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猝不及防。
所以,为了赢得胜利,威廉一世愿意付出一切代价,哪怕让他献上生命,他也绝对不会皱一下眉头!
只要能打赢这场战争,那么付出任何代价都是值得的!
第二帝国的潜力,可是能成长为令整个世界都为之颤抖的可怕存在。
所以当他们开始全力以赴的时候,西线的高卢和日不落人立刻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
德军一改之前被压制的窘境,以卡尔亲王为首的第二军团开始在莱茵地区发起反击,反击的对象就是协约国中战斗力最弱的法军。
高卢原本身为欧陆霸主,他们的陆军在欧陆一直都是数一数二的。
但是因为普法战争的缘故,高卢的陆军在战争中大量被俘虏。
如果只是士兵被俘虏的话,那问题还不是很大,大不了从国内重新征召一批士兵就行了。
但是很要命的是,这些被俘虏的军队中有大量的军官。
而且德军方面还坚持不肯释放这些军官,这导致法军就算是重新招募了士兵,也找不到足够的军官来指挥他们,带领他们参加战斗。
于是,高卢方面不得不从零开始组建军队,这样的军队既没有有经验的老兵,也没有经过实战检验的军官,他们的战斗力可想而知。
在之前围攻铁塔城公社的起义中,这支组织度混乱,战术僵化呆板的法军,被公社的军队按在地上摩擦。
直到日不落人实在是看不下去了,自己派兵参战,这才解了高卢的燃眉之急,让他们最终打赢了这场战争!
后来在英军的指导之下,高卢人这才慢慢的学会了怎么打仗,一点点的回到了正轨上。
但是,这还是改变不了他们的军官经验不足,能力不行的窘境。
因此,拿他们当突破口显然是最合适的!
血亲王卡尔王子从普鲁士时代开始就是德军最锋利的矛,而对面的法军刚好又是整个协约国中最薄弱的盾。
用最锋利的矛去进攻最薄弱的盾,结果可想而知!
在德军发起突然反击之后,法军方面显得猝不及防。
他们压根就没有半点准备,完全没想到德军在这种情况下居然还能对他们展开反击!
这种状态下,法军的表现可想而知!
毫无意外,法军的防线被德军轻易的突破了!
而卡尔亲王在突破了法军的防线之后,迅速的朝着侧翼的英军包抄了过去,打算在风车国这边形成一个巨大的包围网,将英军彻底围歼在这里!
一时间,战争的局势风云突变,局面对协约国变得极为不利了起来!
侧翼法军的溃败让英军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英军的总司令痛骂高卢人是草包。
因为高卢人的失败不仅祸害了他们自己,连日不落人也跟着一起遭殃了。
不过好在此时比利师一带还没沦陷,英军从这里调派了一支部队过来增援,这才保住了自己的主力没有让他们被德军吃掉。
只是这样一来,英军在之前的那一系列进攻之中所取得的优势彻底葬送。
为了保住自己的防线的完整性,英军被迫从汉斯的西北部地区收缩防线,以防止遭到出现突出部,被德军合围。
而这样一来,德军成功的将他们之前丢失掉的大部分土地都收了回来,这对于提高第二帝国内部的军心士气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这场战争现在已经打了大半年了,在这大半年的时间内,双方经历了最开始的协约国全面进攻,德军被动防守,再到德军反攻,协约国防守。
本来大好的局面就因为高卢人的一次拉胯,导致协约国之前取得的优势彻底葬送干净了,这让协约国各国对高卢都非常失望。
谁也想不到六十年前那个打遍欧洲无敌手的高卢,此时却变得这么拉胯了,这要是拿破仑泉下有知的话,怕不是会被自己的子孙后代们气的从棺材里面跳出来!
卡尔亲王非常失望,他原本是打算将侧翼的这支英军一网打尽全部吃掉的,结果没想到对方还是逃走了。。
不过这也让他总结出来了一条经验,那就是此时的英军的战斗力还是很强的,日不落帝国不愧是世界霸主,十九世纪的他们的确要比二十世纪的时候强大许多。
此时的英军不仅是海军格外的强大,陆军也非常能打,当初在克里木战争中得到锻炼的英军部队,大部分都还在,而且在那场战争中刷到了不少战功,积累了大量经验的英军将领,此时基本上已经掌控了全军。
英军中高层将领中,一大半都是从克里木战争中锤炼出来脱颖而出的那批人。
怪不得当年反法同盟的主力是日不落人,他们的实力的确强大,面对这样的国家,想要一鼓作气击败他们,只怕难度很大!
