一答变成了七嘴八舌,脾气火爆的已经撸起袖子随时准备肉搏了…

眼看朝堂就要再兴起一场文武之争,

当事人李景隆却老神在在,仿佛此事与他无关…

书河书屋推荐阅读:逆天换明大明:我,朱允熥,开局救活大哥三国之开局被捆到刘备军营谋断九州是绝杀之神啊宋医一字并肩王杨林穿越红楼庶子,我靠科举逆袭唐:乞丐开局怎么活大雍执剑人三国第一毒士,曹操劝我冷静大唐小郎中战争年代之我能抽武器装备唐残痞子毒士,太后直呼你好坏明末永昌明末从武昌开始崛起我要做皇帝和林黛玉先婚后爱大唐秦公子厚黑小县令,从驸马到皇帝我在各个朝代辅佐昏君三国之我的系统奖励有些多我,大明杀神食煞奇术三国:我有无限锐士,可复辟大秦抗日之浴血兵锋我的契约新娘秦良玉三国全是我岳父,这仗该如何打?意外穿越?竟统一三国!大明危局权倾南北大明崇祯最后的忠臣全民穿越:原始时代重生大虞朝,我自任逍遥人在三国,开局激活霸王神力寻回自我之路:穿越千年的赌约万古武帝明国万历篡清开局亲兵背刺?反手召唤高宠赵云至尊剑皇倾宋特工之回到清朝红楼,我乃薛家长子开局抗倭战争,老祖宗泪目了十月战败,看我李景隆逆风翻盘二赖子的古代直播之路开局茅草屋,终成女相宅男穿越传
书河书屋搜藏榜:山河血人在大唐已被退学开局戍边送死?我转身打回京城!崇祯是我老丈人!王妃本狂妄异星传送门之黄金大陆长生:从赏金猎人开始我有皇后光环维多利亚的秘密我在明末有支无敌军团醉枕江山隋末,我干翻了十八王大唐之九子夺嫡让你当兵戒纨绔,你苟成军中猛虎吾父朱高煦黄沙百战穿金甲朕绝不当皇帝箱子里的明末,我就是神仙乱世第一能臣回到古代建特区皇帝宠臣?不,我一身反骨!我在大夏被迫搞事的日子抗战:签到军事基地成晋西北霸主嫡女狂妃三国之诸葛天下绝色毒医王妃林梦雅大明:等待老朱死亡的我成了帝师战争承包商帝国再起特种兵穿越大明,抢座银山夺天下重生—深闺九王妃穿到乱世我有拼夕夕打仗从不缺若我穿越,倚红偎翠,做个小诗仙带个手机回汉朝天云大陆之唐天铁血山河志让你当侯爷,没让你搞科技带着全面战争开始征服许你盛世安宁温水煮相公大人,得加钱三国的真相参商穿越明朝小王侯性转水浒:我潘金莲真不想吃软饭抗日之铁血军旅农家祖坟冒青烟了,连中六元混在大唐当首富穿成傻子后,彻底放飞自我震惊!大婚当日,你给我送个孩子?
书河书屋最新小说:洪武的悠闲生活炎朝绮梦:我和九位女帝的故事玄黄破历史全知道从小土匪做起棘圜志我在大唐当义子天下第一府断不平和别人不一样的穿越游医变皇帝,都是娘娘太美惹的祸云澜乱世志陛下,饶了貂蝉吧,你阳气太重了家母,武则天猎国:从一介流民开始明末风云:汉王重征天下我一个贪官抢两个民女有问题吗穿越明末,要怎么逆天改命我是正统我怕谁肝在水浒,唯我独尊我为公子扶苏,打造大秦最强盛世鼙鼓揭天破宋来建设科技大秦,从时空售货车开始从选妻开始,打造最强大夏大明1860水浒:狗官,你还说你不会武功?听劝后,我造反成千古一帝大明:捡到朱雄英,调教成恶霸荒野大镖客:我有放生进度条穿越后我成了鱼玄机的老师强明:我将现代物资搬运到大明掀翻满清,华夏大航海时代时空医缘:大唐传奇壮王汉末之全面开战三岁无敌小皇孙朱元璋到现代六岁儿童一次杀了40个匈奴人古玉穿越公子崛起三国之风起扬州陶李恋:宫廷异闻录异世年令营我没有,你胡说,拿证据出来啊明末崛起:打造一个崭新华夏帝国北宋群英录开局入赘将军府,我成了文圣异界,我们一家三口一起过日子远东新纪元1630天皇大帝之老婆是武瞾殖民大明大唐:小郎君是小明达的穿越成为大乾五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