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进六年七月初,咸阳城依旧繁华热闹,街道上车水马龙,人来人往。
江夏太守派遣的使者风尘仆仆地赶到咸阳,他带着江夏之地的赋税,准备上交给朝廷。这些赋税被整齐地装在一辆辆马车上,彰显着江夏如今的富足。
武阳关修缮于永昌六年。十年时光匆匆而过,江夏在岁月的滋养下逐渐繁荣起来。
武阳关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它北通襄阳与南阳,东临淮南,南接长沙,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如今的江夏,田野里庄稼茁壮成长,城镇中商铺林立,已然有了膏腴之地的模样。
辰时的朝堂上,嬴安身着龙袍,头戴冕旒,端坐在龙椅上。
嬴安看着大殿上的群臣,缓缓开口说道:“诸位爱卿,如今江夏之地在历经十年发展后已颇具规模,武阳关更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朕欲继续扩建武阳关,以进一步充实国库,同时加强各地之间的联系。不知诸位爱卿有何见解?”
文臣江革拱手出列说道:“陛下圣明。武阳关扩建有利于加强江夏与周边地区的商贸往来。不过,扩建工程浩大,需耗费大量的财力,还望陛下能做好规划和统筹。”
武将耿秉抱拳说道:“陛下,武阳关地势险要,若能进一步扩建加固,必能更好的守护我大秦疆土。末将以为此计可行,我等武将定当全力支持。”
嬴安听了群臣的意见,微微点头,说道:
“诸位爱卿所言极是。朕会安排专人负责此事。朕要让江夏之地在武阳关扩建后更加繁荣……”
群臣纷纷跪地高呼:“陛下圣明!”
朝堂上的议论声渐渐平息,时值散朝,群臣鱼贯而出,嬴安刚准备返回御书房,便见皇后折玉儿款步而来。
折玉儿身穿凤袍,凤袍上的金线刺绣在阳光下闪烁着光芒,长长的裙摆拖在地上,更添几分高贵。
折玉儿莲步轻移,来到嬴安面前,盈盈下拜,轻声说道:“陛下,本宫有一事相求。”
嬴安看着她,温和地说道:“皇后但说无妨。”
折玉儿抬起头,眼中带着一丝期待,说道:“陛下,您之前拜访折家时,曾答应让本宫族中子弟折云入伍从军。如今,还望陛下能够成全此事。”
嬴安微微点头,想起了当日之事。
自从折玉儿的父亲折叔琮病逝之后,折家在大秦的影响力在逐渐下降。折玉儿虽然贵为皇后,却因其女子身份不好干政。而如今她的儿子嬴启已经十二岁,折玉儿作为母亲,开始为儿子的未来铺路,这一点嬴安心中也明白……
嬴安思索片刻后说道:“朕答应过的事情自然会做到。朕决定让折云担任虎贲校尉一职。”
折玉儿心中一喜,但她并未就此满足,接着说道:“陛下,本宫希望折云能加入扶风军,参加明年的战事。”
嬴安有些诧异,问道:“皇后为何执着于让折云加入扶风军?”
折玉儿恭敬地说道:“陛下,扶风军乃是大秦第一军,也是大秦起家之军,有着特殊的地位。而且如今护国公解斌已然年迈,或许此次西域之战结束后,他便会请求退伍。折云若能在此次战事中有所建树,日后也能有更多的机会……”
嬴安心中已然明白折玉儿的心思,她是想让折云有朝一日能继任扶风军统帅一职,为太子嬴启积累势力。
嬴安长叹一声,说道:“皇后一片苦心,朕明白了。朕便如你所愿。”
折玉儿脸上露出开心的笑容,再次盈盈下拜道:“多谢陛下,陛下圣明。”
说罢,折玉儿迈着轻快的步伐离开了。
看着折玉儿离去的背影,嬴安心中不禁感慨:“女人啊!有了子嗣,心就不全在自己身上了。”
嬴安微微摇头,眼神中既有理解,也有一丝淡淡的落寞。但很快,他便收起思绪,转身朝御书房走去,准备继续处理大秦的诸多事务。
进入御书房后,嬴安坐在宽大的书桌前,开始批阅起堆积如山的奏章。
就在嬴安专注于奏章之时,一位身姿曼妙的白玉奴莲步轻移,走进御书房。她恭敬地跪下行礼,轻声说道:“陛下,皇妃独孤凤求见。”
嬴安停下手中的笔,微微皱眉,心中暗自感慨:“这些女人,唉!”