这场行动对同盟国和协约国两边都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协约国这边意识到高卢人不靠谱,曾经强大的法军现在变成了他们这边的拖油瓶。
如果想要击败第二帝国的话,要么只能依靠他们自己的实力,要么就要想方设法的将法军的战斗力提升上来。
而这两者要做到难度都挺大的,这让他们觉察到,这场战争恐怕要拖很久。
而汉斯这边的出来的经验也差不多,虽然法军的表现比当初的普法战争还要糟糕,但是英军甚至是板鸭军队的表现都可以说是出乎了他们的意料。
而且第二帝国的西南部地区局势不太稳定,在日不落帝国的拉拢之下,这里的一些小国比如说符腾堡和巴伐利亚王国等开始对第二帝国产生了怀疑和动摇。
这些国家从历史上就比较亲高卢,亲日不落,对普鲁士的态度比较敌视。
之前普鲁士跟奥迪利争夺德意芷地区正统的时候,这些小国中就有不少是站在奥迪利这边的。
所以他们是有可能背叛德意芷的!
虽然暂时还没有投靠协约国,跟第二帝国反目成仇。
但是这个巨大的安全隐患却早早的埋下了,日后德军在安排作战计划的时候,都不得不多考虑一下自己西南部的局势。
否则的话就有可能给协约国造成可乘之机,让他们成功策反这里的符腾堡等国!
这让汉斯这边没办法将全部的力量都投入到反击之中,这削弱了他们的攻击能力,让他们无法突破已经得到加固的协约国防线。
这意味着,这场战争恐怕要持续很久很久!
于是,无论是协约国还是同盟国,都不约而同的做出了一个决定:加大对防御工事的修建力度!
既然战争短时间之内结束不了,那就必须要尽快加强自身阵地的防御力,从而将战线稳定下来,不给敌军突破己方战线的机会。
受到当年普列文要塞战役的刺激,双方的军队都很重视挖掘战壕。
为了躲避子弹和炮弹,双方的战壕挖的又长又深。
阵地上几乎已经看不到人影了,几乎所有的士兵都躲在战壕里面。
这样的话,敌军的子弹打不到他们,敌军开炮的时候他们可以躲在防炮洞里面躲避。
很快,西欧战场上双方的阵地犬牙交错,到处都是双方士兵挖掘的战壕。
这些战壕的出现让双方的阵地防御能力变得极为可怕,从此以后,双方的大规模进攻除了付出巨大的伤亡代价之外就什么也捞不着了!
机枪、堑壕、铁丝网和地雷阵,这些连环杀招能完全化解进攻方的攻势。
脆弱的步兵在这些威胁之下,根本无法前进多远,顶着机枪的扫射,铁丝网的拦截和时不时从脚下爆炸的地雷节。
在进攻的路上就要倒下至少一大半人,剩下的人越是接近敌军阵地,伤亡就越是可怕!
毕竟脱离了战壕的保护,他们就完全暴露在了地面之上,立刻就成为了敌人的活靶子了。
而防守方躲在战壕内,很难被打中,双方的交换比非常夸张,进攻方的伤亡往往是防守方的七八倍甚至是数十倍!
“这才是我熟悉的世界大战嘛!”。
看到欧洲战场上,协约国和同盟国陷入到了惨烈的堑壕战的泥潭中去了,远在长安的林千羽心中松了一口气!
双方既然都挖起了战壕,打起了堑壕战,那么这场战争短时间之内就结束不了了。
原因很简单,堑壕战极大的提升了步兵的防御能力,这种防御能力的提升远远超越了进攻能力的提升,导致双方现在都没有足够的力量去撕开敌军的防线。
想要撕开防线必须要集中大量的兵力,付出巨大的伤亡代价,而且还要寄希望于对方犯错误,这样才有可能突破敌军的防线。
可是,堑壕战的特点是战线不止一条,攻下了一线阵地之后,很快就会面临的第二道防线,第三道防线的阻拦。
想要一鼓作气将所有的防线都突破了,那几乎是不可能的。
因此,历史上协约国和同盟国双方在西线的战场上堆积了五六百万大军,打的筋疲力尽,却始终没办法突破对方的防线,将对方彻底打死。
最终还是凭借着持续不断的消耗,将第二帝国和他的那些跟班盟友们都耗死了,这才结束了这场战争。
可是,要达到这种效果,没个三五年肯定是不行的。
而且打消耗战受到消耗的不仅仅是其中一方,双方都会承受巨大的消耗。
这样一来,没有卷入欧洲战事的天朝,就能置身事外,坐看欧洲列强们狗咬狗了!
甚至,为了能让战争继续下去,他们还可以给交战双方提供一些武器装备的支持,让他们打得更激烈一些,这样的话,天朝才能在战争中收获更多利益。
不管怎么说,当堑壕战出现之后,除非交战的一方立刻研制并且生产大量的坦克和装甲车这种能突破堑壕战的武器,否则的话双方都会因为奈何不了对方的防线而陷入僵局。
只是坦克好装甲车这种东西又岂是那么容易就能制造出来的?
天朝这边虽然早就已经在生产和研制坦克,但是为了保密,以免消息泄露给欧洲列强们造成启发,林千羽愣是在整个对毛熊的战争中都没有透露出这张底牌。
汉军在战斗中使用卡车部队顶替了装甲部队,虽然效果可能没有装甲部队那么好,但是也勉强凑合,至少对付现在的俄军是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