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闲,原本是指身份地位不高囊中羞涩跟在纨绔公子身边混吃混喝的一群人。
阶层不能太差,否则没有认识富家纨绔的机会人家也不带你玩。
家境不会太好,否则不会靠着给人溜须拍马捧臭脚混日子。
那种身边只跟着狗腿子的纨绔都是不上台面的。
狗腿子再多也都是家中奴仆,掉价儿。
出门跟着几个帮闲的才会让人高看一眼,帮闲的档次也体现了这个纨绔的权势。
比如说某个纨绔你并不认识,但他身边的帮闲你认出是六七品官的儿子。
那不用问,这小子最少也是个四品官的儿子或是二三品大员的侄子外甥之类的。
再后来逐渐形成了风气,民间一些赌场妓院也开始联络这一类帮闲的人。
帮闲的没钱但他们捧着的纨绔公子有钱啊。
或引着赌或引着嫖,得了钱当然不会少了他的好处。
肖渊一提起帮闲于晟也琢磨上了,董衍的行为确实很像。
帮闲的会撺掇着人去赌,赌赢了他嘻嘻哈哈哄着人给他拿喜钱或让你请喝酒请吃饭。
赌输了王八脖子一缩找不到人生死由你。
董衍不就是吗?
二皇子若是造反成功了他这个第一谋士不说登阁拜相也必然拿第一份的从龙之功。
二皇子败了他比谁跑得都快,来自己这里照样被奉若上宾。
他损失什么了?
好像并没有,不过是换个地方吃饭。
可赌输了的二皇子却连着他们于家大房都给搭进去了。
现在他又撺掇自己造反,这是在拿他们一家的性命去赌他跟着鸡犬升天的可能!
很多事情就怕深想,去掉忠仆这层滤镜后于晟终于能正确的看待董衍这个人了。
他来了这些日子劝自己的好像没什么好事,不是让他嫁女儿联姻其他势力就是让他派人去京中行刺。
老实说,他真的已经有些动摇了。
一想到朝廷有镇国侯夫人这样的武林高手他就不禁后怕。
得亏没出手,否则他一家子分分钟就被人灭了。
朝廷跟犬戎打仗只是军队上吃紧,人家不动巴蜀大军可以直接灭了他这个领头人啊。
于晟的大儿子也觉得肖渊夫妻说的有道理。
别管今天刺杀妹妹的是不是那老头,就看他总撺掇父亲造反就不能留。
自从那老头来了他就不喜欢那货。
最开始他还挑拨自己跟二弟的关系还说父亲过于器重二弟他这个继承人的位置不稳。
呵,要不是父亲说他是祖父那时候就在于家效力的他早就揍人了。
现在一看果然不是东西。
说不得于家那几个堂兄互相之间不和都是被他挑唆的。
于大郎以前也经常跟随父亲回京觐见,在那期间自然是住在于府上。
那时候他就觉得大伯家几个堂兄弟每天斗得乌眼鸡似的不像话。
还曾感慨过大伯不如自己父亲慈爱不会平衡兄弟之间的关系。
如今听镇国侯的话才明白,原来是家有内鬼挑拨离间。
于家二房一向和睦于晟也是个能听进话的,儿子女儿都说董衍不好他已经决定放弃这个人。
他倒也挺鸡贼,说是既然董衍跟二皇子谋逆有关那就交给东厂处置了。
他就是念在过去相识的份上收留了他一段时间,为了将功补过愿意捐献20万两银子支援前线。
于晟想得明白,朝廷不动他只是动他太麻烦腾不出手来整顿巴蜀。
他们一家要想好过就应该足够谦卑在几年内赢得朝廷的信任。
无论联姻摄政王的事情成与不成,就凭镇国侯夫妻没对他们下杀手都算是对自家有恩了。
他把董衍送出去再送上银子以示交好两家也算搭上关系了。
别的不说,就算是送礼也算拜对了庙门。
于家倒台的时候他不是没想让儿子带着重礼去京城找门路。
可当时太敏感了,他怕儿子有去无回没敢轻举妄动。
再想不到肖渊都当上侯爷了还能出京,是他们家命不该绝啊。
估计是于家先祖为了保住他们这一脉在下边儿没少使劲。
于晟是个行动力强的,很快就让人取来了20万两银票和一小箱子金银珠宝。
对付妻管严这事儿他熟,只管往夫人身上送礼准没错。
肖渊和江心雨也没推辞。
这时候他们若是不收于晟心里必然不安,本就打算交好没必要太生分。
来日方长,有来有往才是长久相处之道。
这大半夜的于晟本想留他们夫妇在这儿住,但两人拒绝他也没强留。
要不然人家该以为他不安好心了。
肖渊一行人离开于家的时候带走了董衍和20万两银票以及一箱子华贵珠宝。
回到租住的小院儿连夜让人审问。
这边的事儿完了他们是要去边疆的,千里迢迢不可能带着董衍这么个累赘。
这次审问死活不论,能掏出点儿口供就掏出来一些更好,掏不出来杀了了事。
二皇子都已经伏诛造反的事情也已经盖棺定定论。
一个谋士的口供可有可无。
董衍怎么也没想到遭此一劫,或者说他完全没想到能在巴蜀被于晟卖给朝廷。
呵呵,等着吧。
没有哪个皇帝能容得下造反皇兄的舅舅手握重兵。
不过是早晚的事,你于家二房也苟延残喘不了几年了,老夫就在地里看着你们的下场。
董衍也算能扛,一口咬定就是于晟打算造反他只是听令行事。
装着一副被打怕了的样子连连求饶就是不肯说实话。
东厂番子把人都抽成血葫芦了才停手,低垂着头的董衍心中得意。
他大概是快死了,但临死之前这次栽赃应该很成功。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他受了这么重的刑所说的必然是实话了。
朝廷的人绝不会信任于晟。
自己死了也好。
打狗还得看主人,他被严刑逼供最后惨死足可以看得出朝廷对于晟的态度。
别看于晟把自己卖了,但于晟对自己这个于家老人还有几分信任。
对方拿出他污蔑于晟的口供于晟不可能认为是他交代的,只以为对方屈打成招。
算是于晟跟朝廷暂时和解这根刺也埋下了,互相不信任,稍有风吹草动联盟就能被打破。
可惜董衍笑到半截笑不出来了,因为那东厂番子对身后一拱手,
“于二爷,这人再审下去就要死了,督主的吩咐是审完了交给您处置。”
董衍这才发现,阴影里站着的赫然是于家那个二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