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承禄等到应许后,便是高兴的骑马带着亲卫离开队伍。
见毛承禄如此高兴,杨吉尔汗一时不知道说什么好,不过对毛承禄的印象却是大大的提高。
毛承禄很快到达了自己的队伍中,这次过来的虽然都是步兵,但现在都骑着马匹。
这些马匹都是杨吉尔汗资助的,并不是什么上好的战马,都是一些次等马匹。
在哈萨克汗国中,上得的好马也十分稀缺,要杨吉尔汗一次拿出一千多匹来,他也是会很肉痛。
要知道周围部落上供马匹,一年也就是一两千匹而已,只有刚刚够军队内正常损耗而已。
所以杨吉尔汗便将那些淘汰下来的马匹送给毛承禄代步,就算是这样,杨吉尔汗都有些心痛。
毛承禄带过来的人马并不是毛文龙的队伍,而是成国公的征北军。
征北军五万人多人都是经过半个月的骑马训练,正常骑马行军是没问题。
但要是在草原上和那些蒙古部落人马比速度,那肯定不是对手。
不过这并没有什么影响,因为让步兵和骑兵比骑术,本来就是一个伪命题。
征北军中的骑兵也有很多比草原上更厉害的人。
“随我来!”毛承禄经过征北军边上时大喊一声便是呼啸而过。
一千二百的征北军略微有些笨手笨脚的跟随毛承禄身后,原本堆积在一起的征北军随着跑动,慢慢四散开来。
队伍被拉长,但因为长期高压训练下,让征北军队伍就算骑马都有着队列意识。
因此,从高空上看下去,毛承禄带领的队伍虽然歪歪扭扭的,但还是能清晰的看出是一个方块形状。
十骑一排,百骑一个方阵,六百骑兵组成一个大方阵。
能做到如此模样,说一声精锐也不为过,毛承禄带着这样的精锐队伍以一分钟二百米的奔跑着。
二十里,也就是一万米的距离,征北军只用了四十分钟的时间就与准噶尔部的人碰面。
这是在河边游走的上千准噶尔部落军队,是先锋军,此时正四散在河边。
看到对面出现了一支骑兵,所有准个人部人马都是警惕起来。
在征北军靠近五里地时,其实已经被准噶尔部的探哨给发现,准噶尔部先锋军早有准备。
不但正面有一千人马,在另外一个山坡树林中还埋伏六百多骑兵,只待关键时候杀出来,打敌人一个措手不及。
草原部落打仗可不都是看到敌人就无脑冲上去,虽然这些人不懂什么兵法,也没看过什么三国。
更没看过成吉思汗留下的武墓遗书!因为准噶尔部根本就不是成吉思汗后裔分裂出去的,怎么可能看到。
但草原部落打仗还是一些捕猎的习惯,面不同的猎物都会使用不同的狩猎办法。
设置陷阱,分散包围,甚至是抄袭敌人后路,这些都是草原部落的拿手好戏。
就在准噶尔部严阵以待的时候,毛承禄已经带着一千二百的征北军进入三百米区域。
以前已经说过,双方骑兵安全距离是三百米距离,一旦越过这个距离,那就会视敌人要发起进攻。
毕竟马匹跑起来也是需要一点时间的。
准噶尔部这边的万夫长见对面冲过来,马上就是呼喝着,让自己队伍跑起来。
准噶尔部这边人马并没有选择和对面直接发生冲突,而是选择在侧面吊着这一支人马。
在草原上,小股骑兵并不是见面就相互冲杀起来。
大多数情况下,双方都会用箭矢彼此消耗一部,等箭矢消耗的差不多后,才会进入白刃战。
这是轻甲兵的战斗方式,但也不是绝对的,如果是重甲骑兵,因为马力消耗不过轻甲兵,所以见面都是直接冲击切割敌人队伍。
然后再包围敌人进行围剿,不同的骑兵作战思路是不一样的,并不会一成不变。
毛承禄在接近准噶尔部快两百米距离时,队伍便开始变化起来。
“下马,都给下马列队。”毛承禄高声大喊道。而其身边的旗手也是在挥舞旗帜提醒身后队伍下马作战。
之前已经说过,这一支征北军是步兵,并不是骑兵,所以最终接战时还是要下马的。
征北军经过几个高强度的训练,执行命令的速度比一般军队要强很多,只是一分钟不到就下马开始列队。
准噶尔部人马见对面原地不动起来,领队的万夫长心中就有些感到奇怪。
“这群人怎么下马了?莫不是找死?”万夫长感觉自己有被冒犯到,这是敌人对他的轻视和挑衅,不可原谅。
“靠上去。”万夫长大吼一声,队伍开始调头。
万夫长改变了最开始转圈打消耗的办法,此时的征北军停留在河边,在万夫长看来,就是自寻死路。
万夫长要直接对敌人发起冲锋,将对方击溃。
准噶尔人马调头花费了不少时间,而这时候征北军已经有三百的火枪兵完成了列队。
列队呈现三个百人方阵,二十人一排,一共有五排,这样五段射击就相当二十人一分钟射击十发子弹。
当然,这只是理论上的数据,真实情况会因为步枪点哑火,兵卒因为紧张装填失误等各种意外情况,造成实际射击没有理论上的好。
“砰砰砰——”
最前排火枪手开始射击,征北军使用的燧发枪,型号还是比较靠后的那一种,打火技术已经十分成熟,虽然还是会存在哑火的现象,但十分少。
哑火,更多的是兵卒操作不当造成。
“砰砰砰——”
随着接连不断火枪射击而去,准噶尔部人马不断出现伤亡,但这时候准噶尔部人马已经调头成功,并对征北军发起了冲锋。
此时准噶尔部人马距离征北军两百到两百六十米距离。
最前头队伍是两百米,最尾部的队伍是两百六十米距离,全力冲锋下,只需要二十秒不到就能冲进征北军队伍中,到时候就是最血腥的近身拼杀。
“杀呀!”
冲锋中的准噶尔部大声呼喊给自己这一边壮大声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