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郡主府,温玉霞又让南一去了趟云意楼,告诉张瑾轩暂缓印刷,晚些时候她会给他送一份新的样品,
“北一,你去牙行一趟,问问有没有人愿意在小报上刊登出租、出售信息,北二,你去糕点店,问问,要不要在小报上推销新品,
北三去胭脂铺问问……小报是朝廷办的,头一个月免费刊登,第二个月要收取一定费用,这点必须说清楚,”温玉霞有条不紊的交待着,
南二走出郡主府,立即开口问道:“媳妇,主子要学子们写的段子做什么?\"
护卫队里,南一的脑瓜子最笨,听温玉霞讲了那么多,还是没弄明白为什么要他去书店询问学子们有没有手稿出售,
北二温柔的说道:“朝廷办了一份名叫小报的阅读刊物,刊登的内容由郡主负责整理,购买手稿自然是要刊登在小报上,你挑着喜欢看的买,”
南二虽然脑瓜子不灵光,但他一有空闲就会去茶馆听书,照着他喜欢看的故事买准没错,
“知道了,嘿嘿”,南二不好意思的笑了,
半个时辰之后,北一等人都带着温玉霞想要的东西回来了,温玉霞拿出纸张,按照前世的报纸格式,
将房屋租赁、糕点新品、胭脂水粉等信息写在纸张对折处的夹缝里,朝中大事写在正一版,
明日天气与京城趣事写在第二版,第三版写的是《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为了表示尊重,她还将原着作者的大名写在了上面,
第四版,也就是最后一版,刊登的了南二刚买回来的手稿其中的一小段,并且标明是连载故事,
将所有内容安排妥当后,便让手下人送去给张瑾轩,拿到这份全新的小报样板,张瑾轩眼睛一亮,这可比之前预想的丰富有趣多了,
张瑾轩亲自在云意楼门口,免费送报纸,百姓们都有从众心理,免费的东西不要白不要,排着长队,在云意楼门口领取报纸,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故事,《穷书生与富家千金》的故事、朝中大事、天气预报以及中缝里的那些信息,百姓们都非常感兴趣,
第二天一大早,云意楼还没有开门,门口就排起了长队,其中很大一部分人都是冲着孙悟空的后续来的,
连续十天,云意楼门口拿取免费报纸的人越来越多,报纸从最先开始印刷的五百份变成了二千份,还是满足不了想要看报的百姓,
张瑾轩兴奋的告诉温玉霞,明天要增加报纸的数量,温玉霞摇头:“不必,就两千份,今晚就在门口竖个牌子,写明,报纸一个铜板一张”,
温玉霞之前就说过报纸不是免费的,要收钱,张瑾轩万万没想到的是只收一个铜板,一个铜板买纸的钱都不够,还要刊登那么多内容,他有些懵逼的说道:“一个铜板,怎么可能”?
