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翊定了定神,深吸一口气后,用低沉而坚定的声音说道:“陛下,依微臣之见,此时应当派遣使者前往与对方会面,进行一番谈判。”
他的话音刚落,朝堂之上顿时炸开了锅。大臣们交头接耳,窃窃私语,纷纷用异样的眼光看向莫翊。毕竟,对方不仅拥有先进的武器,而且已经大兵压境,气势汹汹,这种情况下,还怎么谈呢?不少人都觉得,对方恐怕根本不会理会他们的求和,直接就会攻打京城了。
萧冼的心中也和其他大臣一样,对莫翊的提议充满了疑虑。他眉头微皱,面露难色,没好气地看着莫翊,质问道:“莫爱卿,如今形势如此严峻,你觉得对方会愿意和我们谈吗?”
面对众人的质疑和皇帝的质问,莫翊却显得异常镇定。他毫不退缩,坦然地迎着那些异样的目光,继续说道:“陛下,微臣认为还是有谈判的余地的。只是,这谈判的结果恐怕会让我们付出巨大的代价,甚至可能是惨重的代价!”
萧冼心中猛地一震,他想起了之前莫翊曾对他说过的一些话,不禁失声问道:“你所说的代价究竟是什么?”
莫翊沉默了片刻,似乎在斟酌用词,然后缓缓回答道:“微臣目前也无法确切知晓对方会开出怎样的条件,但正因如此,微臣才认为我们应该去尝试与对方谈判。”
“哦?”萧冼嘴角微扬,似笑非笑地看着莫翊,缓声道,“如今对方已然占据上风,你却还如此笃定他们会与你谈?你究竟是凭什么有此等自信呢?”他的声音虽然平淡,却带着丝丝寒意,让人不禁心生惧意。
莫翊却仿若未觉,他面色沉静如水,缓缓说道:“陛下,若您欲灭掉一国之人,您会采取如此进攻之法吗?既不占据城池,亦不歼灭敌军,反倒要直捣黄龙,攻打其都城。如此一来,即便成功掳走国君,亦难以将整个国家尽纳囊中。毕竟,国中必有忠心耿耿之臣子,见国君被掳,势必会揭竿而起,奋起反抗。如此,我们的军队便会疲于奔命,四处征讨,最终深陷泥沼,难以自拔。依微臣之见,对方定然不愿见到此等局面,故而他们的目的绝非吞并楚国。”
莫翊的这番分析,犹如醍醐灌顶,令大殿之上的众人皆陷入沉思之中。少顷,众人似是回过神来,频频点头,对莫翊的观点表示赞同。更有甚者,直接站出来,高声附和道:“莫大人所言极是!”
萧冼见状,眼中闪过一丝赞赏之色,他微微颔首,道:“既然诸位爱卿皆认同莫爱卿之观点,那么,究竟哪位爱卿愿挺身而出,前往敌营去洽谈一番呢?”
朝堂之上,瞬间一片死寂。众臣们面面相觑,彼此之间交换着无奈的眼神,却没有一个人愿意在这个时候站出来说话。
他们心里都很清楚,虽然现在表面上似乎只有赞同这个提议才能解决当前的危机,但实际上这其中隐藏着巨大的风险。一旦与夏军的谈判真的成功,夏军退兵之后,那个签署这份丧权辱国协议的官员必定会成为众矢之的,被推到风口浪尖之上。
到那时,为了平息百姓的愤怒和不满,这个黑锅肯定会由前去谈判的官员来背负。毕竟,总不能让陛下来承担这样的责任吧?而这样的结果,恐怕不是被赐死,就是被发配边疆,无论哪一种结局都绝对是凄惨无比的。
而且,这不仅仅是对这位官员个人的影响,他的家人、甚至整个家族都可能会因此遭到楚国上下的唾弃和排斥。如此捞不到好处,反而有巨大的风险,又有谁愿意去承担呢?
就在这令人窒息的沉默中,突然有一位大臣站了出来,他走出班列,向陛下躬身施礼,然后高声启奏道:“陛下,微臣认为,既然这个方法是莫大人所提出的,那么相信也只有莫大人亲自前去谈判,才能够得到最为理想的结果。”
莫翊,这位刑部侍郎,以其正直、刚正不阿和不畏权贵的品质而闻名。他在处理手中的案子时,绝不偏袒任何人,完全秉持公正的原则,无论是谁的面子都不会给。这种毫不妥协的态度使得他在朝中得罪了许多权贵。
然而,由于莫翊为人清廉,却始终无法抓到他的把柄。让这些权贵们虽然对他恨之入骨、咬牙切齿,但又无可奈何。
如今,这个机会可谓是千载难逢。正好可以借此机会彻底整垮莫翊。这些权贵们心想:“你不是自命清高吗?你不是清正廉洁吗?好啊,只要你去和夏国谈成了,那这个黑锅就由你来背吧!到时候看你如何收场,看你怎么死!”
