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赞排名第五的回答:
南明说白了就是一系列军阀拥立皇帝、文官拼命扯后腿的政权,其中的绝大多数人既无才也无德,少数有德的一般跟史可法一样无才,而马士英这种能办一点事的在南明统治阶级中已经算相当有才了。
其他的绝大多数,基本是钱谦益、黄宗羲这种鲜廉寡耻的东林一复社贵物,或左良玉、江北四镇(除高杰)这种拥兵自重的军阀,大家想的都是能偏安偏安,不能偏安赶紧剃头把弘光卖个好价钱。
所以就这一系列政权,它被问到的不应该是为什么只存活了十八年,而是它居然还能存活十八年?
而它之所以能存活十八年之久的原因也很简单,因为农民起义军的加入极大增强了这个政权的正义性和合法性,最起码它不再是那个令老百姓除了唾弃还是唾弃的玩意了。】
评论区:
〖李定国,可惜、可叹。〗
〖明末那群人,我不喜欢崇祯,也不喜欢李自成、张献忠之流,甚至连郑成功我都谈不上多喜欢,唯独忠爱李定国,就像我喜欢诸葛武侯与姜维一样。〗
〖农民起义在华夏有天然的正义性,李定国因为活不下去造明朝的反,又因为异族入侵,汉家江山将要倾覆,放下仇恨,抵挡满清。〗
. . . . . .
【排名第六的回答:
南明的问题在1958版的历史教科书上分析的很清楚。
人关清军的全部不足十万人,要征服拥有五六千万人口的明朝是不可能的,除非它的政权能受到汉族地主阶的支持。
清政权有意强调了阶级矛盾,并采取了一系列收买、拉拢地主阶级的政策。
这样就使得大部分的地主官僚死心蹋地愿为新政权服务,也就削弱了汉族人民抗清的力量。
但是清朝的征服中国还是经过了长期的惨酷的斗争,中国人民对清军进行了有力的反抗。
当时南明的抗清阵营是由三种力量所构成的。
一.爱国的地主官僚将领。女真贵族要在中国统治阶级中占支配地位,并不是明朝统治集团所愿的,他们中有一部份人想利用清军来消灭农民军,然后给予相当酬报而保持明朝的统治。
福王政权中的若干重要人物(如史可法)就是这样。
当他发现清朝的目的在统治全中国时,他们就和人民结合,发动人民起来抗清,如钱肃乐、张煌言、黄宗羲等人就是如此。
也有的接受了农民军联合抗清的建议,如何腾蛟就是其例。
但由于南明的领导集团是十分腐化,并且对农民军猜忌,不能很好的担起抗清斗争的领导责任,没有形成意志统一的领导核心。
二、农民,主要的是李自成、张献忠的部下兵将,他们对国家民族是有无限的忠诚,放弃了阶仇恨,愿意在南明政权统一领导下从事抗战。
但由于南明政权对他们的猜忌,也由于内部出现了少数叛徒,他们的抗清斗争失败了,但可以说南明抗清十多年中,农民军实是抗清军的主力。
不消说,在地主官僚领导的抗清部队中,士兵也大都是农民,农民实是抗清的主力军。
三、抗清的另一力量是与资本主义萌芽相联系的市民阶级与海外贸易商人。
在经济力量和文化修养上来讲他们都远超过农民。
我们知道民族的形成就是与这一阶层密切联系的。
虽然在明末以全国规模来说这一阶层还是十分弱小的,但在东南地区却比较强大,正由于他们更有文化,更有觉悟,因此在市民力量较强的东南地区,也是抗清最激烈的地区。
最后在东南沿海地区坚持抗战的郑成功,正是以海外贸易的经济收入为其物质基础的。
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能够领导抗清斗争的只有南明统治集团。但这一集团不仅腐化无能,也是内部处于分裂状态中。农民军没有能够克服分散性的弱点,而市民阶层又太弱小,所以抗清斗争不得不以失败而告终。】
. . . . . .
评论区:
〖还得是上古时代的教科书啊,客观、严谨、通透。〗
. . . . . .
【点赞排名第七的回答:
岳飞得一赵构而出师未捷身先死。
而李定国欲得一赵构尚不可得。
南宋有一秦桧而权倾朝野,而南明秦桧太多至于党争亡国。】
. . . . . .
大明,洪武年间。
“后人教科书的分析,你们都抄下来了吗?”