温玉霞淡定的说道,“办报纸的目的是为了让更多的百姓了解朝中大事而不是为了盈利,”张瑾轩认可的点了点头。
温玉霞打算等在报纸上刊登出租、出售以及商品信息的商家尝到甜头后再去商谈费用,此事便没告诉张瑾轩。
次日,一大早来云意楼领免费报纸的百姓看到了告示牌,报纸一个铜板一张,当时便有三分之一的人转身离开,
两千份报纸不到半个时辰就售罄,看着没有买到报纸的百姓不情不愿的转身离开,温玉霞淡笑着说道:“明天可以加量了,”
张瑾轩感慨的说道:“终于可以增加印刷的数量了,字模用一次就要扔,印少了真的很不划算,”
“用一次就要扔,你们用的是什么字模?”温玉霞第一次听说印刷所用的字模是一次性的,好奇的开口问道,
张瑾轩带着她去了云意楼的后院,印刷作坊还没有开始修建,云意楼的后院暂时充当作坊,雕刻字模与印刷的师傅都是张瑾轩从别人的印刷作坊挖过来的,
\"这些就是这几天用过的模板,”张瑾轩从杂物间里搬出几块厚重的木板,对温玉霞说道,
上一世,温玉霞所在的那个城市没有印刷厂的存在,平时想要复印或者打印资料都是电脑连线复印机,直接在电脑上操作,她空间里的就有电脑与复印机,
这种老古董的字模板她还是第一次看见,盯着木板上雕刻整齐的字体,温玉霞的脑子快速转动起来,前世,前世,
对了,前世单位上有一个老式的打字机,字模好像是用钢还是铁做的,一个字一个字的,想用哪个字就拿哪个字,
“瑾轩哥,字模不一定要刻成整板,可以这样……”,
温玉霞让刻板师傅在刻板四周钉上小木条,小木条的高度恰好是字的高度,然后在一个个小豆腐块上刻字,
刻的字正是明早报纸上的内容,温玉霞将刻好的字一个个的放在木板上,笑道:“这样,字模就能反复使用了,”
接下来,温玉霞还告诉张瑾轩多做一些钉有木条的木板,将所有字模按笔画或者字的偏旁有顺序的存放,使用时寻找起来方便,
张瑾轩平时也喜欢雕刻些小物件,看着雕刻师傅一个字一个字的用心刻划,他突然来了兴致,拿着刀具加入了雕刻的行列,
温玉霞没有多留,将她知道的都告诉张瑾轩等人之后,转身离开了云意楼,回家的路上,看到了在街边乞讨的小乞丐,温玉霞心里又产生了别的想法。
随着时间推移,报纸越来越受欢迎,除了西游记仍旧是温玉霞供稿,其他事情基本不用她操心,
温玉霞从中挑选出有代表性的作品,刊登在报纸上,一个月之后,看报已经成了京城百姓饭后茶余的一种消遣方式。
牙行、点心铺子、胭脂铺子还有温玉霞家的酒香四溢都愿意给一笔广告费,在报纸上继续刊登各种信息,
除此之外,有不少商铺看到在报上刊登信息的几家铺子生意比之前好很多,纷纷跟风,去云意楼问询刊登自家店铺信息所需费用。
“慕华还是你有办法,广告费足够支付印刷报纸的费用,百姓们支付的买报钱还可做为盈利”,
张瑾轩继续开口说道:“我打算换个地点卖报,伙计早上顾得了卖报就顾不了店里的生意,”
想起了街边的小乞丐,温玉霞淡笑着开了口:“报摊可以是流动的……”她建议张瑾轩招收一些小乞丐做报童,让他们每天早上背着报纸沿街叫卖,
张瑾轩脸上露出了笑容,这个办法不错,省了租店与请人工的费用,小乞丐们没有固定的薪酬,卖了报纸才有工钱拿,
\"报纸上还可以开辟一个板块,《慈善堂》,号召城里的百姓捐赠旧物,”温玉霞想一出是一出,又给张瑾轩出了个主意,
张瑾轩略作思考后便点头同意了她的建议,报纸上新增慈善板块,呼吁大家捐赠旧衣物旧棉被,能让小乞丐们穿暖睡暖。
张瑾轩的行动力杠杠的,第二天,小报童们便背着特制的粗布挎包游走在京城的大街小巷,
“卖报了,卖报了,一个铜板一份报,卖报了,”小报童们轻脆的声音响彻京城,
几天之后,温玉霞代表郡主府为慈善堂捐赠了一批粗布衣服,衣服是为小报童们量身新做的,
穿上新衣,背着特制挎包奔跑在京城大街小巷的报童们,成了京城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印刷作坊修建好之后,印刷工人们便从云意楼后院搬走了,张瑾轩与温玉霞交出了报纸的管理权以及卖报所得利润,
夏屹辰让京兆尹接手了报纸与印刷厂的管理权,做为大夏独一份的报纸,夏屹辰给报纸取名为《京城时时通》,并且让各州府按照《京城时时通》的模板,发行各州府的《时时通》,
在温玉霞的建议下,夏屹辰还给各州府配备了观察天象、推算历法、指导农业生产的司天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