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了世子性格缺陷原因的张伟,并没有着急去告诉太子和太子妃。
他先是站在世子的角度,狠狠理解和同情的一番世子,跟着他批评和辱骂了那些欺负了他的堂兄弟们。
他让周兴允在自己这里熟练讲了几次前因后果之后。
然后才还带着备受鼓励的周兴允去跟太子和太子妃禀告此事。
在张伟的鼓励下,世子周兴允勉强在自己的父母面前,把当年的因果讲了清楚。
太子和太子妃看着自己的长子今能如此清楚的表达事情的来龙去脉,他们既感到欣慰,又不禁感到诧异。
两人回忆起来,儿子小时候的确跟他们夫妻抱怨过几次。
两人都以为是堂兄弟之间的小小争执,没有太放在心上。
想不到当年的一件小事,竟然对儿子的心理造成这么严重的打击。
最后,张伟对太子周成光和太子妃秦氏:\"殿下,娘娘,世子性格的形成的原因成已经找到,但是解决的话,还得两位出面毕竟宗学内部的事臣是干预不到的。
但是臣还是有一句建议,只是不能处理的过于激烈,否则容易让世子从一个极端走向另外一个极端。
另外,世子现在这个年龄要彻底改掉它的毛病,还得慢慢的培养他形成新的性格好,”
太子周诚光看着现在变得自信许多的长子对张伟说:“先生,太感谢您了,要是没有您,本宫真不知道拿这个孩子怎么办呢?”
太子又说这个孩子的性格问题解决了,那他的学习进度会不会好一点?
张伟:\"太子殿下,你这就有点得陇望蜀了,世子这个记忆力和注意力,天生就比普通孩子差那么一点。
所以他学的慢一点,是很正常的。
话又说回来,世子殿下又不用考科举,他也不用跟人比知识储备量。
他要学的那么急,那么快干什么呢?
让他在成年前学会一些基本做人的道理,基本的知识学识,把这些东西先掌握了就可以了。
只要能明是非,会辨善恶,懂礼节就可以了嘛。\"
太子:\"对对对,路要一步步走,不能急。允儿就继续麻烦先生教导了。”
张伟看了一眼太子道:“殿下,您的次子臣觉得已经调教的差不多了。
这几个月让他吃了几次挂落,挨了几次打,也长了不少记性。
他应该以后会老实很多了,臣的精力有限,就让他回到宗学去正常学习吧。
至于臣继续带着世子是没有问题的,但是过了正月,臣马上就要锁院准备会试。
这有差不多有一个多月的时间臣不能出贡院,这段时间殿下一定要亲自照顾好世子,不要让他的情绪有反复。\"
太子把次子也一起交给张伟管教,可能内心深处也藏了一点让他作为备胎的意思。
如今世子既然有的救,那这个备胎自然也就没用了。
所以对于张伟的这个要求,太子也欣然同意了。
张伟年前这段时间除了继续耐心的教导太子世子外,他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做会试前的准备。
首先,张伟从礼部调阅了很多卷宗,了解了历届会试是怎么组织和实施的。
还有就是了解会试的各种详细的规矩制度。
这其中,张伟着重看了一下的回避制度,这一届自己担任主考官,那么自己的儿子和女婿肯定是没有办法参考的,
自己的儿子张智达倒无所谓,他刚刚考中举人,以他现在的水平基本上没有中进士的希望。
并且也以他的年纪,下一次再考也才二十出头,完全来得及。
作为张伟女婿的卓宇峰今年虽然也才二十一岁,但是他三年前就已经中举,中举后苦读了三年,明年考试正好是时候。
但是张伟不太可能为了女婿就放弃自己当会试主考官的机会。
再加上女婿的年纪也还年轻,所以张伟特意提前跟女婿卓宇峰面谈了一次。
张伟向女婿承诺,这是自己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担任会试的主考官,以后不会再因为张伟的身份耽误卓宇峰考进士。
张伟和卓宇峰谈过之后,卓家父子都表示了对张伟担任主考官的支持。
当然,除了儿子和女婿之外,张伟的其他亲朋好友们的参考是不受影响的,
比如邹二哥邹标的儿子,比如张伟年轻时好友李玉清的儿子。
两人都生了一个好儿子,均在上一次的湖南乡试中如愿的中举了。
其次是提检查明年会试时的贡院是否还能正常使用。
这个贡院除了每三年会试用一下之外,其他时间很少使用,所以管理的并不是很严格。
张伟作为会试主考官又是礼部主管考试的左侍郎。
张伟有义务有责任要把会试甪的贡院提前装修好。
杜绝出现影响考生答题的\"老号\"和\"小号\"和随时可能倒塌的\"危号”。
绝不能因为贡院的原因,出现把应试举子砸死或砸伤或者其他类似的事故。
此外,张伟按照自己科举的经验,决定做一些改革。
第一点,通过改建,让会试的茅房和考棚之间的距离增加了数米。
第二点,张伟有额外吩咐贡院,在考试期间多聘请一些村嫂来做清扫茅房的“香工”。
总之要尽量减少因为抽到臭号产生的考试困难。
张伟作为考生,吃过抽到臭号的苦。
作为过来人,张伟觉得考场环境能改善一点是一点。
除了贡院本身外,会试的准备物资是否充足,张伟也安排了礼部相应负责的官员去一一检查核实。
以张伟的权威认真做事的风格,应该没有人敢在这方面开小差。
除了上面两项,张伟还要给会试其他考官,护卫,做分工安排和相关职责的培训。
确保会试开始时,这些人都能各司其职。
除了以上事项外,张伟还有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会试的命题,
按惯例,会试命题的权利属于主考和副主考,两个人共同商定本次会试的全部考题。
为了减轻自己的作为主考官的压力,张伟特意跟太子要求安排一名性格宽宏温和,做事勤勉肯干,政治立场偏保守中立的翰林学士来担任副考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