但嬴安还是开口说道:“宣她进来。”
不一会儿,独孤凤袅袅婷婷地走了进来。她身着淡粉色宫装,宫装的裙摆随风轻轻飘动,宛如一朵盛开的桃花。
独孤凤莲步轻移,来到嬴安面前,盈盈下拜,柔声说道:“陛下万安。”
嬴安看着她,问道:“爱妃,你此番前来所为何事?”
独孤凤抬起头,眼中满是欣喜,说道:“陛下,咱们的儿子轩儿会读《春秋》了。臣妾特来请陛下前去看看。”
嬴安听了,不禁有些诧异,又叹了口气说道:“三岁便能读《春秋》?轩儿当真如此厉害?”
独孤凤脸上露出了开心的笑容,说道:“陛下,您去看看便知。轩儿聪慧过人,定能让陛下惊喜。”
嬴安点了点头,说道:“那朕便随你去看看。”
于是,独孤凤和嬴安两人一同朝着她的寝宫走去。一路上,独孤凤时不时地回头,眼中满是期待和骄傲。
嬴安的心中也充满了期待,他想要亲眼看看自己三岁的儿子是否真的如独孤凤所说,如此聪慧。他们的身影在长长的宫道上渐渐远去,只留下一阵轻轻的脚步声在寂静的宫殿中回荡着……
嬴安随着独孤凤来到她的寝宫,寝宫内布置温馨雅致,弥漫着淡淡的熏香。
三岁的嬴轩身着明黄色锦缎小衣,正乖巧地坐在桌旁摆弄着书卷。他见到嬴安到来,连忙起身,奶声奶气地说道:“父皇万安。”
嬴安脸上露出温和的笑容,招手让嬴轩来到身边,亲切地说道:“轩儿,你既会读《春秋》,那为父皇讲讲郑伯克段于鄢这个故事如何?这可是《春秋》里的经典呢!”
嬴轩眨了眨大眼睛,歪着头想了想,开始讲述起来:
“郑伯就是郑庄公,他妈妈姜氏不喜欢他,喜欢他弟弟段。姜氏想让段当国君,就跟郑庄公要好多地方给段。段在那些地方招兵买马,想抢郑庄公的位子。郑庄公知道了,就出兵把段打败啦!”
嬴安饶有兴致地听着,又问道:“轩儿,那你从这个故事里体会到了什么呀?”
嬴轩小手背在身后,一本正经地说:“我觉得呀,当哥哥的要对弟弟好,可弟弟也不能太贪心,不能想着抢哥哥的东西。要是大家都和和气气的,就不会打仗啦!老百姓也不用受苦啦!”
听到嬴轩的这番话,独孤凤原本笑意盈盈的脸微微一沉。她心中明白,嬴安此举看似是考校儿子,实则是借这则故事敲打她和她背后的家族。嬴安要她们莫要生出不该有的心思,莫要妄图争夺太子之位……
嬴安看着如此早熟聪慧的嬴轩,心中五味杂陈,一时之间不知是喜是忧。太子之位早已定下,注定是皇后折玉儿所生的嬴启。而且嬴启如今十二岁,十足的嫡长子。但如今嬴轩这般出色,日后难免会引起纷争……
不过,嬴安还是笑着夸赞道:“轩儿真是聪明,讲得头头是道,体会也说得在理。”
随后,嬴安又关切地对独孤凤说道:“爱妃,以后也偶尔让孩子玩一玩,莫要管得太严厉了。孩子嘛,总是要有些童趣的。”
独孤凤一听,顿时不乐意了。她微微撅起嘴,说道:
“陛下,轩儿聪慧异常,此时正是该好好读书长学问的时候。若由着他玩耍,荒废了学业可如何是好?日后轩儿又怎能辅佐陛下,为大秦效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