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进十年九月九日,秦皇宫的御书房内,檀香袅袅,案几上的烛火跳动着柔和的光芒。
嬴安身着一袭龙袍,面容严肃。
中书尚书江革、门下尚书龙方等和武备尚书耿秉三人则恭敬地站在下方。
嬴安目光扫过三人,沉声开口道:
“今日召你们前来,是为了勋贵之事。我大秦复兴将近三十年,勋贵众多。然而,不少勋贵因奢靡生活而陷入窘境。
他们不敢在我大秦严格的吏治下欺男霸女以填补亏空,于是向朕提出,自己不想与国同戚了,只想以权换钱,真是可笑!”
江革闻言,眉头紧锁,上前一步道:“陛下,这些勋贵不思为国效力,反而只图享乐,如今更是提出如此荒唐的要求,实在是有负陛下的恩宠。”
龙方等眼神闪烁,附和道:“陛下,这确实是个问题。不过,微臣以为这或许也是一个契机。我大秦可借此从勋贵手中进一步收回权利……”
耿秉虽为武将,此时也面露思索之色,说道:“陛下,龙尚书所言有理。只是此事关乎众多勋贵,需谨慎行事,以免引起不必要的动荡。”
嬴安微微颔首,道:“你们所言正合朕意。朕也正有此意。但具体该如何实施,还需你们仔细谋划。”
江革沉思片刻,道:“陛下,微臣以为可先从那些闹得最凶的勋贵入手。对他们进行一番敲打,让他们明白陛下的决心。
同时,我大秦可制定一些新的制度,对勋贵的权利和待遇进行重新规定,逐步收回他们手中的一些特权。”
龙方等补充道:“陛下,在制定新制度的过程中,还需考虑到勋贵们的利益,给予他们一些合理的补偿,这样或许能减少他们的抵触情绪……”
耿秉也说道:“陛下,末将建议在实施过程中,让武将们参与其中,起到震慑作用,以确保事情能够顺利进行。”
嬴安听完三人的建议,陷入了沉思。未几,他嘴角微微上扬。
“诸位爱卿所言,不太符合朕的想法。朕决定采用金石换权之法。让那些生活艰难、不想再做勋贵的人,向朕的白玉奴报备,注销勋贵权利,从而换取金石一块……”
江革面露难色,小心翼翼地问道:“陛下,我大秦勋贵众多,所需金石数量庞大,我大秦真有如此多的金石吗?”
嬴安胸有成竹地说:“西域都护府的阿瓦提、沙雅、摆音三地,每年出产大量金石。西域都护年年进贡,这些金石都纳入了朕的内库。”
此言一出,三人皆惊,面面相觑。他们万万没想到,西域竟有如此丰富的金石资源,而这些竟然都进了秦皇的内库……
龙方等忍不住问道:“陛下,如此重要之事,为何臣等从未听闻?”
嬴安目光扫过众人,语气平静却透着威严:
“此事关系重大,朕自有考量。如今,正是用这些金石的时候。朕用金石换取勋贵之权,既能让那些勋贵如愿以偿,又能让朕收回权利,加强皇权,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
耿秉思索片刻,说道:“陛下此计甚妙。只是,如何确保那些勋贵能遵守规定,顺利交出权利?”
嬴安眼神一凛,说道:“朕会让白玉奴们严密监督此事。若有勋贵胆敢违抗,定严惩不贷!”
