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大顺二十七年十月初,对江国公府处置的影响已经慢慢平静下来。
众人渐渐把关注重点转移到别的事情上去了。
话说自从张伟调入北京围观之后,他儿子张智达已经不能在南京参加乡试了。
按此时的规矩,如果是一般的京官,其子孙没有取得北京顺天府的户籍,就得回原籍考试。
但到了张伟二品大员这样的地位,这些都不是问题,只要提前办好考籍,在北京顺天府考试也是可以的。
张伟早有准备,提前给儿子办了北京顺天府的考籍。
所以在北京顺天府乡试之前,张智达从南京赶到北京来参加乡试。
当天,收到自己长子张智达中举消息的张伟心情大好。
他特意买了许多喜糖分给太子詹事府的诸多同僚。
收到喜糖的同僚们自然也异口同声的恭喜这张伟。
内院的太子周诚光听到恭喜之声很好奇的问:“先生,大家为什么都在恭喜你呀?”
张伟笑呵呵的说道:“殿下,臣的长子今年参加北京顺天府的乡试,刚好中举了,所以臣给同僚们派发了一点喜糖。
殿下不嫌弃的话,殿下也吃点喜糖吧。”
说完,张伟就往太子手里塞了一把喜糖。
太子周诚光说:“张先生今年才四十岁吧,您的长子就是多大了?现在今年就已经中举了?”
张伟回答:“犬子张今年刚好年满十八岁,侥幸中举,侥幸呀!\"
太子周诚光眼珠子一转,满脸露笑地对张伟拍马屁道:“先生,没想到您不仅当官当的好,做事做的好,连教导孩子也是颇有一套。
既然如此,先生干脆帮孤把孤的孩子们也教一教如何?”
张伟听到这里有点发晕。
在皇室有一个众所周知的秘密,就是太子的世子周兴允,天生比较木讷,比较憨厚,学东西非常慢,非常的难教。
举个例子,童子们开蒙用的三字经,聪明的孩子,七到十天就学会了,可以背诵了。
一般儿童学一个月到三个月就差不多学会了。
但当时还是信王世子的周兴允足足用了九个月,才勉强能背下来。
等学到《中庸》的时候,聪明的孩子半个月左右就可以通读背诵。
一般的孩子三个月到半年就差不多可以通读背诵下来。
但周兴允足足用了一年才勉强通读下来。
这个状况,急的当时的大顺帝都亲自下场,来督促信王世子的学习了。
渐渐的,在宗学中,周兴允的木讷和憨厚变得众所周知起来。
而太子周诚光在没有成为太子之前,对于自己儿子憨厚一点,也觉得无所谓,反正只要当个富贵闲人就行了。
但是现在周诚光坐稳太子之位后,他对这样的木讷和憨厚的世子开始有点不满。
周兴允是他和妻子秦氏的嫡长子,也是他夫妻俩人的心头肉。
没有极其特别的理由,是不可能更换他的世子之位的。
但是如果周兴允一直是现在的情况,即使日后能顺利继承皇位,周诚光肯定也是极度不放心的。
哎,周诚光当上太子后,也为周兴允物色的好几个老师。
但是,每个老师都坚持了不了太长时间。
要么是周兴允的表现实在太过憨厚,让老师放弃了教学。
要么是周兴允经常一言不发的性格,让老师不知道从何开始教导。
总之,这两年多来,太子给周兴允换了好几个老师,但都结果都不尽如人意。
太子为了儿子的教育问题,经常急的发狂,但又没有什么好的办法。
现在太子周诚光听到张伟说他十八岁的孩子就已经中举了。
这让太子想起来了张伟的教育水平,张伟当初教自己可是一套一套的。
现在张伟又把自己的儿子在十八岁就培养成举人,想必教孩子是极有一套的。
于是这才有了太子刚刚对张伟说的话。
张伟听到太子如此说法,赶紧拒绝道:“太子殿下,臣现在已经身兼太子府詹事和礼部左侍郎两职,根本抽不身来教世子啊?”
太子:“这个好办,张先生你在礼部任职不就是为了等明年的会考的主官吗?
这样孤先把这个差事给先生定下来,然后礼部的差事先生就不用去了。
咱们以后的希望,可都在寄托在允哥身上。
孤真的害怕到时候以允哥的样子,如果上位会给大夏造成什么样的损失。
那样真的就愧对列祖列宗了,愧对天下臣民。
早知道这样,唉,孤宁愿没有当上太子才好。”
张伟听太子周诚光说的这么严重,知道他这是开始在耍赖了。
太子的世子周兴允是憨厚一点,但可不是真正的蠢和傻啊,算让他登基,也不可能造成如此恶劣的后果。
但此时张伟可不敢像太子这样无赖的回应。
于是张伟只好回答:“殿下,臣可以管教世子半年到一年,但如果要臣来管教世子。
必须给臣的一定的惩戒之权,并且臣的教导方式别人无权干涉。”
在宗学中一般老师对皇帝和亲王郡王等进行教书,基本上是不敢对他们做出惩罚的。
如果实在要惩罚,也是陪读在挨惩罚,作为皇族本身,他们没事。
久而久之,很多小皇子小狮子对宗学里面的老师根本就没有了惧意。
这样的情况下,能教出好学生才是怪事。
太子听到张伟答应下来,他连忙兴奋的道:\"先生,你只管惩戒,只要不打死打坏,先生,您随便教训。
只是我家允儿,恐怕不是由于调皮才导致这样读书不行的情况。\"
张伟:“这个殿下不必管,臣自有法子。”
太子兴奋的搓搓手道:“行,那行,孤现在就下旨,让世子周兴允从明天开始跟着先生学习吧,时间先定一年。
对了,先生在意的那个明年会试主考官一职,孤会让人在下次的小朝会上提出来,然后孤帮先生定下来。”
尽管接了一个自己不太想插手的差事,但张伟总体在大顺二十七年的十月份还是挺高兴的。
因为自己关心的几件事都进展的非常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