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河书屋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一日,朱元璋将朱棣单独召至御书房。

朱棣进入书房后,恭敬地行礼:“儿臣参见父皇。”朱元璋微微点头,示意他起身,随后目光深邃地看着他,

缓缓开口:“棣儿,朕近日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关乎我大明的未来。”朱棣心中一动,表面却不动声色地问道:“父皇所虑何事,可否说与儿臣听听?”

朱元璋站起身来,踱步至窗前,背着手说道:

“你大哥身为太子,多年来一直兢兢业业,朕对他寄予厚望。然朕也不得不考虑,若有一日朕驾鹤西去,他是否能肩负起这大明江山的重担。”

朱棣听闻此言,心中一惊,他深知这是一个敏感而危险的话题,但还是强作镇定地回答:“大哥仁厚,又有诸多贤臣辅佐,必能将大明治理得很好。”

朱元璋微微皱眉,转过身来看着朱棣:

“仁厚固然是好事,但如今这天下,并非只有仁厚便能长治久安。朕以猛治国,才使得大明有了今日之昌盛,棣儿,你说呢?”朱棣心中暗喜,他听出了朱元璋话中的深意,于是顺着说道:“父皇所言极是,治理天下需刚柔并济,儿臣以为,在这方面,儿臣或许能做得更好。”

朱元璋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光芒,继续问道:

“哦?你为何如此说?”朱棣上前一步,恭敬地答道:“儿臣自幼便随父皇学习治国之道,又多次领兵出征,深知军事与民生对于国家的重要性。儿臣既懂得如何保家卫国,又明白百姓之所需,若能继承大统,定当效仿父皇,让大明更加繁荣昌盛。”

朱元璋听后,微微点头,却又问道:

“你大哥乃是嫡长子,按照祖宗礼法,皇位理应由他继承。若要改变这一传承,势必会引起朝廷内外的动荡,你可有想过这一点?”朱棣心中一紧,他知道这是一个关键问题,思索片刻后答道:“父皇,儿臣明白礼法的重要性,但儿臣也相信,若儿臣能展现出更强的能力和更适合统治大明的资质,朝廷中的贤臣们定会明白孰优孰劣,支持儿臣。”

朱元璋沉默了一会儿,然后缓缓说道:

“此事关系重大,朕需慎重考虑。你且退下吧,今日之言,莫要对外人提起。”朱棣连忙跪地,磕头道:“儿臣明白,谢父皇信任。”说罢,便退了出去。

朱棣离开后,朱元璋坐在案前,陷入了沉思。

他深知立储之事关乎大明的国运,不可轻易决定。而朱棣的才能和野心,他也一直看在眼里,这让他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数日后,朱元璋再次召见朱棣。

朱棣来到御书房,见朱元璋面色凝重,心中不禁忐忑起来。

朱元璋示意他坐下,然后说道:“棣儿,朕这几日仔细想了想你上次说的话,觉得你确实有几分道理。”

朱棣心中一喜,但还是谨慎地说道:“父皇过奖了,儿臣只是说出了自己的一些想法,若有不当之处,还请父皇恕罪。”

朱元璋摆了摆手,说道:“无妨。朕有意给你一些机会,让你在朝廷中多展现自己的才能,也好让众大臣看看你的本事。”

朱棣赶忙起身,跪地谢恩:“多谢父皇栽培,儿臣定不辜负父皇的期望。”朱元璋看着他,眼中透露出一丝复杂的神情,说道:

“你且起来吧。不过,你要记住,此事需低调进行,莫要引起不必要的纷争。”朱棣点头称是:“儿臣明白。”

从那以后,朱元璋开始有意让朱棣参与一些重要的政务,朱棣也深知这是自己的机会,于是更加卖力地表现。

他在处理政务时,展现出了果断的决策能力和敏锐的政治眼光,逐渐赢得了一些大臣的赞赏和支持。

然而,太子朱标也察觉到了朱元璋对朱棣的格外关注,心中不禁忧虑起来。

一日,朱标来到朱元璋的寝宫,向他询问此事。

朱元璋看着朱标,心中有些愧疚,但还是说道:

“标儿,朕这么做,也是为了大明的江山着想。朕想看看棣儿是否真的有能力继承皇位。”朱标连忙说道:“父皇,儿臣自小接受您的教导,一直努力学习治国之道,便是为了有朝一日能继承大统,为大明百姓谋福祉。儿臣相信自己有能力担当此任,还望父皇不要被他人所迷惑。”

