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通的推杯换盏,喝了几杯酒的老王,爱吹牛的毛病又犯了,把李阳能搞到彩色电视机的消息给说了出去。
随后这几位也就开始张口订货,李阳也一一答应了。多买几台少买几台,在李阳这里都不算事。
等到酒席散了,老王的亲家拉着李阳不让走,非得要李阳去他办公室喝杯茶才行。
“李阳,这次的事,感谢的话我就不再说了,看你的面相,你比我的年龄应该小很多,我就叫你李老弟了。老哥冒昧的问一句,你这彩电的价格还有没有少,你准备在哪里交货。”
“我说亲家,你别看李阳长得年轻,他今年可是四十五岁了。”老王在边上插了句嘴。
是呀,李阳今年已经44周岁了,不过长相上还是二十多岁的样子。
自从修为上突破到炼气期以后,李阳一直想隐居修炼。可这帮孩子们都有自己的事情要做,对这个李村的村长位置,孩子们根本就看不上,李阳想让都让不出去。
“恕我眼拙,真没看出来。不过我这声老弟还真叫对了,我今年四十八岁了,比李老弟你大了三岁。”老王的亲家一脸的吃惊,没想到李阳有这么大的年纪了。
“没什么,那我也不叫你行长了,就叫你老哥。老哥我也实话实说,算下来我一台电视也就挣五六十块钱,运来的货可以直接送到四九城这里。”李阳也看出来了,这位是想要插手彩电生意,不然也不会把自己拉到他办公室喝茶。
李阳的猜测是对的,这位行长还真是一直在做生意。也早就对搞私下里进货眼馋了,不过因为没有外汇指标和海外进货的门路,想搞一直没有搞起来。
“李老弟,价格上能不能再让点,我这边你有多少,我可以全都吃下来。如果李老弟能弄回来小轿车就更好了,我也能接手。”
李阳也没想到,这位的胃口可不小,难道是后面有人?至于给自己下套,这点李阳还真没去想。
这几年搞进口汽车和彩电的大有人在,上面对这种事根本就是睁一眼闭一眼。
因为能做的起来这种生意的,那个背后没有通天的路子,真是小贫民百姓,如何解决外汇兑换、如何从海关人员的眼皮子底下过关。
年龄大点的人都知道,就是这个年代,曾经有人在天涯海角那边进了一大批汽车,为了尽快的销售出去,人家能动员全国各地的机关去买汽车,你就说牛不牛吧。
李阳对这位行长的要求想了想也就答应了,约定了只搞这一次,李阳不想深度参与到这种生意里面去。
风险太高只是一方面,做这种生意还容易惹了那些二代们,这些人才是利用双轨制牟利和搞私下进口的主力。李阳有的是办法挣钱,冒着危险挣钱不是长久的路子。
一中午喝了两场酒席,李阳也是有点疲惫。回家就躺在了床上睡着了,这一觉就睡到了晚上。
李阳醒来的时候,陈雪茹和孩子们已经吃过饭了。李阳起床随便吃了几口,就坐在书桌上开始写李村实施联产承包的计划书。
不管李村用不用分地,计划书总的给乡里面交上去。
“当家的,忙什么那。”陈雪茹做完了家务,过来想找李阳说说程控交换机的事情。
“今天乡里布置了联产承包的事情,要求这两天必须把计划书交上去,我这不是在如何分地的写计划书吗。对了,元春,写计划书这件事就交给你了?”
看着随后进来的李元春,李阳把钢笔往桌子上一扔,不写了。自己有现成得小秘书,还亲自动笔还写什么计划书呀,让李元春来就行了。
“李阳,你对李村以后的打算是什么?”李元春也没动笔,反问了李阳一句。
李阳有什么打算?这件事李阳还真没有往深里想过,当初也不过是为了安置孤儿们,随口要了一块地,当时就想着,这里是四九城,以后是寸土寸金,怎么算自己也不吃亏。
现在想来,离着房地产开发还有二十来年的时间,这段时间土地就这么闲置着,也是个浪费。
“元春,你有什么想法?”万事不决问豆包,不是,是问元春。
“李阳,这段时间我对华夏也做了一些了解,现在华夏最紧缺的就是电子产品,市场上,电视机、收录机、洗衣机、电冰箱这些都缺。
我这两天去各大商店里看了看,里面就没有卖彩色电视机的,也只有外汇商店里面才有。
像制造彩色电视机这样的集成电路,做起来非常简单,在李家公社那边都要属于淘汰产品了。我们完全可以把彩色电视机的集成电路制造产业,整体搬迁到华夏来。
还有彩色显象管的制造,这样用人多的产业,也可以一起搬迁过来。”
对呀,李阳差点给自己一个嘴巴,中午的时候,光想着去外面弄彩电了,怎么就没想到自己做。
李家公社那边没有成熟的工人,华夏这里可有的是,尤其是生产队一解散,华夏最少也有两亿以上的后备人群,这些人大部分都上过学,稍加培训就能上岗。
而且每个月只要付出几十块华夏币的工资,也不用交什么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等这些费用,整体算下来,每个人每月连十个美刀的支出都合不上。
这些支出,相对于大漂亮、小日子那边的工人工资,简直和免费也差不了多少。
“元春,你先把分地的计划书写了,然后再写一个申请,李家公社投资成立李村电子电子集团,下设电视机分厂、电冰箱分厂、空调分厂、计算机分厂。
李村电子集团的股份就按照老太太占20%,我占14%,剩下的66%你们20个均分。”
“我们20个,都有谁?”李元春没搞明白都是那20个。
“当然雪茹他们17个和你们姐妹三个,这不就是20个吗。下面的各个分厂,集团占90%,剩下的10%用于奖励管理人员分红。
雪茹,你问问咱家福利院的孩子们,有没有愿意来李村集团做事的。来的话,工资就按照李家公社那边的标准。”
福利院的孩子们有些已经毕业了,正在等待分配,有些还要等两个月才能毕业,这下子李阳终于有人用了。
这些年,李阳一直只有这十七个女人可用,想做什么事情了,一到了人事安排都是捉襟见肘。即便后来的李元春三姐妹,也才只有20人。相对李家的产业,能用的人实在是太少了。
这次可是有332个人一起毕业,李阳都有点成了暴发户的感觉。
“我已经开始联络这帮孩子们了。现在有明确回话的有284人,其中有98人想回李家公社。186人已经谈了对象准备结婚,表示会服从国家的分配,剩下的51人中,有10人士准备出国留学,41人还没有考虑好要去哪里。”陈雪茹这些年一直跟孩子们有联系,她对孩子们的动向掌握的还是很及时的。
“那就从想回李家公社的81人中招人,愿意来李村电子集团的就都招过来。愿意回公社的就让她们回公社。
元春,你计算一下,要付给公社那边多少专利费合适,尽量把利润留在公社那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