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曦微露,柔和的光线透过雕花窗棂,洒在永寿宫的床榻上。
甄嬛悠悠转醒,抬手示意自己醒了,脸上满是疲惫之色,自槿汐被抓,她便整日忧心忡忡,难以安睡。
今日,她没去请安,皇上怜惜她怀着双胎,身子辛苦,特意嘱咐皇后免了她的请安。
等嫔妃们请安结束,甄嬛稍作梳洗,便带着浣碧前往咸福宫,她把最后的希望寄托在了敬妃身上。
咸福宫的庭院里,几株桂花树在微风中轻轻摇曳,散发着淡淡的清香。
甄嬛走进殿内,只见敬妃正端坐在榻上,手中忙着刺绣,似小孩的衣物,神色温和。
“敬妃姐姐,许久不见,妹妹有礼了。” 甄嬛微微欠身,脸上挂着温婉的笑容。
敬妃抬眸,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冷淡,随即放里的针线,起身相迎:“妹妹来了,快请坐。”
甄嬛坐下后,环顾四周,见殿内布置依旧简洁素雅,与敬妃的性子一般。她清了清嗓子,开口说道:“姐姐,妹妹此次前来,是想请姐姐帮个忙。”
含珠端着茶上来,放下便离开了,敬妃微微一笑,端起茶杯轻抿一口:“妹妹有话但说无妨。”
甄嬛犹豫了一下,说道:“姐姐想必也知道,槿汐和苏培盛的事,妹妹实在不忍心看着槿汐受苦,还望姐姐能出面,在皇上面前为他们说几句好话。”
敬妃闻言,放下茶杯,神色淡然地说:“妹妹既然如此,就应该找皇后娘娘说情,皇上将此事交给皇后娘娘办,我如今没有宫权,管不了此事。”
甄嬛心中一紧,她与皇后早已势同水火,若去找皇后,无疑是自投罗网。
她强压下心中的焦急,耐心解释道:“妹妹自然是知道的,只是皇后娘娘是贤后,恐怕要秉公处理,妹妹也是为了皇上的颜面,前几日去见了皇上,养心殿实在不成体统,皇上也为此事烦躁。”
敬妃轻叹一声:“谁不是这般过来的?听说小夏子很得苏培盛的真传,要不了多久,也能独当一面了。”
甄嬛见敬妃态度坚决,不愿为她出面,脸上的笑容渐渐僵住。
此时,殿外传来一阵清脆的脚步声,紧接着,温宜的声音响起:“额娘,我们今日不去找弘旭弟弟了吗?”
温宜蹦蹦跳跳地跑了进来,身着一袭粉色的小袄,脸蛋红扑扑的,宛如春日盛开的桃花。
她今年八岁了,或许是因为襄嫔还没生她时,时常去翊坤宫的缘故,身子一向体弱。好在敬妃对她精心照料,如今跟着弘旭一起玩耍,倒也多了几分小孩子的活力。
温宜的出现,打破了殿内略显尴尬的气氛,敬妃连忙拉起温宜的手,让她坐到榻上,笑着说:“乖孩子,等会儿额娘就带你去。”
甄嬛见状,站起身来,脸上带着歉意:“倒是妹妹的错,姐姐快带公主去找七阿哥吧。”
走出咸福宫,甄嬛脸上的笑意瞬间消失,眼神中透露出一丝狠戾,她深知,如今只能去求端妃了。
……
与此同时,延禧宫内一片死寂,安陵容独自坐在庭院中的石凳上,目光呆滞地望着眼前的枯树。
自从被钦天监传出 “不详” 后,她的日子便愈发艰难。贞嫔、康常在时常来大闹,皇后也对她不管不顾,更过分的是,她们竟用哑药毒伤了她的嗓子。
安陵容想去求皇后为她做主,可皇后本就对她心存疑虑,宝娟又骤然去世,再加上安陵容试图脱离皇后的掌控,种种迹象表明,皇后自然要给安陵容一个教训,让她明白,没有自己,她什么都不是。
“皇上多久没来了?” 安陵容声音沙哑,如同砂纸摩擦一般。
春竹小心翼翼地扶起她,轻声说道:“娘娘,小心着凉,皇上…… 皇上会想起娘娘的。”
“想起本宫?如今快两个月没来延禧宫了,延禧宫如同冷宫一般。” 安陵容眼中满是戾气,大声呵斥道。她的声音,本就因嗓子受伤而变得沙哑,此刻更是刺耳。
春竹被吓得脸色苍白,连忙跪下请罪,她是宝娟回内务府后,内务府拨过来的,本以为安嫔是个温和的人,没想到私底下如此暴躁,在这延禧宫中,她每日都过得小心翼翼,生怕惹恼了这位主子。
“行了,下去吧。” 安陵容厌恶地看了春竹一眼,嫌弃她唯唯诺诺,毫无眼力见。
等春竹退下后,安陵容眼中闪过一道寒光:甄嬛,她不好过,也绝不会让甄嬛好过,而且崔槿汐的事?