群臣听了,纷纷点头称是。
嬴安满意地点点头,“好,此事就这么定了。诸位爱卿回去后,可将此事告知其他大臣,让他们做好准备。”
群臣领命,退了出去。
御书房内,只剩下嬴安一人。他靠在龙椅上,目光望向窗外,心中盘算着接下来的计划。这一场勋贵风波,在他的掌控下,即将掀起新的波澜……
未几,金石换权的消息迅速在大秦的勋贵圈中传开。一时间,勋贵们议论纷纷。
大部分勋贵对此嗤之以鼻,在他们看来,勋贵身份是他们家族世代的荣耀,是自己身份与地位的象征,岂能用一块金石来衡量?他们聚在一起,满脸不屑地谈论着此事。
“这算什么事?勋贵身份何等尊贵,岂是那些破金石能比的!”一位年长的勋贵捋着胡须,气愤地说道。
“就是,我们祖上跟随牧武帝浴血奋战,为大秦立下汗马功劳,才换来这勋贵之位,岂能说放弃就放弃!”另一位年轻的勋贵附和道。
然而,也有少部分勋贵,平日里生活奢靡无度,家计早已陷入困境。他们在听到这个消息后,眼中闪过一丝犹豫,随后又坚定起来。
“我这府里的开销越来越大,再这么下去,怕是要撑不住了。与其这样苦苦支撑,不如换块金石,还能过一段舒坦日子……”一位面容憔悴的勋贵喃喃自语道。
于是,这些家计困难的勋贵纷纷前往皇宫,向嬴安的白玉奴报备。他们决定放弃自己的勋贵身份,换取金石。
面对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与行为,勋贵们感到一丝迷茫。他们陷入了沉思,自己是要继续坚守与国同戚的信念,维护家族的荣耀。还是效仿那些家计困难的勋贵,把自己的勋贵权利与地位换成金石,以解燃眉之急?
在一座装饰奢华的勋贵府邸中,一位中年勋贵坐在书房里,眉头紧锁。他的妻子在一旁焦急地走来走去。
“老爷,你倒是拿个主意啊!咱们家的情况你也知道,再这么下去,可怎么得了?”妻子焦急地说道。
中年勋贵叹了口气,“我也在犹豫啊!勋贵身份来之不易,我若放弃了,以后无言面对我死去的父亲。可眼下的日子确实不好过,金石换权的事,还真是让我心生念想……”
与此同时,在另一座勋贵府邸中,一位年轻的勋贵正与几位好友争论不休。
“我觉得咱们应该坚持下去,不能为了一块金石就放弃勋贵身份。”一位好友说道。
“可是,现在的情况不一样了。我们生活向来奢靡,倘若不选择金石换权,咱们要穷困潦倒了……”年轻勋贵有些动摇地说道。
武进十年十月二日,阳光透过窗棂洒进秦皇宫的御书房,给室内镀上一层温暖的金色。
嬴安身着龙袍,端坐在龙椅上,脸上洋溢着满意的笑容。
随着时间的推移,金石换权风波逐渐落下了帷幕。总计有二百一十户勋贵选择了金石换权,他们舍弃了勋贵的身份,转而成为富家翁。
嬴安看着手中的奏折,心中感慨万千。他知道,通过这次风波,自己手中的皇权又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勋贵队伍的纯度也有了显着的提升。
就在这时,皇后折玉儿迈着轻盈的步伐走进御书房。她身着一袭华美的凤袍,裙摆拖曳在地上,尽显雍容华贵。
折玉儿走到嬴安面前,微微蹙眉,娇嗔道:“陛下,您这金石换权的政策,可让咱们内库少了好多钱呢!”
嬴安闻言,伸手将折玉儿拉到身边,轻轻拥入怀中。“皇后,有些东西是金石买不到的。金石换权对朕来说,可是物超所值啊!”
折玉儿依偎在嬴安怀里,不解地问道:“陛下,此话怎讲?”
嬴安轻抚着折玉儿的秀发,耐心地解释道:
“你想啊!这些勋贵放弃了勋贵的身份,朕就收回了不少权利,皇权也更稳固了。而且,剩下的勋贵都是真心为国的,至少不为金银所动摇……”
折玉儿听了,恍然大悟,脸上露出钦佩的神色。“还是陛下英明,本宫受教了。”
嬴安满意地点了点头,“好了,别再为钱财的事烦恼了。朕会想办法充盈内库的。”
折玉儿抬起头,望着嬴安,柔声说道:“陛下,您为了大秦日夜操劳,可要注意身体啊!”
嬴安看着折玉儿关切的眼神,心中涌起一股暖流。“朕知道了,有你在朕的身边,朕会好好保重的。”
两人相拥而坐,享受着这难得的宁静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