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章 调整治病的方案
“你们是什么情况?”
主任是一位看起来快到退休年纪的女医生。
她戴着一副老花镜,目光和蔼但又透着一丝犀利。
此时,她正坐在办公桌前,看着面前的这对夫妻——
黎晨阳和林倩倩。
黎晨阳有些局促不安地坐在那里,由于记忆不太好,面对医生的询问,他显得有些茫然无措。
于是,他只能求助地看向身旁的林倩倩。
眼神中充满了依赖与信任。
林倩倩心领神会地点点头,开始向医生详细地讲述起丈夫的病情。
“主任,他得糖尿病已经快 20 年了。
就在前几个月,不幸又患上了脑出血,经过治疗好不容易出了院。
可是出院之后,每天都要打 4 针胰岛素,包括每餐饭前各打一针,还有睡觉之前也要再打一针。
这样频繁地打针,实在太折磨人了,所以我们今天特意来找您,看看能不能给他减少一些针剂的用量啊?
毕竟每天打的次数太多了。
而且,除了打胰岛素之外,他还需要每天服用糖尿病的药物。”
林倩倩一边说着,一边留意着主任的表情变化,生怕自己遗漏了什么重要信息。
主任微微皱起眉头,思索片刻后接着问道:
“那最近他的血糖控制得怎么样呢?”
听到这个问题,林倩倩赶紧翻开手中的病历本,上面密密麻麻地记录着黎晨阳每天的血糖值。
她仔细看了看,然后用尽量缓慢而清晰的语速回答道:
“主任,他的空腹血糖一般在 5 到 12 之间波动。至于餐后两个小时的血糖嘛……”
林倩倩稍微停顿了一下,似乎在回忆具体的数据,
“嗯……大概在 8 到 16 左右。”
说完,她把病历本递给了主任,让主任能够更直观地查看这些数据。
主任接过病历本,认真地翻阅起来。
过了一会儿,她抬起头问:
“那血压方面呢?有没有什么异常情况?”
林倩倩连忙说道:
“血压倒是都比较正常,每天早上都会按时吃一片高血压的药。”
主任点了点头,表示了解了情况。
随后,她沉思片刻说:
“根据目前的状况来看,可以考虑给他调整一下治疗方案。我建议将每天 4 针胰岛素改为每天两针,同时再加服一片降糖药。
不过,在更改治疗方案之后,一定要密切关注血糖的变化,如果出现不稳定或者其他异常情况,要及时回来复诊。
另外,饮食和运动方面也不能松懈,这对于控制血糖同样至关重要。”
林倩倩听后,心中悬着的石头终于落了地。
她感激地说道:
“谢谢主任!您给我们提供了这么好的建议,真是太感谢了!那我们回去以后一定会按照您的嘱咐去做的。”
曾经,当孩子还小时。
命运却给这个家庭带来了一场意想不到的波澜——
黎晨阳被查出患上了糖尿病。
那时,孩子需要林倩倩这个当妈的全心全意地照顾与陪伴。
她不得不留在家中,肩负起育儿的重任。
于是,每一次黎晨阳前往医院看病、开药,都只能独自一人面对。
这样的日子里,夫妻俩默默地承受着生活给予的压力。
每当其中一人不幸患病,由于家中无人能够帮忙照看孩子,他们便别无选择。
无论是黎晨阳还是林倩倩,一旦身体不适,都只能独自踏上求医之路,而另一方则坚守在家中,悉心照料着年幼的孩子。
这种无奈的局面成为了他们生活中的常态。
糖尿病就像隐匿在身体里的“无声杀手”,危害巨大且影响深远。
它对血管的破坏堪称“狂风暴雨”。
长期高血糖会侵蚀大小血管,导致血管壁增厚、变硬、变脆。
微小血管受损,眼底视网膜病变接踵而至,患者视力逐渐下降,甚至可能失明,生活陷入无尽黑暗。
肾脏的微血管也难以幸免,引发糖尿病肾病,肾功能不断衰退,最终可能发展到需要透析维持生命的地步。
在神经方面,糖尿病带来的伤害也不容小觑。
神经纤维因高血糖环境而变性,患者常感到肢体麻木、疼痛,就像有无数蚂蚁在身上爬行,从指尖到脚趾,每一寸肌肤都可能被波及。
这种疼痛不分昼夜,严重影响睡眠和日常生活,使人身心俱疲。
此外,糖尿病还极大地削弱了身体的免疫力,让患者成为各种感染的“易感人群”。
小小的伤口可能因难以愈合而引发严重感染,甚至发展为败血症,危及生命。
足部由于血液循环和神经功能较差,更容易出现溃疡、坏疽,严重时不得不截肢,从此失去行动自由。
而且,糖尿病还与心血管疾病紧密相连,大大增加了冠心病、脑卒中等疾病的发病风险,随时可能给患者的生命画上句号。
因此,林倩倩明白这样的道理——
尽管糖尿病属于慢性疾病范畴,并不像某些令人闻风丧胆、瞬间夺走生命的癌症那般凶险,但这绝不意味着可以对其掉以轻心。
事实上,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良好的病情控制至关重要。
倘若未能有效管控血糖水平,糖尿病所带来的危害和杀伤力同样不可小觑。
它就如同一只隐藏在暗处的猛兽,悄无声息地侵蚀着人体健康的防线,给身体各个器官造成难以逆转的损伤。
长期高血糖状态可能引发一系列严重并发症,如心血管疾病、肾脏病变、视网膜病变以及神经损害等。
这些并发症不仅会极大地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还可能危及生命安全。
由此可见,面对糖尿病这样看似温和却暗藏杀机的敌人,必须时刻保持警惕,积极采取有效的治疗和管理措施,将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才能避免遭受其无情的侵害。
但是黎晨阳这么多年,每年都要因为糖尿病看很多次医生。
但他的糖尿病控制得却不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