于是,这些人纷纷站出来,表示附议。他们心怀叵测,表面上似乎是在支持莫翊去与夏国谈判,实际上却是想让他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莫翊又怎能不明白这些人的险恶用心呢?他心中长叹一声,对于自己的结局,他早已有所预料。然而,即使明知前方是一条布满荆棘的道路,他也毫不退缩。因为他深知,自己死不足惜,重要的是他无愧于陛下,无愧于楚国!
他平静的上前一步走出队伍,躬身道:“臣愿往!”
陆肖,刚刚用完餐,正悠闲地在帅帐之中踱步,思考着下一步的战略。突然间,一名侍卫匆匆忙忙地跑进帐内,行了一个军礼,高声禀报:“报告元帅,前方来了一名楚国的官员,声称要面见我们这里的最高统帅,说是前来谈判的。”
陆肖闻言,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不易察觉的微笑,心想:“哦?居然还有人敢孤身一人前来,这倒是有点意思。”他随即下令道:“将人带进来吧,我倒要看看这位楚国官员有多大的胆子。”
大约过了半个小时,莫翊被侍卫领着走进了大帐。他一抬头,便与陆肖的目光交汇,心中不禁为之一惊。他原本以为夏国的元帅应该是个久经沙场、满脸风霜的老将,却没想到眼前的陆肖如此年轻,看上去不过二十出头,甚至和自己的孩子差不了几岁。
莫翊定了定神,赶忙躬身施礼,朗声道:“楚国之臣莫翊,见过夏军元帅!”
陆肖面沉似水,微微点头,嘴角依旧挂着那丝若有若无的笑容,缓声道:“莫翊,为何是你前来?”
莫翊闻言一怔,心中暗自诧异。按常理来说,对方应该直接询问他来此的目的才对,怎么反倒问起他为何而来呢?这问题问得好生奇怪,让他有些摸不着头脑。然而,事已至此,他也不好不回答,只得硬着头皮说道:“回元帅,我之所以前来,乃是因为我判断元帅此番出兵并非是为了灭掉楚国,而是另有他图。因此,陛下特遣我前来与元帅商讨一下,敢问元帅有何条件才肯退兵呢?”
陆肖并未直接回应莫翊的问题,相反,他的注意力完全被莫翊这个人吸引住了。他饶有兴致地盯着莫翊,仿佛要透过他的外表看到内心深处。
“莫大人是如何看出来的?”陆肖终于开口,声音中透露出一丝好奇。
莫翊微微一笑,毫不保留地将自己的分析结果和盘托出。他详细地解释了自己观察到的种种细节以及背后的逻辑推理,让陆肖不禁心中暗惊。
陆肖万万没有想到,眼前这个看似平凡的人,竟然能够如此透彻地剖析自己的计划。这不仅显示出莫翊的敏锐洞察力,更说明他对局势的把握远超常人。
“我想莫大人在朝堂之上,应该颇受排挤吧?”陆肖突然话锋一转,提出了一个新的问题。
莫翊的脸色微微一变,但很快恢复了平静。他看着陆肖,眼中闪过一丝惊讶,显然没有料到对方会如此推断。
陆肖见状,嘴角微微上扬,继续说道:“否则,这个任务恐怕不会落到你的身上。”
莫翊沉默片刻,最终还是点了点头,承认了陆肖的猜测。
这一次,轮到莫翊对陆肖刮目相看了。他没想到,仅仅根据自己的几句话,陆肖就能做出如此精准的判断。这不仅需要敏锐的观察力,更需要对人性和官场的深刻理解。
“我只是最适合而已。”莫翊淡淡地说道,似乎并不在意自己在朝堂上的处境。
陆肖目光似笑非笑地掠过莫翊的面容说道:“既然是你莫大人开口,那我就说说我们的条件。”话音未落,骨节分明的手指已缓缓竖起,“第一,楚国将三州之地划归我夏国。”
随着第二根手指弹出,陆肖的声音陡然变得冰冷:“第二,赔偿我夏国,一千万两白银。”
莫翊的指甲深深掐进掌心,却听对方话锋一转,带着令人毛骨悚然的悠然:“其三,你们楚国的那些进攻我们的士卒,向我们投降,任由我们处置。最后……”
陆肖站起身,踱步到莫翊面前,居高临下凝视着对方,“从今往后,你莫翊发誓效忠我夏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