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万大军,已缓缓踱步至孙权身后,孙权再次喝问守将,赶紧投降,否则悔之晚矣。
周瑜也在旁笑道,城中兵力,吾等也了如指掌。与孙权军交战,与以卵击石无异。
话音未落,扬宏在城头出现,哈哈大笑,指着孙权,周瑜道:“孙权小儿,尔父孙文台,尔兄孙伯符,皆为吾主帐下之犬耳。何故不思报恩,反倒屡生反意?吾主仁慈,不以为意,耳父兄过世,反对汝委以重任。
汝今恩将仇报,屡次三番杀害吾扬州百姓。不仁不义之嘴脸,莫此为甚!令天下英雄耻笑!
今吾主为息天下天姓刀兵之祸,已将扬州献与新汉朝廷。尔等野心勃勃之辈,就不要痴心妄想了,早日退兵,方为正道,否则此地必为尔等葬身之地!”
扬宏一番痛骂,激得孙权恼羞成怒,指着扬宏道道:“扬宏匹夫,安敢辱吾父兄,待吾攻破豫章县城,必将汝千刀万剐,生吞活剥!”
一声令下,孙权大军越过孙权,周瑜。抬着攻城器械,直扑豫章县城城头。
扬宏见“激将”法奏效,令旗一挥,城头涌出无数弓箭手,对着孙权,周瑜大军便射。身处大军前列的孙权,周瑜更是众人重点“关照”的对象!
周瑜大惊失色,猛的将马一纵,拦在孙权前面,同时抽出宝剑,一边舞动宝剑。将射向孙权的利箭一一击落。一边大声疾呼:“保卫主公!”
孙权的护卫虽被射翻了一片,但剩余的卫士赶忙拿出盾牌,护住孙权全身,并缓缓向后退去。
太史慈在城头看得真切,拿出三石强弓,对准正在舞动宝剑的周瑜便来了一个“三箭连珠”,分取周瑜上,中,下三路。
周瑜长年累月,行军打仗。且自身武功也有接近二流武将水准。一见太史慈连珠箭射来,心中暗暗叫苦不迭。原因无他,身后便是孙权,不敢胡乱躲闪。
于是一咬牙,双臂发力,把手中宝剑舞动得像一架风车。“碰,碰”两声巨响后,磕飞了太史慈的上,下两支利箭,双臂却已酸麻不已,几近无力。
太史慈三石强弓利箭,力大无比。周瑜连续磕飞两支利箭,已是不易,第三支利箭在电光火石间,飞速而来,周瑜再也拦截不住,只听一声惨叫,周瑜胸口中箭,喷出一口鲜血,坠下马来。
众护卫赶忙舍命上前,救起周瑜,向后退去。
“公谨!”孙权痛叫一声,几乎坠下马来。周瑜在孙权军中地位,无人能及,可谓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谓之孙权大军之“基石”,丝毫也不为过。
孙权大军遭此重创,缓缓退去。在城外二十里处安营扎寨。急令军中医者,给周瑜施救。
太史慈,扬宏见了,也不出城厮杀。哀师勿遏之理,自古皆然,况且豫章县城内兵少。
及至第三日,陆逊大军赶至,同来的还有诸葛亮。
太史慈,扬宏把陆逊大军迎入城内。陆逊升帐,询问军情,太史慈,扬宏一一告之。
这时,斥候来报,说城外,孙权大军全军犒素,白衣飘飘,似乎周瑜已丧矣!
众人听了,皆抚掌大笑,为太史慈称贺,并纷纷请战,欲将孙权大军一鼓成擒。
陆逊将信将疑,和众将带领一众随从,择一离孙权军营寨不远处的高山,登山而望。果然是孙权军全军皆身着白衣,锣鼓不响,哨声不鸣。缓缓升起的饮烟,似将孙权军的营寨,笼罩在无限的悲痛之中。
众人瞧了许久,瞧不出个所以然来。周瑜究竟是生是死?
陆逊率众人回到豫章县城。当晚,升帐议事。扬宏率先出列道:“且禀陆将军,卑职断定,周瑜已死。卑职亲眼所见,太史将军,用的是三石强弓,力道之大,远非寻常弓弩可比。
且卑职亲眼所见,太史慈将军三枝连珠之箭,最后一支准确命中了周瑜的胸口。周瑜小儿,虽略有武功傍身,然怎及太史将军武功高强,天下罕见。故吾断定,周瑜十死无生!
今孙权小儿,故布疑阵,只恐吾军乘胜追击罢了。依吾所见,当调集大军,四面围之,乘夜黑风高之际,杀入其营寨,当获大胜。”
陆逊转头看向太史慈,笑着问道:“太史将军,对扬别驾所言,以为然否?”
太史慈作为天下有数的猛将,对自身的武艺有着绝对的自信,当下闻陆逊所询,只是淡淡一笑:“吾太史慈,五岁学艺,十岁便已能做到百步穿杨。且当时周瑜,孙权离城墙尚不足百步,要做到一击必杀,岂是难事?”
陆逊见众人多认为周瑜已死。但不知为何,他总隐隐感觉,此事绝非众人认为的如此简单。他默默地一扭头,望见诸葛亮静静的伫立在大帐的一角。高大的身躯,英俊的面容,加上一袭白衣,想要低调,何其之难?
突然间,他想起离别陶响时,陶响对自己说:“孔明大才,将军有不诀之事,尽可咨询于他,必有所获!”
于是,陆逊向前轻踱两步,来到诸葛亮面前,问道:“孔明军师,周瑜在孙权军中,地位崇高,除孙权外,无人能及。说是其为擎天之柱,也不为过。
故周瑜之生死,干系重大。然众说纷纭。军师以为,周瑜是真死乎?亦或诈死?”
诸葛亮羽扇轻摇,淡淡的一笑:“孙权举全州之力,率众侵入扬州,所作所为,目的何在?至于真死,诈死?于吾军而言,不过是一白面书生而已。不足惧哉!
只消完成主公所托,便为胜利。”
孔明言辞清晰,不急不缓,和其面谈,如沐春风,拔云去雾,明见天地。如此气度,陆逊暗道吾不及也。
细思孔明之言,言简意赅,直指本心。陆逊哈哈大笑,道:“主公常赞孔明之才,今日一见,果不其然。军师之才,十倍于我,望不吝赐教!”
诸葛亮忙拱手自谦:“后生小辈,才疏学浅,不敢卖弄!”
诸葛亮和陆逊年纪相当,但陆逊是陆康之侄。陆康在三国时期,地位尊崇,说是三朝元老,也不为过。又为人耿直,贤名广布海内。就连孔名之父,也有所不及。
故陶响知陆康在江东乃至全国范围内的影响力之后,力邀其为扬州牧。
陆逊为其子侄辈,辈份也算相当高了。况且陆逊本身也具有一定的才能。故陶响力排众议,任命陆逊为主将,就是希望借陆家的影响力,快速安定扬州。
都说人贵有自知之明。陆逊与陶响打赌,输得一塌糊涂。心中早存了对陶响的敬畏之心。今见陶响推荐的军师诸葛亮,智深如海,岂敢有半句不敬之辞。
当下,陆逊屏退众人,独留诸葛亮于帐中,二人一见如故,细细商议军情,及至天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