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可能对冷兵器时代的军队不怎么了解。
古代的大部分军队基本上都是属于平时为民,战时为兵这种方式。常备军这种事物,哪怕是西汉时期,也就仅仅有长安城的南北两军算是常备军。
古代的军队,士兵的来源一般都是通过这么几个途径来完成的。
这几个兵员来源途径分别是征兵制,募兵制,世兵制这三种制度。
首先说征兵制,顾名思义,就是朝廷官府直接从民间征发百姓参军,这就叫征兵制。而且和征兵制互相配合的一个制度叫做秋射。
当然,这个征兵并不是说征发来的百姓就可以直接当正规军了,而是要经过长达一年的训练,在这一年之中会训练队列,射箭,配合指挥官进行军阵训练等等,训练合格之后会成为预备役军队。
这时候一旦国家有战事出现,那么这些预备役的军队就会转化为正式军队直接参加战争。当然,如果没有战事的话,这些人在服役的第二年里就会转化成为半兵半民的一个状态,随时听候命令。
整个征兵制度大约需要服役的时间是2年,服役两年期满之后就会返乡为民,继续该干啥就干啥。
第二种兵员来源途径就是募兵制,募兵制说直白些就是和雇佣兵有些类似。
而实际上早期的募兵制也的确和雇佣兵差不多的,早期的募兵制一般都是临时性质的居多,兵员来源成分也很复杂,一旦战争很快结束之后,这些雇佣兵就会被解散。
根据张辰前世的史书记载,东汉王朝从建国到灭亡,有明确历史记录的募兵次数就已经有五六十次之多,每一次募兵多则上万,少则几百。
当然,募兵制在那个时期还是以临时性质的为主,战斗任务结束后,就会完事。
但是有一些地区比较特殊,那就是边塞地区。
边塞地区的兵就属于募兵制里面的长期化趋势越来越明显,毕竟对于朝廷来说,这些边塞一般人是不愿意去这边的,故而朝廷都希望边塞的士兵你干的时间越久越好,干一辈子才好呢, 所以在边军之中,募兵制长期化就是必然的趋势。
第三种制度就属于最变态的一种方式,叫世兵制。
顾名思义,时代当兵,父死子继的那种。世兵制在历史上最有名的一个记载,就是大家最熟悉的明朝军户制度。
而最终卫所制度的结局也证明了这世兵制有多变态,多残酷!
可以说世兵制不是历史的主流,历史的主流士兵来源的途径还是征兵制与募兵制为主,目前的大楚王朝的主流方式就是征兵制为主,募兵制为辅助。
当然,这种征兵制和募兵制的兵员素质不稳定,而且并不是一直维持一支这么庞大的军队的。
而李牧说出的大汉帝国的完全脱产的军队多达200多万人的死活,大楚王朝使节之所以震惊,就是因为他自然很清楚 完全脱产的军队战斗力如何。
完全脱产的军队说白了平日里不需要你从事任何生产活动,这些军队里的士兵你每天做的事情很简单,那就是不断地训练和学习就行了。
其余的你的吃喝拉撒等问题都不需要操心,一切有朝廷帮你解决。
当然,这种全训得职业化军队战斗力自然十分的强大,毕竟一心训练, 这简直就是绝对的战争机器,职业化军队的含义就是专门用来打仗的军队。
当然,这种战斗力也是有代价的,那就是维持这一样一支庞大的职业化军队需要朝廷拿出大量的物资和钱财来维持。
毕竟士兵已经脱离生产,那么为了士兵的家庭生计,就会需要给士兵开军饷,同时还要负责士兵个人的日常吃穿用度。
可以说一般的皇朝根本负担不起大规模的完全脱产的职业化军队的开销的。
正所谓大炮一响,黄金万两,这句话不是开玩笑的。
而目前的大汉居然维持着一支数量多达250多万的常备军,这大汉帝国的朝廷究竟得多有钱?
大楚王朝的使节内心剧震,他自然知道这句话的含金量,这已经算是证明了大汉帝国的国力恐怕已经强大到了一个不可思议的地步。
就在大家内心剧震的时候,很快第二个方阵已经开始走了过来,这个方阵和第一个方阵有些不一样,这个军阵虽然也是清一色的步兵方阵。
但是他们手里拿的武器是横刀和盾牌,这个方阵在往前走的时候在领头带队军官的口令下开始用手里的横刀整齐划一地敲击着手里的盾牌。
而他们身上的甲胄则是清一色的明光铠,头戴铁兜鍪,兜鍪顶上插着两根羽毛。
他们的动作整齐划一,在太阳的照射下,方阵的横刀闪烁着寒光,让人感觉到了这个军阵的杀气究竟有多重。
李牧适时的讲解道,“各位,这个是我们大汉帝国第3集团军的将士,他们是我们陛下当初最早期的时候的起家部队之一,目前虽然已经开始全军换装火枪。
但是在某些特殊的战场上,冷兵器依然有着很不错的应用,故而我们大汉帝国还保存了几支冷兵器集团军的。这个方阵就是我们的刀盾兵军阵。”
大楚王朝的使者看到这刀盾兵之后,看的额头直冒汗。
因为他看到了这些士兵身上的明光铠甲了,这些铠甲一看就知道是用上好的铁打造成的一个个甲片。
这些札甲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光,一看就知道这甲胄的防御力相当不错。
当然,世界上哪怕是冷兵器部队,张辰的汉军也是装备的清一色的楔形钢制胸板甲,而不是这种明光铠甲。
这次之所以将明光铠拉出来,就是因为明光铠的颜值太高了,太漂亮了。
而且这种明光铠甲是有裙甲的,在这种阅兵式上展示出来一看就十分的威武。
这个方阵过去之后,又走上来一个千人方阵,这个方阵则是全部手持长达4米左右的破甲锥长枪的步兵方阵。
这个步兵方阵完美的向众人展示了什么叫做长枪如林,这个破甲锥长枪方阵走的也很有意思,在军官的口令下,第一排士兵长枪开始平端,后面的几排士兵则是长枪开始根据不同的角度斜指天空。
大楚王朝和一些更远的国家的使节看到这一幕之后,一个个心惊胆战。
他们自然一眼就能看出这些长枪兵的战斗力,尤其是那个破甲锥长枪,枪头长达40厘米左右,锋利而狭长,一看就知道破甲能力十足。
大楚王朝的使节额头上的汗珠子不断地往下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