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这里,张固心中一阵激动,他深知这个想法一旦实施成功,将会带来巨大的影响和改变。于是,他迫不及待地站起身来,面向众人,将这个想法详细地阐述了出来。
当张固终于把整个想法完整地讲述完毕后,原本安静的场面瞬间变得喧闹起来,就像被点燃的火药桶一般,众人一下子炸开了锅!
他们交头接耳、议论纷纷,各种声音此起彼伏,充斥着整个房间。有的人兴奋不已,眼中闪烁着期待的光芒;有的人则皱起眉头,似乎对这个想法持有保留态度;还有一些人陷入了沉思,认真思考着其中的利弊得失。
过了好一会儿,众人才逐渐从激烈的讨论中恢复平静,重新审视张固提出的方案。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大家发现这个想法虽然大胆,但却具有相当高的可行性和潜在价值。
尤其是联想到历史上邗沟的开凿初衷——春秋时期的吴国为了征伐齐国而开凿邗沟,其目的正是基于军事需求。如今,为了加强扬州与徐州之间的紧密联系,选择继续向北开凿运河无疑是一个明智之举。
既然众人已经达成共识,认为这个计划值得一试,那么接下来要做的便是付诸实践。在这种关键时刻,张固毫不犹豫地将这项艰巨的任务托付给了糜竺。
要知道,糜竺可不是普通人物,他不仅曾是富甲一方的东海巨商,而且如今还担任着下邳太守一职。多年的经商经历以及治理地方的经验使得他在处理各类事务方面都游刃有余。
特别是在如何合理利用流民资源方面,更是有着自己独特且行之有效的方法。相信有糜竺负责统筹安排此项工程,一定能够确保其顺利推进并取得圆满成功。
没过多久,张固便决定在下邳多停留一些时日。然而,出于谨慎考虑,他并未贸然进城。此时的下邳城戒备森严,除了那两万大军以及城中原有的百姓外,严禁其他闲杂人等入内。
要知道,这座曾经经历过吕布与曹操激战的城池,不仅在那场惨烈的战斗中有众多伤亡,更因张固之前引来的一场大水而致使许多无辜生命葬身水底。
眼看着两万大军迅速地清理着城内堆积如山的尸体,张固深知必须让这些士兵留守城中以防瘟疫爆发。
一旦不幸出现这种状况,及时封锁这片区域便能最大限度地降低可能造成的损失。所幸,由于大军动作麻利且运势颇佳,下邳城最终得以幸免瘟疫之灾。
当张固仔细确认一切无恙后,臧洪、阚泽与张昭三位张固调来的主官也陆续抵达了下邳。
紧接着,张固将当下局势及相关情况向这三人一一详述。听闻关于开凿运河的计划时,他们纷纷表示赞同与支持。
毕竟身为徐州日后地位至高无上的内政长官,他们都明白这项工程对地方发展所具有的重大意义。臧洪也明确表示会全力支持糜竺开建运河的工作。
……
七月的阳光炽热而耀眼,仿佛要将大地烤焦一般。在离开庐江整整两个月之后,张固终于再次踏上了这片熟悉的土地。张固还从徐州带回来了张辽和典韦,准备带着二人一起征讨豫章孙策。
对于张辽,张固一度认为应该将他放在徐州,不过在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张固还是放弃了这个想法。
毕竟张辽还是新投张固,高顺可以在黄忠手下做个副将统帅陷阵营,别人也不会有太大的意见。而张辽却是统帅之才,如果放在徐州太过浪费。
况且张辽也没有什么功绩,如果刚来张固就将他提拔为一军统帅。那么也会让手下之人感到不满。之前哪怕是攻打吕县,断曹操退路。张固也不能让张辽作为主将出击,而是派遣丁修作为主将,也是基于这个原因。
而就在此时此刻,庐江太守陆康的健康状况却不容乐观。岁月无情地侵蚀着他的身躯,毕竟陆康已然年逾古稀,身体机能逐渐衰退。
事实上,如果按照原本的历史轨迹发展,早在两年前,陆康就应该与世长辞了。那时,袁术心怀不轨,派遣其麾下猛将孙策率领重兵气势汹汹地围攻庐江。
面对来势汹汹的敌军,陆康虽身染重病,但依然坚守城池,毫不退缩。然而,最终孙策还是攻破了庐江,而陆康也在城破之后不久,因病情加重而离世。
但由于张固提前占据了庐江,并采取一系列措施确保了该地的安宁稳定,使得陆康得以在此安享晚年。也正因如此,陆康的寿命相比起历史记载而言,延长了足足两年之久。
张固此次归来,特意挑选了一个黄道吉日,带着刚刚返归庐江的郭嘉,一同前去探望这位德高望重、饱经沧桑的老人。当他们踏入陆康府邸时,一种庄严肃穆之感扑面而来。
在陆康之子陆俊以及年轻有为的陆逊的引领下,一行人缓缓走进了陆康的卧房。原来,陆逊此前一直在广陵学院学习,得知祖父病重的消息后,匆匆赶回了庐江,以便能在床前尽孝。
陆康此刻正静静地躺在床上,面色苍白如纸,整个人仿佛被重病折磨得失去了生机。然而,当他听到张固来访的消息时,那双原本紧闭的眼睛突然微微颤动了一下。
随后艰难地挣扎着想要从床上坐起。尽管身体极度虚弱,但他心中那份对张固的敬意让他不愿以如此狼狈的姿态示人。
张固快步走进房间,看到陆康如此费力,赶忙上前一步,伸出双手紧紧握住陆康那只瘦骨嶙峋、布满皱纹的手。
陆康用尽全身力气,终于勉强睁开了双眼,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之后,才用微弱而沙哑的声音说道:“老夫何德何能,竟要劳烦主公您亲自屈尊前来探望……实在是惭愧啊!”