思索片刻,安陵容安排延禧宫的人,注意慎刑司,她不相信甄嬛就那么干净,只要捉住甄嬛的把柄,一定能将甄嬛拉下来。
……
甄嬛怀着忐忑的心情来到了延庆殿,端妃早已料到她会来,早早地便在殿内等候。
“姐姐,妹妹来了。” 甄嬛强打起精神,脸上挤出一丝笑容。
端妃微微一笑,起身相迎:“妹妹,快坐。”
甄嬛坐下后,深吸一口气,说道:“姐姐说的,妹妹都知道了,胧月多了一个额娘疼她,妹妹心里也高兴,只是……”
端妃自然明白甄嬛的意思,她想要的可不仅仅是甄嬛的口头应允。
不过,甄嬛如今有身孕,又深得皇上宠爱,她也只能徐徐图之,只要胧月还养在她的延庆殿,她就有机会。
端妃拉着甄嬛坐下,轻轻拍了拍她的手,说道:“妹妹放心,我也是为了皇上。”
甄嬛没多做停留,这几日为了救槿汐,她四处奔波,忙得焦头烂额,再加上怀着身孕,早已疲惫不堪。
等甄嬛离开后,端妃便派人去请皇上来延庆殿,端妃向来不喜争宠,从不主动找皇上,皇上自然给她面子,当天夜晚便来到了延庆殿。
“皇上驾到!” 小夏子那尖细的声音在殿外响起。
端妃连忙放下手中的书籍,起身恭敬行礼:“臣妾见过皇上。”
皇上摆了摆手,径直走到榻上坐下,端妃起身,坐到皇上对面。
“今日气色倒好了不少,你身子一向弱,也该好好养着。” 皇上关切地说道。
他扫了一眼桌子上的书籍,是一本《孟子》,不禁挑眉问道:“怎么有兴致看这个?”
端妃微微一笑,顺着皇上的话道:“孔孟之道是圣贤之道,臣妾很喜欢。”
“你既然读《孟子》,可有什么见解?” 皇上喜欢读书的女子,见此便有了兴致,想要询问一番。
“臣妾读《孟子》,知朱熹之见浅薄,虽被后人赞誉为程朱理学,但曲解了孔孟的圣贤。” 端妃缓缓说道。
皇上闻言,顿时来了兴趣,示意端妃接着说。
“孟子讲‘男女居室,人之大伦也’,可惜朱熹却说‘存天理,灭人欲’,实在不通。” 端妃偷偷扫了一眼皇上,见他面色平静,便继续说道。
“朱熹却有不通人情之处。” 皇上点头应和。
“宫中也是如此,要是按照朱夫子所说,后宫嫔妃怎么为皇上延绵子嗣呢,不符合皇家的理念。” 端妃小心翼翼地说道。
“不符合?” 皇上加大了声音,似乎在思考着什么。
停顿了一会儿,皇上突然问道:“你最近见过什么人,听过什么话?”
端妃心中一紧,她知道皇上指的是苏培盛和崔槿汐的事情。
她低下头,眼中闪过一丝心虚,但很快便掩饰过去:“臣妾的身子,皇上是知道的,臣妾一般不出去,就算出去,也是不愿管别人的闲事,说别人的闲话。”
皇上微微点头,漫不经心地问道:“朕倒是有一事,想要问问你的意思。如今宫中传着,崔槿汐和苏培盛的事,皇后主张严惩,敬妃、锦妃让朕给个恩典,宣嫔不便说话,你怎么看?”
在皇上心中,其实已经有了主意。敬妃、文鸳都说让两人出宫养老,皇上念着苏培盛从小的情谊,也有此想法,只是苏培盛知道太多皇家机密……
想到这里,皇上眼中闪过一抹狠戾,但很快便恢复如常,静静地看着端妃。
端妃思索片刻,说道:“今日之事,皇后认为关系到后宫的规矩,依臣妾之言,两人没有祸乱后宫,只是宫女太监的慰藉,奴才们从小就进宫,难免凄凉寂寞。”
“那你说该怎么办?” 皇上追问道。
端妃看皇上脸色凝重,便顺着他的意思说:“只是后宫也有规矩,不如皇上按照锦妃、敬妃的意思,给两人一个恩典,让他们出宫养老,倒是彰显皇上的仁慈。”
皇上面色未变,端妃又接着说道:“许是臣妾见宣嫔怀有身孕,听不得这些打打杀杀。”
“好了,你先好好休息,朕先回养心殿了。” 皇上突然不耐地起身。
端妃有些愣住,她明白皇上是不悦了,连忙起身恭送皇上。望着皇上离去的背影,端妃心中隐隐不安,她不知道自己的这番话,是对还是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