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堂之上,百官肃立,帝国新政推进已有大半年,律法逐步稳固,官员监管体系日趋完善。然而,权力的暗涌并未平息,在看似平稳的局势下,仍有诸多隐秘势力蠢蠢欲动。
刑部尚书拱手道:“小姐,随着‘政务监察部’的设立,各地官员的施政速度有所提高,但仍有部分官员暗中施压地方文吏,让他们在报呈政务时隐去关键数据,以规避监察。”
监察院院首沉声道:“尤其是南方某些富庶州府,当地官员与世家商贾勾结,以‘政务简化’之名,减少了部分赋税调整的呈报,意图在新政的缝隙中积累私权。”
凤念昭翻阅奏折,指尖轻敲桌案,语气平静却带着压迫感:“他们明知律法,仍想借此钻空子?”
户部尚书眉头微蹙:“小姐,若要彻查此事,恐怕会引发地方官员的普遍不安。许多官员已对监察体系心存畏惧,若朝廷继续加大监管,是否会导致地方官员在执行政务时过于谨慎,反而降低施政效率?”
凤念昭目光微沉,缓缓开口:“权力本该受到约束,若他们行事清白,何惧监察?”
她顿了顿,随即命令道:“即日起,设立‘密察司’,由监察院派遣暗查使者,暗中调查各地官员是否存在隐瞒、伪报政务之事,凡有不实记录者,皆视为渎职。”
朝堂之上,一名年迈的官员微微皱眉,犹豫片刻后上前拱手:“小姐,监察固然重要,但若人人自危,是否会使官员们丧失基本的施政信心?”
凤念昭静静看着他,眼中闪过一丝深意:“你是担心他们丧失信心,还是担心他们的私利受损?”
那名官员脸色微变,立刻低头道:“臣不敢。”
凤念昭的声音不疾不徐,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帝国新政的根基是公平与秩序,任何妄图操控权力、破坏律法者,皆不可姑息。”
众臣闻言,纷纷低头应诺。
---
当夜,赵宁步入书房,神色凝重:“小姐,密探来报,南方某些世家不仅在地方政务中做手脚,还在私下招揽江湖势力,以备不测。”
凤念昭轻轻放下手中的笔,目光微冷:“他们在布局?”
赵宁点头:“据探子回报,部分商贾与地方官员暗中集结银两,招募武师,甚至有人与边境的流匪有所往来,意图在必要时制造混乱。”
凤念昭沉思片刻,冷笑道:“他们当真以为,借助江湖势力,便能与朝廷抗衡?”
她顿了顿,随即命令:“传令兵部,调派一支精锐暗军,秘密驻扎南方要地,密切监视各大世家的动向。若有异动,立即剿灭,不留后患。”
赵宁拱手:“是,小姐。”
---
三日后,监察院密探送来新的情报,证实部分南方州府的官员在暗中资助某些江湖帮派,以图制造舆论,削弱朝廷对地方的控制力。
赵宁神色愈发凝重:“小姐,若这些势力联合,将会在地方形成不小的动荡。是否立即派军镇压?”
凤念昭微微摇头,目光冷静:“不可轻举妄动。若现在出手,反而会让他们加快行动。他们想隐秘行事,那便让他们以为朝廷尚未察觉,等他们彻底暴露,我们再一网打尽。”
赵宁微微颔首:“小姐打算如何布置?”
凤念昭轻声道:“传令密察司,暗中监控地方帮派,掌握他们的金钱流向和联络渠道。与此同时,命令各州府军备司进行常规演练,借机震慑地方势力。”
赵宁拱手:“属下明白,我会立刻安排。”
---
五日后,京城各大商会突然收到朝廷公文,内容明确规定,从即日起,各地商贾若涉及非法金钱交易,或与不法势力勾结,将视作谋逆罪论处。
商贾们一片哗然,南方世家的财力调度受到了极大的限制,而那些暗中招揽势力的官员也开始忌惮,不敢再轻举妄动。
户部尚书禀报:“小姐,商会已受到震慑,部分商贾开始主动切割与江湖势力的关系。”
凤念昭翻阅奏折,淡淡说道:“他们若有悔意,尚可宽容。但若仍执迷不悟,便无需再给他们机会。”
赵宁低声道:“小姐,世家与地方势力的暗流虽然被遏制,但我们能确保他们不会再次反扑吗?”
凤念昭看着窗外夜色,语气平静:“他们已走入死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