张固看着眼前这位为自己尽心尽力的老人,不禁心头一酸,长长地叹了口气说道:“此事都怪我考虑不周啊!今年为了讨伐孙策,庐江郡不得不集结大军备战。这期间各种繁忙的事务全都压在了季宁先生您一个人的身上,都是我的过错!”
陆康听后脸上露出一丝欣慰的笑容,缓缓地摇了摇头说道:“主公切莫如此自责,在下已然到了古稀之年,能够活到现在已是上天眷顾。更何况这些年来,我还能有机会为庐江的百姓们以及主公您的大业出一份力,这辈子也算是没有遗憾了!”
说到这里,陆康的脸色忽然变得有些难看,似乎还有什么话想说却又难以启齿。
张固何等聪明之人,他立刻就察觉到了陆康的异样。于是他再次握紧陆康的手,语气坚定地说道:“季宁先生请放心吧,陆家日后我定会妥善照料,绝不会让他们受到半点委屈。您就安心养病,莫要再为此事忧心忡忡!”
陆康苦笑一声,见张固没有理解自己的意思。随即说道:“主公误会我的意思了!在下在主公麾下这几年,看到主公一直厚待陈温的家眷。陈元悌的后代还让主公送入广陵书院学习,在下就知道。主公是一个有情有义之人”
说着,陆康的目光投向一旁的陆俊与陆逊二人,眼神中包含着劝解之意。陆逊二人也连忙做出一副虚心受教的意思。
陆康见状,继续说道:“对于陆家,在下相信。只要他们好好跟着主公。将来必有厚报!”
张固见到眼前这一幕场景,心中不禁涌起一丝疑惑之情,开口问道:“既然情况已经这般明了,那么季宁先生不妨直言相告吧。只要您所求之事并非过分要求,我定然会应承下来的!”
躺在床上的陆康听闻此言之后,脸上顿时绽放出欣喜若狂的笑容来。只见他迫不及待地说道:“实不相瞒啊,在下此次前来乃是想要替主公您做一回媒人。说来实在有些难为情,在下受他人所托,而且还欠下对方一份大大的人情。所以今日也只得硬着头皮向主公您恳求此事!”
听到这里,张固不由得感到一阵头痛欲裂。要知道,就在广陵那边,还有一个吕布的女儿正眼巴巴地盼望着自己前去迎娶呢。
可如今这陆康居然又要给自己塞进来一个女子,难道说自己自从穿越回来到这个时代以后,连娶妻纳妾这种事情都无需再费心劳神了吗?
尽管心中百般无奈,但张固还是强打起精神,继续追问道:“那么请问季宁先生,您口中所说的这位女子究竟是谁家的姑娘?”
陆康稍稍停顿了一下,然后长吁短叹一声才回答道:“此女正是主公您麾下那位部将桥蕤的爱女啊。那桥蕤本是庐江皖县人士,与在下相识已有好些年头了。”
紧接着,陆康的语气忽然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接着说道:“想当年,桥蕤投身到袁术帐下效力之时,曾经不止一次地对老夫发出过警告之言。尤其是当袁术兴兵攻打庐江郡的时候,桥蕤更是屡次出手相助,帮了老夫不少大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