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清军阵中,战场上已然是一片惨烈景象。】
【清军士兵们在自行车游击队的袭扰下,阵脚大乱,死伤无数。】
【到处都是横七竖八的尸体,鲜血汇聚成小溪,顺着地势流淌。】
【受伤的士兵们在地上痛苦地呻吟着,呼喊着同伴的名字,或是声嘶力竭地叫着爹娘。】
【一名清军将领冲到皇太极面前,单膝跪地,满脸焦急与惶恐。】
【“大汗!局势不妙啊!明军这支怪军太过难缠,兄弟们死伤惨重,咱们还是暂且撤退,从长计议吧!”】
【皇太极双眼通红,怒目圆睁,一脚踢翻身旁的营帐支架。】
【“传令下去,撤军!今日之仇,我皇太极定要加倍奉还!”】
【随着撤军命令的下达,清军如同溃败的潮水般向后退去,留下的是一片狼藉的战场和无数的尸体。】
【孙传庭看着撤退的清军,感慨万千。】
【“陛下圣明,此次多亏陛下带来的奇兵,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皇太极率领着残军,灰溜溜地撤退,扬起的尘土在远处渐渐消散。】
【大明阵营内,众人望着清军远去的身影,紧绷的神经终于松弛下来。】
【孙传庭长舒一口气,脸上满是劫后余生的庆幸。】
【“总算是把这波攻势给扛下来了,这一仗打得太艰难,可算结束了。”】
【吴三桂点头附和,神情也放松不少。】
【“是啊,皇太极这次来势汹汹,若不是陛下及时援手,后果不堪设想。如今他败退,咱们也能歇口气了。”】
【副将咧嘴一笑,兴奋地说。】
【“这山海关算是保住了,兄弟们都拼了命,这下能好好休整一番。”】
【就在众人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以为危机彻底解除之时,朱由检面色凝重,并无丝毫懈怠之色。】
【他目光深邃地望着清军离去的方向,冷冷抛出一句。】
【“结束了吗?”】
【这简短的三个字,仿佛一盆冷水,瞬间浇灭了众人心中的轻松氛围,大家都愣在原地,疑惑地看向朱由检。】
【孙传庭眉头微皱,上前一步,恭敬问道。】
【“陛下,您的意思是……”】
【朱由检缓缓转过身,眼神坚定且充满决然,声音洪亮地说道。】
【“皇太极虽遭此败,但根基未损,倘若就此放过,待他卷土重来,大明仍将面临无尽祸患。朕意已决,即刻全军出关,此番定要毕其功于一役,让大清彻底灭国!”】
【此言一出,众人先是惊愕,随后一股狂热的情绪在大营中迅速蔓延开来。】
【一名年轻士兵激动得满脸通红,挥舞着手中的长枪,大声高呼。】
【“灭国!灭国!”】
【周围的士兵纷纷响应,喊声如雷,此起彼伏。】
【“灭国!灭国!”】
【孙传庭被这激昂的氛围感染,单膝跪地,神情激昂。】
【“陛下英明!末将愿为先锋,率部冲锋陷阵,定要让大清灰飞烟灭!”】
【吴三桂也抱拳,一脸坚毅。】
【“陛下此举,乃千秋之业!末将愿追随陛下左右,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大营内,全体将士的呼喊声汇聚成一股强大的声浪,直冲云霄。】
【“灭国!灭国!灭国!”】
【朱由检看着士气高昂的将士们,满意地点点头,眼神中透着志在必得的决心。】
【“好!传令下去,全军立刻整顿军备,三日后后,出关进发!”】
洪武位面
明太祖朱元璋看着天幕中朱由检的决然,眼神中满是欣慰与豪情,大笑着对身旁的徐达说:“咱这皇孙不愧是咱老朱家的种,有咱当年的气魄!”
“想咱当年提剑而起,逐鹿中原,驱除鞑虏,何等快意!”
“如今皇孙面对皇太极这等蛮夷,毫不退缩,还要直捣黄龙,灭了大清,实在是让咱高兴!”
徐达也是一脸振奋,抱拳道:“陛下,看到后世子孙如此英勇,末将深感欣慰。”
“若末将能身处此时,定当为陛下冲锋陷阵,助陛下成就这千古伟业!”
朱元璋点头,目光坚定地说:“咱相信他定能成功,他若能灭了大清,咱大明的江山可就安稳多了。”
“这天下,终究还是咱老朱家的!”
……
永乐位面
明成祖朱棣看着天幕,热血沸腾,忍不住一拍桌子,对身旁的郑和说道:“干得漂亮!咱当年五征漠北,威震四方,就是要让蛮夷知道我大明的天威不可犯。”
“如今皇孙此举,与咱当年的志向如出一辙。这大清不灭,边疆永无宁日!”
郑和满脸激动,拱手道:“陛下,看到后世子孙如此有胆有识,实乃大明之幸。”
“此次出征,若能成功,大明的威望必将再上一层楼,四方蛮夷皆会望风而降。”
朱棣眼神中透着期待:“咱相信皇孙定能旗开得胜,让我大明的威名远扬四海!”
……
仁宣位面(仁宗视角)
明仁宗朱高炽看着天幕,微微点头,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对身旁的杨士奇说道:“此举深谋远虑,实乃明智之举。”
“大清虽遭败绩,但根基未除,若不趁此机会彻底铲除,必为后患。”
“看到后世子孙如此有担当,咱深感欣慰。”
杨士奇躬身说道:“陛下圣明,如今小陛下决心已定,又有如此士气高昂的将士,想必定能马到成功。”
“此次出征,不仅能消除边疆隐患,还能让百姓过上安稳日子。”
朱高炽感慨道:“希望他能顺利凯旋,让我大明的江山更加稳固,百姓安居乐业。”
……
仁宣位面(宣宗视角)
明宣宗朱瞻基兴奋得满脸通红,眼中闪烁着激动的光芒,对身旁的于谦说道:“此举,当真是英明神武!这可是名垂青史的大好机会啊。”
“看到他如此果敢,咱真是热血沸腾。”
于谦神情激昂,抱拳道:“陛下,此乃正义之师,必胜之师。陛下有此决心,实乃大明之福。”
“若能成功,必将让后世铭记这辉煌的一刻。”
朱瞻基用力点头:“是啊,若咱能身处此时,定要与他并肩作战,亲眼见证大清的覆灭,让后世知道我大明的厉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