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堪以前可是个专注研究和工作、对柴米油盐等生活琐事不是很热心的男人,做事也慢条斯理,从不着急。可自从盈芷来了以后,他就像变了个人,现在杨妮给他生了个可爱的小不点,嘿,他就像被施了魔法一样,摇身一变成了超级奶爸。
每天早上,闹铃一响,王堪就跟装了弹簧似的从床上蹦起来。洗漱那叫一个迅速,随便抹一把脸,牙刷在嘴里捣鼓几下就算完事。为啥这么着急?因为他要争分夺秒工作,早点下班回家陪他的宝贝们。
到了单位,王堪就像个上满弦的机器,火力全开。别人还在溜达喝茶,他却马上研究选题,审订稿件。效率让同事们都惊呆了,这还是以前那个慢悠悠的王堪吗?只见他眼睛紧盯着电脑屏幕,手指在键盘上飞舞,文件处理得那叫一个干净利落。编辑们被王堪搞得都得跑着做事。相熟的编辑便忍不住说:“主编,最近工作效率很高啊!”王堪嘿嘿一笑:“我现在是当爸的人,我得早点干完回家带娃呢!”
这话,没毛病,但怎么那么违和呢!这还是那个儒雅沉稳的主编大人吗?
一到下班时间,王堪绝对是分毫不差,第一个冲出办公室。有一次,同事喊他:“主编,等会儿有个聚会,一起去呗!”王堪头也不回地喊:“不去不去,我要回家当奶爸!”把喊的人弄得一脸懵逼。
回到家,王堪立马换上“超级奶爸”的装备——围裙和口水巾,投入到伟大的育儿事业中。
给小不点换尿布的时候,王堪嘴里还念念有词:“小宝贝,小屁屁,爸爸给你换尿布,干干净净真舒服。”杨妮在旁边笑得不行:“你这唱的是啥呀,尿布歌?”王堪一本正经地说:“这是我自创的尿布之歌,能让小不点乖乖配合。”
喂奶的时候,王堪那小心翼翼的样子,就像捧着稀世珍宝。小不点要是喝得慢了,他就着急地说:“宝贝儿,多喝点,长得壮壮的。”杨妮白他一眼:“你别催,小心呛着孩子。”
晚上哄小不点睡觉,王堪更是使出浑身解数。一会儿讲故事,一会儿学动物叫,一会儿又扮鬼脸,把自己累得满头大汗。小不点好不容易睡着了,王堪刚想松口气,结果小不点又醒了,王堪只能继续“战斗”。
有一回,小不点不小心把玩具扔到了地上,王堪赶紧跑过去捡,结果不小心摔了个狗啃泥。杨妮笑得眼泪都出来了,盈芷也拍手笑着,王堪从地上爬起来,还不忘逗小不点:“看,爸爸给你表演摔跤呢!”
三妹来家里做客,看到王堪这副模样,忍不住笑着说:“王堪,你这奶爸当得可真够称职的!”王堪得意地说:“那当然,这俩孩子是我今后最重要的事业。”
这天,王堪带着盈芷和小布点去公园玩。盈芷看到别的小朋友在吃冰淇淋,馋得不行。王堪心一软,给盈芷买了一个。结果小不点也要吃,盈芷让他舔一下,他却抱住吃得满脸都是,王堪一边给他擦,一边说:“你这小馋猫,让姐姐吃。”
回到家,杨妮看到小不点的样子,无奈地说:“王堪,你就惯着他吧!”王堪笑着说:“孩子嘛,偶尔放纵一下没事。”
随着盈芷和小不点一天天慢慢长大,王堪这个超级奶爸的技能也越来越多。教盈芷骑自行车,自己在后面跑得气喘吁吁;和小不点一起画画,把家里弄得五颜六色。
日子一天天过去,王堪在超级奶爸的道路上越走越顺,这个家也因为他充满了无尽的欢乐和温馨。
在夏末家,三妹又见到了另一幅景象。三妹只能感叹夏末是拯救了银河系吧,遇到了丁原这样的丈夫。
丁原,这个高大威猛的东北大汉,怎么看,都透着一股豪爽劲儿。可谁能想到,这样一个外表粗犷的男人,在宠妻这件事上,竟是无比的细腻温柔。