朱元璋看向抄录的数十人,沉声问道。
天幕可不会因为某人没看清楚内容就为你暂停。
享有这项权利的只有使用手机的十七,客观意义来说,他是某种意义上的神明,可惜他并不知道。
所以,抄录天幕的人就有十多人,视频内容按照次序一人记两句。
评论内容亦是如此,少的评论一人记一条,多的评论一人记一段。
即便是后人调侃言语也要记下,因为不确定到底有没有什么用。
至少记下来,能够理解后人的用语、代称之类,免得后人用俚语的时候看不懂。
至于记漏了、记忘了的情况是不可能发生的,全是太学院的学生。
谁记得全乎,朱元璋不一定记得。
但谁记不住,老朱记得很清楚。
老朱:忘了?我帮你把九族找来想一想?
众人点点头,示意自己记住了。
按礼应该起身行礼回话,但老朱觉得太过繁琐,万一因为对自己起身行礼而导致忘记天幕内容,那也不好罚别人嘛。
老朱:咱还是善解人意的。
老朱见众人点头,喝了一口梨汤润喉,示意朱标与起居郎跟自己一起出去。
“标儿,你说他们看见天幕,会吸取教训吗?”
“后人有句话说的很对:人类从历史中唯一吸取到的教训,就是从不吸取任何教训。”
闻言,老朱长叹一口,“罢了,儿孙只有儿孙福,随他们吧。”
拍了拍起居郎的肩膀,老朱让他坐下,拿好笔、沾墨、摊开纸张。
“开始记,咱要开始哭了。”
“咱的丞相啊,咱的诸葛啊,咱连你最后一面都没有见到,老天不公啊。”
起居郎捂着耳朵,无奈的看向朱标:“太子,您和陛下商量一下,别哭了,我直接记。”
朱标嘴角抽抽,摇了摇头。
你以为我没劝过?
可爹说:咱不做那种瞎编、伪造史书的人,说哭三天就三天,说不吃饭就不吃饭。
老朱是真的三天没有吃饭。
但除了米饭,肉、菜、烧饼……
马皇后还打趣:“不是三天不吃饭?”
“对啊,咱吃的烧饼,烧饼是饭吗?”
……
大明,崇祯八年。
陕西。
“定国吾儿,这次……”张献忠面色有些忧愁,忐忑不安的开口。
李定国斩钉截铁的说道:“将军,一定行的!”
李定国很肯定,只要福王将书信带给崇祯,他一定会同意合作抗清之事,给自己等人名分、自主权。
若在一个月之前,李定国还不敢如此肯定。
但见到了福王将能变卖的东西都卖了,购买成粮食等物北上,甚至还在途中分了些粮食给饥民,李定国就知道现在的大明不一样了。
至少在对待异族的态度上,大家找到了共同点。
相遇之时,张献忠还想抢福王一把,但被李定国拦住。
“他奶奶的,这么多的粮食,早拿出来怎么会饿死那么多人?”
福王委屈巴巴的解释道:“将军,你可冤枉我了,我有粮不假,但绝对没这么多。”
“我这都是拿土地从那群地主大户手里换的,特么的,国难当头,他们居然趁机压价,否则粮食还得多十成!”
“十成?”
张献忠觉得福王不学无术,连基本的算数都不会。
听到这话,福王气的怒拍桌案:“这还是往少了说,那群贼人,买地的价钱按照市价,卖粮的价钱也按照市价,里外里算下来,还不止十成!”
张献忠这下懂了,如今这年景,地便宜、粮食贵。
“你不是王爷吗?他们连你都敢坑?”
“他们连陛下都敢坑,何况是我!”
“国难当头,他们真不怕满清入关?后人不是说的很清楚,满清入关之后,他们过得比现在还惨。”
“呵,刀子没落到身上,他们是不会觉得痛的。”
临别之际,福王送了一份名单给张献忠,上面清楚的记载着各家大概有多少粮食、金银。
“你这是让额们当打手帮你报仇?”
“这群人,全杀了也没一个冤枉的,欺男霸女、强占土地、逼良为娼,和人沾边的事情,他们是一点都没做。”
张献忠指着才交给福王,让他带给崇祯的书信,为难的说道:“额们才让你带书信给崇祯联络,表达合作抗清的意愿,扭头就杀大户,不好吧?”
“将军,我们现在是匪,抢大户不是很正常吗?”
李定国看向福王:“将来陛下愿意合作,肯定会赦免我们的罪过吧?”
福王哈哈大笑道:“李定国,我突然明白了为什么后人如此称赞你了!”
“张将军,你有这义子,可比亲儿子还管用!”
李定国纠正福王的说法:“我已经恢复原姓。”
福王摇了摇头,隐晦的看向张献忠的其他几名义子,对李定国提点道:“孤虽然是个废物王爷,但也知道有的时候好心不一定办好事。”
“我希望你死在抗清的路上,也希望你死在灭清之后你我两方交战之中,我甚至希望你可以坐上那龙椅之上,重现太宗之时的汉人荣光。”
“唯独不希望你死在自己人手中,你且去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