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蒸汽机在纺织领域的成功展示,朱由检知道,这只是第一步。】
【他决定趁热打铁,召集朝中大臣,商议如何将蒸汽机推广到更多的行业,进一步推动大明的发展。】
【“诸位爱卿,今日这蒸汽机与纺织机的结合,只是一个开始。”】
【“朕希望大家集思广益,思考如何将这蒸汽动力运用到农业、矿业、交通等各个领域,让我大明焕发出新的生机。”朱由检目光坚定地看着大臣们。】
【工部尚书率先站出来:“陛下,依臣之见,可将蒸汽机用于灌溉。制作一种蒸汽驱动的水车,如此一来,农田灌溉将更加便捷高效,可大大提高粮食产量。粮食充足了,百姓安居乐业,国家根基稳固。而且多余的粮食还能用于贸易,换取更多的财富和资源。”】
【户部尚书也紧接着发言:“陛下,若能将蒸汽机应用于运输,制造蒸汽马车或蒸汽商船,不仅能加快物资流通,还能降低运输成本,充盈国库。物资流通顺畅,商业繁荣,各地的经济联系更加紧密,国家经济将实现整体提升。”】
【其他大臣们也纷纷建言献策,有的提出将蒸汽机用于矿山开采,提高矿石产量,为工业发展提供充足的原材料,推动制造业的进步;有的建议用蒸汽机改进军事装备,增强大明军队的战斗力,保卫国家的安全和领土完整。】
【朱由检认真听取着大臣们的建议,不时点头表示认可。】
【他深知,要实现这些想法,还面临着诸多挑战,如技术的完善、人才的培养、资金的投入等。】
【但他有决心,也有信心,带领大明走向一个全新的蒸汽时代。】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朱由检下令成立专门的蒸汽技术推广机构,负责统筹蒸汽机在各个行业的应用与发展。】
【同时,在全国范围内选拔有才华的工匠和学者,进行蒸汽技术的培训与研究。】
【紫禁城,军机处。】
【朱由检端坐在军机处的主位上,目光炯炯地看着洪承畴、杨嗣昌、陈新甲、温体仁、周延儒等军机大臣。】
【“诸位爱卿,蒸汽机在纺织业的成效诸位也看到了,接下来如何将其推广到更多行业,还需集思广益。洪先生,你先说说。”】
【洪承畴微微皱眉,思索片刻后说道:“陛下,依臣看,农业乃国之根本,当务之急是尽快将蒸汽机应用到农业灌溉上。可这蒸汽驱动的水车制造,需大量能工巧匠,且各地地形、水源不同,还得因地制宜进行设计,这中间困难重重啊。”】
【朱由检微微点头,目光投向杨嗣昌:“陈爱卿,你有何见解?”】
【陈新甲说道:“陛下,矿山开采若用上蒸汽机,矿石产量定能大幅提升。可这矿山多在偏远之地,运输和维护蒸汽机都是难题,而且还得防止有人借此中饱私囊。”】
【温体仁轻抚胡须,缓缓道:“陛下,推广蒸汽机,人才是关键。如今懂得蒸汽技术的人少之又少,培养人才需要时间和精力,还得有合适的场所和教材,这都得尽快筹备。”】
【周延儒也赶忙说道:“推广之事,还需考虑民间的接受程度。百姓们习惯了传统劳作方式,对这新事物怕是心存疑虑,如何让他们愿意尝试,也是个问题。”】
【朱由检听着他们的话,神色凝重:“诸位爱卿所言极是,推广蒸汽机确实困难重重。但这是我大明崛起的契机,若能成功,我大明必将焕然一新。”】
【“农业灌溉、交通运输、矿山开采,每一个领域都至关重要。资金方面,可鼓励富商投资,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人才培养,开设专门学堂,聘请能工巧匠授课。至于民间接受度,朕打算举办一场大型展示活动,让百姓亲眼见识蒸汽机的神奇。”】
【洪承畴眼前一亮:“陛下此计甚妙,让百姓亲眼看到好处,自然会愿意尝试。只是这展示活动,地点选在哪里,展示哪些内容,还需仔细规划。”】
【朱由检微微一笑:“朕已想好,地点就选在京城郊外的清水河畔。届时展示蒸汽驱动的水车、马车,还有纺织机,让大家全方位了解蒸汽机的用途。”】
【“如此甚好,可邀请全国的富商、达官贵人、学子前来观看,既能扩大影响力,还能吸引投资。”】
【“对,让这些有影响力的人看到蒸汽机的潜力,他们定会大力支持,推广起来也就容易多了。”】
【“陛下,展示之时,还需安排专人讲解蒸汽机的原理和特色,让大家听得明白,看得清楚。”】
【“这活动举办得好,定能让天下人知晓我大明有此神奇之物,也能彰显陛下的英明领导。”】
【朱由检神色庄重:“诸位爱卿,蒸汽机是决定我大明是否真正腾飞的关键。大明国运在此一举,诸位要齐心协力,留名青史,就在眼前。”】
【“陛下放心,臣等定当竭尽全力,为推广蒸汽机鞠躬尽瘁!”】
【大臣们纷纷激动,幻想着名垂青史,光宗耀祖。】
【不久后,朝廷宣布在京城郊外,清水河畔,举行一次大型活动,为世人展示一种神物。】
【消息传出,各地富商们炸开了锅。】
【一位江南的富商惊讶道:“神物?啥神物能劳烦朝廷大张旗鼓地展示?”】
【旁边一位同行猜测:“听说是种能大幅提高生产效率的东西,要是真的,咱做生意可就方便多了。”】
【“不管怎样,这可是难得的机会,说不定能发现商机,咱得赶紧去京城。”另一位富商迫不及待地说。】
【达官贵人圈里也议论纷纷。】
【“你们说这神物到底是啥?莫不是又是什么奇巧淫技?”】
【“我听说是陛下新研发的神奇机器,能改变大明的国运呢。”】
【“那可得去瞧瞧,说不定对咱的生意有帮助。”】
【各地的学子们也听闻了消息。】
【一位年轻的学子兴奋地说:“能让朝廷如此重视,想必是了不起的东西,说不定能解开我心中许多疑惑。”】
【“对,去看看说不定能增长见识,要是能学到其中的学问,那可就赚大了。”另一位学子附和道。】
【“走,咱们一起去京城,说不定还能见到陛下和各位大臣呢。”又一位学子激动地提议。】
【一时间,全国的富商、达官贵人、还有学子纷纷收拾行囊,赶往京城,都想一睹这神物的风采,期待着一场改变大明命运的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