夏末生完孩子后,丁原仿佛变了一个人。从前在部队里摸爬滚打、雷厉风行的他,一回到家就系上围裙,操持起家务来。
夏末甜蜜地说:“每天一早就这样。”三妹在夏末的讲出中,展开了丰富的想象:
清晨,阳光还未完全洒满房间,丁原就轻手轻脚地起床,生怕吵醒了还在睡梦中的妻儿。他先走进厨房,为夏末准备营养丰富的早餐。煎蛋、煮粥、烤面包,样样都做得精致可口。
等夏末醒来,丁原已经把房间打扫得一尘不染。他拿着拖把,哼着小曲儿,那认真的模样仿佛在执行一项重要的任务。
“媳妇,早餐好了,快趁热吃。”丁原满脸笑容地招呼着夏末。
吃过早餐,丁原又忙着洗衣服、收拾孩子的玩具,忙得不亦乐乎。
给孩子换尿布的时候,丁原动作熟练又轻柔,嘴里还不停地哄着孩子:“宝贝乖乖,爸爸给你换得舒舒服服的。”
随着儿子乔乔渐渐长大,丁原又拉上乔乔一起宠夏末。
有一天,夏末下班回到家,一打开门,就看到父子俩站在门口。丁原手里捧着一束鲜花,乔乔则拿着一张自己画的贺卡。
“妈妈,辛苦了!”乔乔奶声奶气地说道。
丁原笑着说:“媳妇,今天我们爷俩给你准备了惊喜。”
夏末感动得热泪盈眶,紧紧抱住了儿子,使劲地亲了儿子一口,丁原则抱住了母子俩。
周末的时候,丁原会带着夏末和乔乔一起去公园散步。他一只手牵着夏末,另一只手牵着乔乔,一家人其乐融融。
夏末有时候会心疼丁原太累,想帮忙分担一些家务。但丁原总是摆摆手说:“媳妇,你照顾孩子已经很辛苦了,这些事交给我就行。”
在丁原的心里,夏末就是他的公主,他要用自己全部的爱让她幸福。
邻居们看到丁原对夏末的宠爱,都忍不住称赞。而丁原总是笑笑说:“我媳妇,我不宠谁宠?”
在这个温馨的小家里,丁原用他的行动诠释着什么叫做宠妻狂魔,让夏末时刻都能感受到爱的温暖。
三妹常常对李岚说:“你看看,人家王堪。”“你看看,人家丁原!〞
不过,三妹心里清楚,李岚虽然不会做得像王堪和丁原那样,但比很多丈夫好多了。
李岚转业回来后的日子,三妹家里充满了别样的烟火气。
节假日的清晨,阳光透过窗帘的缝隙,悄悄溜进房间。三妹轻手轻脚地起床,生怕吵醒了还在睡梦中的李岚。她走进厨房,开始准备早餐。不一会儿,厨房里就传来了锅碗瓢盆碰撞的声音。
李岚被这熟悉的声音唤醒,他伸了个懒腰,嘴角挂着满足的微笑。起身走到厨房门口,倚着门框静静地看着三妹忙碌的身影。
“起啦?快去洗漱,早餐马上就好。”三妹回头看了一眼李岚,眼神中满是温柔。
李岚应了一声,转身去洗漱。等他洗漱完毕回到餐桌前,热腾腾的豆浆、金黄的油条和香喷喷的小菜已经摆好。
两人相对而坐,李岚夹起一根油条递给三妹:“来,三妹,你多吃点。”
三妹笑着接过:“你也吃,在部队可没这么好的伙食吧。”
吃过早餐,李岚主动收拾碗筷,三妹则坐在沙发上织毛衣。阳光洒在她身上,勾勒出一幅温馨的画面。
“这毛衣是给我织的?”李岚一边洗碗一边问。
“不然呢?天冷了,给你添件暖和的。”三妹头也不抬地回答。
下午,两人一起去菜市场买菜。李岚提着菜篮子,三妹在摊位前挑选着新鲜的蔬菜和水果。
“这苹果看着不错,买点回去给香香吃。”三妹拿起一个苹果闻了闻。
“行,你说了算。”李岚笑着点头。
回到家,李岚帮着三妹一起洗菜做饭。厨房里热气腾腾,两人偶尔的相视一笑,充满了默契。
晚饭后,他们手牵手在小区里散步。邻居们看到,都笑着打招呼:“李岚回来啦,这小两口可真恩爱。”
“那是。”李岚骄傲地应着。
