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怀远打破砂锅问到底,“是什么买卖?”
田甜为难的低头,“大人,买卖还没开始做,恕我得先保密。”
“来年开春...大人就知道了。”
李怀远看着田甜...
很莫名,这小姑娘的眼神十分敞亮,干净,让他很难去不相信她的话。
眼下快要入冬了,离开春也就不远了。
李怀远思虑片刻,点点头,“那好,本官不追问了。”
“等来年...本官等着你的消息。”
田甜微微意外,站起来拱手,“谢大人信任。”
李怀远又看向钱福来,“钱少东家,这机会给你了,你可得抓住啊。”
钱福来麻溜的站起来,“谢大人,钱福来一定不辜负大人的期望。”
李怀远满意的点头离开。
钱福来抚着心口,吐出一口气,“我这还是第一次跟县令大人这么近的说话呢。”
他挪到田甜身边来,“田二,你来年开春到底准备做什么买卖啊,能不能提前告诉我,让我有个心理准备啊?”
田甜:“做包子。”
“包子?!”
“是什么?”钱福来没听说过。
田甜也不知道怎么跟他解释,“等我开始做,你就知道了。”
钱福来以为田甜是故意瞒着他,有些不高兴的撇撇嘴,“真不明白,干嘛非要等到开春啊。”
“我觉得你应该在年节前就开始,那时候各家都要买礼,花起银子来眼都不眨。”
钱福来的话还真的提醒田甜了。
对啊,过年节的时候,那可是一年当中最大的购物点。
做买卖怎么能错过呢?
“我回去跟我娘还有柳婶商量一下。”
“少东家,我今天就先走了,我还要去买点东西。”
*
田甜回家就先把李怀远的话告诉卢桃和柳三娘了。
“县令大人这么看重我们?”卢桃很是意外。
普通人家哪里有机会接触到县令大人,更别说得到县令大人的赞赏了。
“可是,甜甜不是说,我们来年就不做豆油皮了,改做包子了吗?”柳三娘有些担心。
豆油皮被县令看重,但她们马上不做了..
那县令大人会不会生气啊?
“婶子,放心,我已经跟县令大人说过了,豆油皮的生意做不久。”
“他并没有说什么。”
田甜拉住柳三娘和卢桃的手,“娘,婶子,我今天是想问问你们...”
“如果我把做包子的时间提到...年节前,你们觉得如何?”
柳三娘第一时间道,“可以啊,随时都可以啊。”
田甜只好提醒她,“可是,年节前后正是走亲戚的日子...”
柳三娘摊手,“我没有亲戚。”
她转向卢桃,“倒是卢姐,你娘家...”
“还不知道你已经和老田家义绝断亲了吧?”
“是不是要回去知会一声?”
卢桃听到娘家两字,神色一暗...
娘家...
爹、娘、哥嫂...算算时间,她已经有三年多的时间没见过她们了。
她不孝。
可另一方面看,她的爹娘、哥嫂,知道她在老田家过的是什么日子,却也从来没有关心过。
想着她自十五岁嫁来青柳村,到如今十九年了。
和爹娘哥嫂相见的次数甚至屈指可数,而且每次都是她和致远过去,每次都...被赶出来。
“还是...过日子重要,其他事...有机会再说吧。”卢桃喃道。
她抬头,“甜甜,你想提前做包子,那就提前做,其他事,不重要。”
田甜颔首,“嗯,那我们就提前做。”
吃过午饭,田甜提上买的礼物去田伯年家。
因为福来酒楼的事,找田伯年,请他推荐田景和去县学的事就耽搁了几天。
“长青叔叔,您怎么在家呀?”田甜来到田伯年家,就看到田伯年的大儿子田长青在院子里劈柴。
田长青在县学里做书吏,靠的就是田伯年的推荐。
“你是...致远家的田甜?”田长青长时间待在县学里,在县里买了院子,偶尔才回村子,回来也是帮着家里做些事情就走,所以已经很久没见过田甜了。
田甜点头,“是啊,长青叔叔,我来找大爷爷,他在吗?”
“我爹在屋里,你进来吧。”田长青把手上的斧头放下,给她开院门。
“田甜长大了,今年该及笄了吧?”
田甜点头,“嗯,及笄了。”
被田仲卿和王玉兰嫁出去前几天刚及笄。
也没什么及笄之礼。
“长大了。”田长青感慨着,回头往屋里走去,“爹,田甜来找你。”
田伯年的声音从屋里传来,“田甜?进来吧。”
田甜提着礼物进去,田伯年正躺在躺椅上,摇摇晃晃...
“爹中午喝了点酒。”田长青说。
田甜笑着点头,心里却想着,同在一个村子,家家户户的日子都过得不一样。
田伯年一家,田伯年是举人,大儿子田长青和二儿子田长顺都是秀才,一家人的生活比其他村民好了不止一个台阶。
就好比喝酒...
村子里的老人怕是没几个能喝的上酒的。
田仲卿也喝不上。
田伯年声音沙哑,“田甜,你找大爷爷什么事?”
田甜把礼物放在田伯年身边的椅子上,“大爷爷,今日田甜来是有事求你。”
田伯年眯着眼看过来,“什么事啊?”
“是我家景和...”
“大爷爷,景和前段时间开口说话了。”
田伯年惊讶的稳住躺椅,“真的?!”
“景和真的开口了?”
田甜点头。
“好,好。”田伯年高兴得连连点头,“我这二弟...总算是还有些福气。”
田甜听他这话,不喜欢,但现在有事相求,她就没说什么,“大爷爷,我想让景和去县学读书,不知道您愿不愿意替景和写一封推荐信...”
田伯年眨眨眼,更清醒了一些,“让景和读书?”
他第一个疑问就是...“你们家供得起?”
她们一家租住在村尾的茅草屋,第一个月的租银还是柳三娘给的。
上个月和这个月的租银是卢氏自己送来的。
但读书的束修、买书的银子、买笔墨纸砚的银子,可不是租银这般,区区一百文而已。
起码得是十两、五十两、一百两...
普通的农户人家,一大家子都未必供得起一个读书人。
卢氏一家三个寡妇,就想供景和读书?
在田伯年看来,简直就是痴人说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