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乡村与城市互动发展的深入,村子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但也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一些矛盾。
这是一个闷热的夏日午后,知了在枝头声声鸣叫,方大海刚从与合作企业的洽谈会回来,还没来得及喝口水,就被一阵嘈杂的争吵声吸引。
他快步走向声音的源头,发现是村里的老张和老李在激烈争吵。
老张涨红了脸,挥舞着手臂大声说道:“你咋能这么干呢!为了多卖点农产品,就把那些还没完全成熟的果子摘下来,这不是砸咱们村的招牌吗?”
老李也不甘示弱,脖子上青筋暴起,反驳道:“我这不是想着能多赚点钱嘛,现在订单这么多,成熟的果子根本不够卖!”
方大海赶紧上前,将两人分开:“都别吵了!有话好好说,这么吵能解决问题吗?”
老张看到方大海,像找到了主心骨,急忙说道:“方村长,你来得正好。你给评评理,咱村好不容易打出有机农产品的招牌,可不能因为这点眼前利益就毁了啊。”
老李却嘟囔着:“我也是为了家里能多挣点,孩子上学要用钱呢。”
方大海沉思片刻,语重心长地说:“两位叔,你们的想法我都理解。老张叔,你是为了村子的长远发展考虑,这没错;老李叔,你想多挣点钱改善家里生活,也能体谅。但咱们得明白,信誉是咱们村发展的根本。要是把没成熟的果子卖出去,顾客吃了觉得不好,以后谁还会买咱们的东西?咱们的产业还怎么发展?”
老李听了,神色有些犹豫:“可是订单催得紧,这可咋办?”
方大海拍了拍老李的肩膀:“叔,咱不能走歪路。这样,咱们发动村里的年轻人一起帮忙采摘,加快速度。另外,我和其他种植户再商量商量,看能不能匀一些成熟的果子先应急。”
老张在一旁点头:“对,大海说得对,咱可不能因小失大。”
老李想了想,最终也点了点头:“行,就按大海说的办,是我糊涂了。”
解决了这场纠纷,方大海还没来得及松口气,又有新的问题出现。
村里一些年轻人觉得,为了发展乡村旅游和有机农业,他们的生活节奏被打乱,每天都有干不完的活,而且收入分配也不太合理。
在一个繁星点点的夜晚,方大海召集了村里的年轻人,在村委会前的空地上开了一场座谈会。
月光洒在地上,像铺上了一层银霜。
方大海先开口:“我知道大家最近有些怨言,都说说吧,心里有啥想法。”
一个叫小虎的年轻小伙率先站起来,有些激动地说:“方村长,咱们每天忙得脚不沾地,可挣的钱感觉和付出不成正比。就说上次文化节,我们忙前忙后,也没得到多少额外的报酬。”
另一个姑娘也附和道:“是啊,而且现在村里到处都是游客,一点私人空间都没有,感觉生活都不自在了。”
方大海认真地听着,等大家都说完了,他才缓缓说道:“我理解大家的感受。咱们村发展到现在,确实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困扰。但大家想想,要是没有这些发展,咱们还能像现在这样,有这么多挣钱的机会吗?以前咱们守着几亩薄田,一年到头也挣不了多少钱。”
小虎皱着眉头说:“话是这么说,可这收入分配,能不能再调整调整?”
方大海点了点头:“这个问题我们会认真考虑。明天我就召集村里的干部和产业带头人,一起商量一个更合理的分配方案。至于私人空间的问题,我们也会想办法,在发展旅游的同时,尽量不影响大家的生活。”
这时,一个年长一些的年轻人站起来说:“其实咱们村能发展成这样,方村长你付出了太多。我们也知道这是好事,就是有时候累了,发发牢骚。我们还是愿意和大家一起把村子建设得更好。”
其他年轻人也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方大海欣慰地笑了:“有大家这句话,我就放心了。咱们是一个村的,都是一家人,有问题一起解决,有困难一起克服。只要我们团结一心,村子肯定会越来越好。”
经过几天的商讨,村里重新制定了收入分配方案,根据每个人的工作量和贡献大小,进行更合理的分配。
同时,为了给村民留出更多私人空间,村里规划了一些游客禁止进入的区域。
随着这些问题的解决,村子又恢复了和谐有序的发展节奏。
有机农业的规模不断扩大,新的种植技术和品种也在不断引入;乡村旅游更加火爆,游客们不仅能体验到有趣的农事活动,还能感受到浓厚的乡村文化氛围;农产品深加工产业也在持续创新,推出了更多深受市场欢迎的产品。
在一个丰收的季节,金黄的稻田在微风中泛起层层波浪,果园里果香四溢。
方大海和燕子走在田间,看着眼前的景象,心中满是喜悦。
燕子轻轻靠在方大海的肩头:“大海,看着咱们村现在这么好,真的多亏了你。”
方大海笑着说:“这是大家一起努力的成果。未来,我们还会遇到更多的挑战,但我相信,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就没有什么能难倒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