朱元璋看着朱标诚恳的眼神,心中有些动摇,但还是说道:

“标儿,你的能力朕自然是信得过的。但棣儿这些日子的表现,也确实让朕刮目相看。朕还需再观察观察,你也莫要懈怠。”朱标无奈,只得点头称是:“儿臣明白,多谢父皇教诲。”

随着时间的推移,朝廷中逐渐形成了两派势力,一派支持太子朱标,另一派则看好朱棣。

两派之间明争暗斗,互不相让,使得朝廷中的气氛变得紧张起来。

朱元璋看在眼里,心中忧虑不已。他本意是想通过考验朱棣,来确定大明的最佳继承人,却没想到引发了朝廷内部的纷争。

一日,朱元璋将朱棣和朱标同时召至御书房,想要化解二人之间的矛盾。

朱元璋看着二人,严肃地说道:

“你们都是朕的亲生儿子,朕对你们寄予了厚望。如今,朝廷中因立储之事纷争不断,朕甚为痛心。”朱棣和朱标对视一眼,都低下了头。朱元璋继续说道:“朕希望你们能够明白,无论最终谁继承皇位,都是为了大明的江山社稷。你们应当以大局为重,兄弟之间要和睦相处,莫要为了皇位而伤了和气。”

朱标率先开口说道:

“父皇放心,儿臣与棣弟自幼感情深厚,绝不会因皇位之事而产生间隙。儿臣相信,无论父皇做出何种决定,儿臣都会全力支持。”朱棣也连忙附和道:“大哥说得对,儿臣也愿听从父皇的安排,以大明江山为重。”

朱元璋听了二人的话,心中稍感欣慰,但他知道,这只是表面上的和解,二人心中的芥蒂并未真正消除。

立储之事,依然是一个棘手的难题,需要他更加谨慎地去处理。

在之后的日子里,朱元璋一方面继续观察朱棣和朱标的表现,另一方面也在努力平衡朝廷中的各方势力,试图让立储之事能够平稳地进行。

然而,朝廷中的暗流涌动并未停止,朱棣和朱标之间的竞争也越发激烈,大明的未来,依然笼罩在一片迷雾之中……

朱允炆的呱呱坠地,宛如一道祥瑞之光穿透紫禁城的重重宫阙。

朱元璋听闻喜讯,那张久经沧桑、刻满岁月沟壑的面庞瞬间绽放出欣喜若狂的神情,他猛地从龙椅上站起身来,脚步匆匆地往后宫赶去

,一路上,龙袍的下摆随风飘动,带起阵阵微风。

“朕的孙儿,哈哈,朕又有孙儿了!”

朱元璋的笑声爽朗而洪亮,在空旷的廊道里回荡,惊得两旁侍奉的太监宫女纷纷跪地,低垂着头,却也能感受到这位帝王此刻汹涌澎湃的喜悦。

待亲眼见到襁褓中那粉嫩可爱、眉眼尚皱的小婴儿,朱元璋只觉眼眶微湿,满心都是初为人祖的慈爱与满足。

他轻轻伸出手指,小心翼翼地触碰着朱允炆娇嫩的脸颊,动作轻柔得生怕惊扰了这睡梦中的小天使。

“此乃大明之福,朕定要与天下同庆!” 朱元璋当即大手一挥,决意大赦天下,“传朕旨意,自即日起,牢狱之人,凡罪轻者,皆赦归乡,赋税亦减三分,让百姓共享这天伦之喜!”

他的声音坚定而激昂,响彻整个宫殿,

仿佛已经看到了百姓们欢呼雀跃、感恩戴德的场景。

旨意刚传至朝堂,群臣却炸开了锅。

李善长作为老臣,率先出列,他虽年事已高,

行礼时动作略显迟缓,却依旧毕恭毕敬,只是言辞中满是忧虑:

“陛下,臣以为此举万万不可啊!这大赦天下,关乎国法威严,不可因一时之喜而轻易为之。狱中囚犯,多是作奸犯科之人,若轻易赦免,恐日后难以震慑宵小,律法将形同虚设。”

他微微弓着背,皱纹在额头层层堆叠,目光诚恳地望向朱元璋。

刘伯温亦是紧随其后,上前一步拱手道:

“李大人所言甚是。陛下,如今大明初定,根基虽稳,却仍有暗流涌动。大赦囚犯,其中不乏心怀不轨、曾妄图颠覆社稷之徒,一旦放归,恐生变数。再者,赋税乃国之血脉,随意减免,恐影响军饷、民生诸多用度,危及江山社稷啊。”

刘伯温一袭青衫,面容清瘦,目光深邃如渊,言语间逻辑缜密,直击要害。

朱元璋听闻此言,脸色瞬间阴沉下来,

他紧锁眉头,目光如炬般扫过众臣,

心中的喜悦被这一盆盆冷水浇得所剩无几,只余满心的愠怒:

“哼,朕喜得孙儿,大赦天下,与民同乐,何错之有?你们这群迂腐之臣,难道要朕做那六亲不认、冷面无情之人?” 龙袍下的双手紧握成拳,微微颤抖,显见其内心的愤怒正竭力压抑。

朝堂之上,顿时噤若寒蝉,群臣皆跪地,不敢再多言。

唯有空气仿佛凝固一般,弥漫着紧张压抑的气息。

许久,徐达打破沉默,他身材魁梧,身上散发着久经沙场的杀伐之气,

此刻上前抱拳,声音沉稳而洪亮:

“陛下,臣理解您的舐犊情深,然李大人与刘大人所言,亦非毫无道理。陛下可大赦部分轻罪囚犯,以显皇恩浩荡;至于赋税,可缓减受灾之地,既能顾全国法民情,又能庆贺皇孙诞生,岂不两全?” 徐达的提议,宛如一道曙光,让群臣暗自点头,却又不敢表露。

朱元璋的脸色稍有缓和,他微微眯起眼睛,陷入沉思。

良久,他缓缓开口:

“徐卿所言,倒也有些斟酌之处。可朕若不全赦、不减赋税,怎对得起孙儿的降临?朕又如何向天下昭示这大喜之事?” 语气中虽仍有不甘,却已少了几分强硬。

宋濂身为当世大儒,轻抚胡须,上前一步说道:

“陛下,庆贺之法并非仅有大赦、减税一途。陛下可诏令天下,广设粥棚,救济贫苦;修葺学堂,培育英才;此皆为造福万民之举,亦可彰显皇恩,且无损律法根本,更能为皇孙积福累德,令其日后承继大统时,民心所向。” 宋濂一身儒雅之气,言辞恳切,如春风化雨般,试图化解朱元璋的心结。

朱元璋听着宋濂之言,心中渐渐明晰。

他再次望向襁褓中的朱允炆,目光中满是慈爱与期许:

“朕的孙儿啊,你这一来,便给朕出了个难题。”

转而看向群臣,语气恢复了几分威严,

“既如此,便依众卿所言。徐达,你负责甄选轻罪囚犯,予以赦免;李善长,着你安排救济事宜;刘伯温,你督办学堂修葺之事;宋濂,朕命你筹备大典,为皇孙祈福。务必各司其职,不得有误!”

群臣齐声高呼:“遵旨!”

声音响彻朝堂,驱散了先前的阴霾。

数日后,京城内外一片繁忙景象。

粥棚林立,炊烟袅袅,饥寒交迫的百姓们手捧热粥,热泪盈眶,口中直呼 “万岁”;

学堂焕然一新,孩童们的读书声朗朗响起,似是奏响希望的乐章;

祈福大典庄重肃穆,香烟缭绕,钟磬齐鸣,为朱允炆的未来祈愿祝福。

朱元璋站在宫城高处,俯瞰这一切,心中的阴霾早已消散。

他深知,为君之道,需平衡情与法、恩与威,方能保大明江山永固。

而朱允炆,承载着他的希望与大明的未来,在这一片祥和中,开启了人生的旅程。

随着朱允炆的成长,朱元璋越发关注这个孙儿。

他时常将朱允炆带在身边,言传身教,传授治国理政之道。

朱允炆也聪慧过人,一点就通,爷孙俩常常一聊就是数个时辰,在朱元璋眼中,朱允炆愈发像年轻时的自己,果敢、睿智,却又不失仁厚之心。

一日,朱元璋带着朱允炆视察太学,看着莘莘学子们朝气蓬勃的模样,朱元璋心中满是欣慰。

“允炆啊,你可知朕为何如此重视太学?” 朱元璋突然发问。朱允炆眨了眨眼睛,稚嫩却认真地回答:

“回皇爷爷,太学乃培育人才之地,有了贤才,方能辅佐君王,治理国家,让大明繁荣昌盛。” 朱元璋哈哈大笑,满意地摸了摸朱允炆的头:“说得好,说得好啊!朕的孙儿这般聪慧,日后必成大器。”

然而,朝廷之中,暗流却从未停止涌动。

朱棣在封地听闻朱允炆愈发受宠,心中暗生嫉妒。他自恃战功赫赫,才能出众,对皇位亦有觊觎之心。

“哼,不过是个黄毛小儿,凭什么得到父皇如此宠爱?” 朱棣在府中暗自咬牙。

与此同时,太子朱标因身体每况愈下,对朱允炆的未来也忧心忡忡。

他深知朝堂复杂,各方势力盘根错节,担心朱允炆稚嫩的肩膀难以扛起这千斤重担。

一日,朱标拖着病躯求见朱元璋,

“父皇,儿臣自知时日无多,唯放心不下允炆。这朝堂局势复杂,还望父皇多多栽培允炆,护他周全。”

朱元璋看着病榻上的长子,心中酸涩,重重地点了点头:“标儿放心,朕自有安排。”

岁月悠悠,大明的朝堂之上暗流涌动,后宫之中却也有着别样的温情与揪心之事。

朱允炆在众人的期许中逐渐成长,朱元璋满心欢喜,将诸多希望寄托于这个聪慧的孙儿身上。

然而,命运的阴霾却悄然笼罩。

一日,太监匆匆入殿,神色慌张地跪地禀报:

“陛下,太子殿下他…… 病情危急!”

朱元璋如遭雷击,瞬间从龙椅上站起身来,身形竟有些不稳,手中正批阅的奏章散落一地。

他瞪大了双眼,满脸的不可置信,愣了一瞬后,拔腿便向太子寝宫奔去,龙袍在风中猎猎作响,全然没了平日里的沉稳仪态。

待朱元璋赶到,只见朱标面色惨白如纸,

气息微弱地躺在床上,周围的太医们个个愁眉不展,额头上豆大的汗珠滚落,正手忙脚乱地施救。

朱元璋心急如焚,一个箭步冲到床边,握住朱标的手,那手凉得让人心颤,他声音颤抖地呼喊:“标儿,标儿!你醒醒,父皇来了!” 可朱标双眼紧闭,毫无回应。

朱元璋怒目圆睁,转向太医们,吼道:

“你们这群庸医,朕养你们何用?若救不回太子,朕要你们全都陪葬!” 太医们吓得扑通跪地,连连磕头,为首的太医战战兢兢地回道:“陛下息怒,太子殿下这病来势汹汹,臣等实在是……” 话未说完,已泣不成声。

朱元璋满心悲戚,在这一瞬间,

他的脑海中突然闪过一个荒诞却又无比强烈的念头 —— 他本是穿越而来之人,前世虽非医学大家,

却也知晓诸多病症与疗法,

如今,莫不是上天给了他一个机会,让他凭借前世所学救儿子一命?

想到此处,朱元璋强压下心头的悲痛与慌乱,开始仔细观察朱标的症状。

只见朱标呼吸短促且困难,胸口微微起伏,似有重物压制,手脚浮肿,脸色泛青。

朱元璋凭借着模糊的记忆,心中隐隐有了猜测:

这莫不是心衰之症?前世里,他听闻心衰是极为棘手的病症,可现代医学也并非毫无办法,只是这古代……

朱元璋在寝宫中来回踱步,绞尽脑汁地回忆前世的点滴。

突然,他想起曾听闻心衰患者需严格控制饮食中的盐分摄入,以防加重心脏负担。

当下,他立刻传令下去:“从今往后,太子的膳食一律不许放盐,所有食材务必精细挑选,清淡为宜!” 太监宫女们领命而去,虽不明所以,却不敢有丝毫懈怠。

紧接着,朱元璋又想到,现代医学中似乎有药物能辅助心脏功能,可这古代哪有那些西药?

