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邺城的皇宫内,春日的暖阳透过雕花窗棂,洒在光洁的石板地上,形成一片片金色的光斑。高澄选妃一事正如火如荼地筹备着,整个皇宫都沉浸在忙碌而又喜庆的氛围之中。
这日,太后在她那宽敞明亮的宫殿内召见了李肆荀。宫殿内,沉香袅袅,雕梁画栋间尽显皇家的威严与奢华。太后端坐在主位上,身着华丽的服饰,头戴凤冠,虽已年过半百,但眼神中仍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
“李太傅,哀家召你来,是为了陛下选妃一事。这关乎皇家血脉传承,后宫安稳,哀家信得过你,此事便由你把关。”太后的声音平和却又带着几分期许。
李肆荀一听,心中顿时“咯噔”一下,脸上露出为难之色。他连忙跪地,恭敬地说道:“太后,臣深感荣幸,只是此事责任重大,臣实在为难啊。”
太后微微皱眉,问道:“哦?有何为难之处,你且说来。”
李肆荀起身,神色凝重地说道:“太后,选妃一事,看似简单,实则复杂。首先,要考虑门第出身。陛下乃一国之君,妃嫔的出身关乎皇家颜面与朝廷局势。若是门第过低,恐遭朝中大臣非议;若是门第过高,又担心外戚势力过大,威胁皇权。这其中的平衡,实在难以把握。”
太后微微点头,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李肆荀接着说道:“其次,品行修养也至关重要。陛下的妃嫔,不仅要侍奉陛下,还要母仪天下。若是品行不端,行为放荡,不仅会影响陛下的声誉,还会带坏后宫风气。然而,人的品行修养并非一眼就能看穿,需要长时间的观察与了解。”
“再者,”李肆荀顿了顿,“陛下的喜好也不得不考虑。陛下整日忙于朝政,若能有一位知心相伴、情投意合的妃嫔,不仅能让陛下在闲暇之余得到慰藉,也有利于陛下的身心健康。但臣不知陛下心中所好,这选妃之事,便如同盲人摸象,难以精准。”
太后听后,陷入了沉思。片刻后,她说道:“你所言不无道理。但此事既已定下,你也不可推脱。哀家会让内务府将所有待选女子的资料整理好,供你查阅。至于陛下的喜好,你可找机会与陛下聊聊,探探口风。”
李肆荀无奈,只得再次跪地领命:“臣遵旨。只是此事还需太后多多指点,臣才能少出差错。”
太后微微一笑,说道:“你办事,哀家放心。遇到问题,随时来与哀家商议便是。”
从太后宫殿出来后,李肆荀望着皇宫内的红墙黄瓦,心中暗自叹了口气。他深知,这选妃之事,必将是一场艰难的考验,稍有不慎,便可能引发诸多麻烦。但既然太后委以重任,他也只能全力以赴,为高澄挑选出最合适的妃嫔,以保皇家的安宁与昌盛 。
李肆荀心事重重地走出皇宫,春日的阳光洒在身上,他却丝毫感觉不到温暖。选妃之事像一块沉重的石头,压得他有些喘不过气来。
“不应该看陛下喜欢什么样的女人吗?”李肆荀喃喃自语,眉头紧皱,眼神中满是困惑。他深知,选妃看似是为高澄挑选佳人,实则是一场复杂的政治博弈,背后牵扯着各方势力。
回到国公府,李肆荀坐在书房中,望着窗外的翠竹,陷入了沉思。他回忆起与高澄相处的点点滴滴,试图从过往的言行中探寻出高澄对女子的喜好。可高澄平日里一心扑在朝政和军事上,极少提及自己的情感喜好,这让李肆荀一时无从下手。
“陛下整日忙于国事,鲜少流露对女子的偏好,这可如何是好?”李肆荀轻轻敲打着桌面,心中焦急万分。他知道,若只是单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挑选,很可能会与高澄的心意相悖,不仅选妃之事难以圆满,还可能引起高澄的不满。
这时,管家走进书房,轻声说道:“大人,或许可以从陛下身边的近侍入手,打听一下陛下平日里的喜好。”李肆荀眼前一亮,心中暗道:“对啊,我怎么没想到。陛下身边的近侍日日相伴,对陛下的喜好必定有所了解。”
于是,李肆荀立刻派人去宫中,暗中联络高澄的贴身侍卫和太监。经过一番打探,他得知高澄虽忙于政务,但对知书达理、温婉贤淑的女子颇为欣赏,同时也看重女子的才情和见识。
“知书达理、温婉贤淑,有才情、有见识……”李肆荀反复念叨着这些条件,心中渐渐有了主意。他开始着手制定选妃的标准和流程,既要满足高澄的喜好,又要兼顾各方势力的平衡。
然而,问题接踵而至。符合这些条件的女子大多出自世家大族,这些家族各怀心思,都希望自家女儿能入选,成为皇帝的宠妃,从而提升家族的地位。李肆荀深知,若处理不当,很可能会引发世家之间的明争暗斗,甚至影响到朝堂的稳定。
“这选妃之事,真是步步惊心啊。”李肆荀长叹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