回到家里,三妹靠在李岚的肩膀上,一起看着电视。
“转业回来,还习惯吗?”三妹轻声问道。
李岚握住三妹的手:“有你在,哪儿都习惯。”
夫妻生活中,李岚以前请假回来,每天只想着那件事,猴急猴急,每次都仿佛要将几个月的想念都倾泻出来,三妹又想又怕。而如今,两人从容而细腻,变换不同的体位,让生活生出许多新鲜的意味。
当一切结束,夜渐渐深了,两人相拥而眠,月光透过窗户洒在他们的脸上,宁静而美好。
平日里,李岚要比三妹起得早,部队养成的晨练习惯,他没有放弃,晨跑完顺手买了早餐回来。
他在武装部能按时上下班,接送孩子,中午、晚上的饭他也包了。不过,三妹只要早下班了,一定会抢着做饭。她觉得家是夫妻俩要守护的,做家务最能看出一个人对家庭的责任心,不能让另一个觉得家务是负担。
就这样,一家三口,一日三餐,看似平淡无奇的日常,可是三妹结婚七年的最大的愿望。现在,这一切终于变成了现实。
所以,三妹每天上班总是笑容灿烂,由内而外都透着幸福。不管工作多忙,她从不愁眉苦脸。
医院的日子总是充满了紧张和忙碌,但有时分管的病人或家属带来的故事,也为这单调的生活增添了一些别样的色彩。
这一天,三妹刚刚查完房,就听到几位护士聚在一起,兴奋地与 6 床病人家属聊天。三妹也凑了过去,好奇地听了起来。
“你们是不知道,他们乡下抓计划生育那叫一个紧。”病人家属绘声绘色地说道,“上面千根线,下面一根针,可难管着呢。好多人家为了生个男娃,那是想尽了办法。”
三妹微微皱眉,心中五味杂陈。
“有一家,连着生了四个女儿,实在养不起,就送走了两个。后来这媳妇被拉去结扎了,可没想到,居然又怀上了。”家属说到这里,声音提高了几分。
“然后呢?”一位护士迫不及待地问道。
“然后好不容易生了个男娃,可把这家人高兴坏了。但孩子一出生身体不太好,得住进医院。医院让交住院费,这家人不干了,非说医院得赔他们损失。他们觉得自己都结扎了,怎么还能怀孕,这就是医院的失误。”
三妹听到这里,笑着摇摇头。另一个护士说道:“这也不能全怪医院呀。”
“是啊,可这家人不依不饶的。”家属继续讲着,“医院最后也没办法,只好让他们走了,一分钱也没要。”
大家都沉默了,各自想着心事。
“这算啥?还有更奇葩的事呢。〞
“你们听说了吗?隔壁村有个老头,身体一直挺硬朗的。有一天突然说肚子疼,家里人赶紧把他送医院来了。”一个中年妇女神秘兮兮地说道。
众人都好奇地凑过来,三妹也放慢了脚步。
“医生一检查,说是阑尾炎,得马上手术。手术倒是挺顺利,可没想到,这老头醒过来之后,非说自己肚子里有宝贝,不让医生把阑尾切掉。”
“啊?还有这种事?”有人惊讶地张大了嘴巴。
“这还不算完呢。”中年妇女喝了口水,接着说,“这老头说他经常做梦,梦到有个神仙告诉他,他肚子里的阑尾是个宝贝,以后能卖大钱。”
大家哄堂大笑,三妹也忍不住笑了笑。
“医生和家属怎么劝都不行,这老头又哭又闹的,说要是切掉了阑尾,他就不活了。”
“那后来呢?”有人急切地问。
“后来没办法,家属只好同意不切了。结果没过几天,老头的阑尾发炎更严重了,疼得死去活来,这时候他也不说阑尾是宝贝了,求着医生赶紧切掉。”
众人又是一阵大笑。
三妹觉得这些无厘头的故事,让病房里的气氛变得轻松,病房有几个这样的家属,病房的病人也似乎好得快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