正发愁间,他忽然记起古籍中曾提及一些草药对心肺有滋养之效,如人参、黄芪、丹参之类。他赶忙召来太医院中精通草药的御医,急切地说道:

“朕听闻人参、黄芪、丹参等草药对太子的病症或有益处,你们即刻去研究调配,务必制成药剂,让太子服下。” 御医们虽面露难色,却也不敢违抗圣命,领了旨意匆匆而去。

在这之后,朱元璋日夜守在朱标床边,亲自照料他的饮食起居。

每到喂药之时,他总是小心翼翼地端着药碗,轻轻吹凉,再一勺一勺地喂进朱标口中,眼中满是慈爱与期盼。

“标儿,你一定要好起来,大明不能没有你,父皇也不能没有你啊……” 他喃喃自语,声音中透着无尽的哀伤与坚定。

日子一天天过去,朱标的病情却依旧未见明显好转,朱元璋忧心如焚,却并未放弃。

他又想起前世里,心衰患者需要适当的休息与舒缓心情,过度劳累与焦虑只会加重病情

。于是,他下令驱散太子东宫所有繁杂事务,让朱标安心养病,又时常在床边给他讲述一些轻松有趣的故事,回忆往昔父子相伴的温馨时光,试图舒缓他的心境。

或许是朱元璋的这份执着与爱意感动了上苍,又或许是他那些看似荒诞却又蕴含着现代医学理念的方法起了作用。

一日清晨,阳光透过窗棂洒在朱标的脸上,朱元璋正守在床边打盹,恍惚间,他听到一声微弱的呼唤:

“父皇……” 朱元璋猛地惊醒,看向床上,只见朱标缓缓睁开双眼,眼中虽仍带着病后的虚弱,却有了一丝生气。

“标儿!你醒了,太好了,太好了!” 朱元璋喜极而泣,双手紧紧握住朱标的手,激动得身子都微微颤抖。朱标看着满脸憔悴的父亲,眼中泪光闪烁:“父皇,儿臣让您操心了……” 父子俩相拥而泣,这一幕,让寝宫中的侍从们也纷纷落泪。

朱标康复的消息如春风般传遍宫廷内外,众人皆惊叹于太子的死里逃生,更对朱元璋的父爱与 “奇招” 啧啧称奇。

朱棣在封地听闻此事,心中暗自懊恼,原本以为朱标一去,皇位便有了可乘之机,如今计划落空,只得按下野心,继续蛰伏。

而朱允炆得知父亲转危为安,更是欢喜雀跃,每日都跑到东宫陪伴朱标,听他讲述为人处世、治国理政之道。

朱标经此一病,对生死有了更深的感悟,也越发珍惜与家人相处的时光,对朱允炆的教导愈发用心。

朱元璋看着这一切,心中满是欣慰。

他深知,这一场生死考验,不仅让朱标重获新生,也让大明的未来更加稳固。在经历了这场惊心动魄的变故后,朱元璋更加坚定了守护家人、治理好大明江山的决心。

此后,朱元璋时常召集大臣们商议国是,朱标也在身体恢复后逐渐参与其中。

朱标以其仁厚之心、睿智之见,为诸多政务难题提出了妥善的解决方案,赢得了大臣们的敬重与拥护。

朱元璋看着儿子在朝堂上侃侃而谈,眼中满是骄傲,他知道,大明在他们父子的携手努力下,必将走向更加辉煌的未来。

随着时间的推移,朱允炆也成长为一位风度翩翩、才学出众的少年。他既继承了父亲的仁厚善良,又有着祖父的果敢睿智,在朱元璋的悉心栽培下,逐渐显露出一代明君的潜质。

然而,朝堂之上的风云变幻从未停歇。那些心怀不轨的势力虽暂时蛰伏,却依旧在暗中窥探,等待着时机。

朱元璋深知,前路漫漫,挑战重重,但只要家人齐心,大明的江山便坚如磐石。他暗自握紧了拳头,目光坚定地望向远方,准备迎接未来的一切风雨……

书河书屋推荐阅读:世子请叛逆三国:我吕布,白门楼开局唐时月三国:最狠世子,曹操求我别杀了赘婿皇帝,开局超度十万反贼系统再拉也得用着战国小大名三国大逃杀横扫天下我为皇吞噬之毒士,始皇拜我为大哥我刷的短视频通古代,古人看麻了从原始人开始建立帝国晋末多少事历史盘点:从王朝末年开始大秦第一熊孩子王朝逐月录逆天换明武侠穿越,开局学会杨家枪我,中国队长红楼之贾家潜龙成亲后,我的乌托邦藏不住了我有枪炮满库,女帝跪求招夫三国:越世霸主我领海宽,战舰多亿点过分吗?战神重生小小奶娃杀疯了双穿,开局一桶泡面换媳妇三国之开局被捆到刘备军营谋断九州八旗铁骑?朕用机枪应对很合理吧是绝杀之神啊梦入红楼大炎帝国,吾济苍生我要做皇帝大唐:我带着商品系统来了从原始部落到清末失忆美娇妻,竟是大周女帝农家娃的科举生涯开局逼我送死,反手召唤三千玄甲开局被诛十族,我在朱棣头上作死穿越冷兵器时代,却觉醒红警系统宋医帝国从零开始性转水浒:我潘金莲真不想吃软饭重生之废材皇子缔造理想国度虞朝历史全解七圣树王朝四十一帝抗战:啥,你说班长不是干部?古今交换,我成了女帝背后的男人穿越:我们去清朝打圣战大明:读我心后,老朱家人设崩了一字并肩王杨林
书河书屋搜藏榜:山河血人在大唐已被退学开局戍边送死?我转身打回京城!崇祯是我老丈人!王妃本狂妄异星传送门之黄金大陆长生:从赏金猎人开始我有皇后光环维多利亚的秘密我在明末有支无敌军团挖金挖金挖金挖金挖金挖金醉枕江山隋末,我干翻了十八王大唐之九子夺嫡让你当兵戒纨绔,你苟成军中猛虎吾父朱高煦大唐:我,火头军薛仁贵,无敌黄沙百战穿金甲朕绝不当皇帝箱子里的明末,我就是神仙乱世第一能臣回到古代建特区皇帝宠臣?不,我一身反骨!我在大夏被迫搞事的日子抗战:签到军事基地成晋西北霸主嫡女狂妃三国之诸葛天下绝色毒医王妃林梦雅大明:等待老朱死亡的我成了帝师战争承包商帝国再起特种兵穿越大明,抢座银山夺天下重生—深闺九王妃穿到乱世我有拼夕夕打仗从不缺若我穿越,倚红偎翠,做个小诗仙带个手机回汉朝天云大陆之唐天铁血山河志让你当侯爷,没让你搞科技带着全面战争开始征服许你盛世安宁温水煮相公大人,得加钱三国的真相参商穿越明朝小王侯性转水浒:我潘金莲真不想吃软饭抗日之铁血军旅农家祖坟冒青烟了,连中六元混在大唐当首富
书河书屋最新小说:祖龙修仙我监国?上朝签到人物卡开局惨死全家:我当厂卫翻身逆袭家父崇祯不听劝,开局秒变太上皇穿越红楼后我竟然六元及第人在锦衣卫,开局领悟洗髓经情牵盛世恋歌教教小兕子,大唐舰队星际归来皇帝女儿身,开局欺君犯上趣翻三国之军师有奇谋大秦:老六皇子真老六阿斗:相父你在哪个罐子里呢大明战神马踏六国,震惊朱元璋!史记白话文版秦朝历险记全史人物乱入:刘备二周目人生我今年八岁,前来酸枣会盟人在明末,八旗被我一顿黑打!水浒之书生王天下寒门入仕,朝登天子堂暮做逍遥官明朝皇帝往事重生辞官:祝她和白月光锁死三国:掠夺词条,从商贾到帝王穿越古代之将门崛起既然重生了,这个皇位必须我来坐大明抄家王这个流氓太正经,女帝怒骂大奸臣我在古代考公,商家子的赶考日常国运扮演:汉使怎么扮演?死这!开局曝光,唐高宗喜欢小妈重生大明1635高衙内的恣意人生我拔刀造反,你说我是当朝太子?娇小玲珑的芈瑶红楼:从难民开始崛起带空间在荒年乱世,做个悠哉少爷穿越:基建文化到古代三国:开局酒馆老板,带曹操躺赢从质子到千古一帝皇帝年少,我从安南开始挽天倾太子的位置给养子?朕不忍了人在汉末,我堂兄是刘备现代魂耀古:宇轩传奇录当司马懿穿越北宋,误上梁山之后苟到最后,我成了一方雄主穿书:不当接盘侠,我要自由乱世风云之命运交错乱世村长,我能召唤历史名将盛唐!我这个瘸腿太子调教四方!大唐:小地主家的败家儿子梦回西晋娶女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