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四周站岗放哨的士兵警惕地巡视着,以防秦军来袭。
接近子时,几道黑影悄无声息地靠近了营帐,完全没引起任何警惕。
不久后,营帐周围的灯火突然晃动,巡逻兵立刻警觉。
他们小心翼翼地上前查看,却没有发现任何异常,便准备继续巡逻。
就在这一刻,冰冷的刀刃无声划过他们的脖颈。
将近六名巡逻兵瞬间丧命,没有发出一丝声响。
神秘 们随后分散开去,寻找将领们的营帐。
血迹开始溅落在周围,安息帝国的巡逻兵们几乎全部悄然遇难。
与此同时,许多士兵仍在熟睡之中,毫无知觉地离世。
临近黎明,惊恐的喊声打破了寂静。
“统帅和先锋大将都死了……”
士兵们发现四周尸横遍野,顿时恐惧涌上心头。
看到死去的战友们面容平静,没有任何痛苦表情,他们意识到敌人也是在熟睡中被杀害。
“他们是鬼!他们是鬼!”
恐惧迅速在士兵中蔓延,许多人想要立刻逃离这里。
这时,一位地位较高的 大声喝道:“冷静!我们现在绝不能乱,否则一旦被秦军发现,我们谁都活不成。”
“将军,那我们现在该怎么办?”
“我不想死……”
“我们都想活命,赶紧撤退吧!我们打不过大秦!”
见恐慌情绪愈演愈烈,这名将领愤怒地吼道:“肃静!谁敢扰乱军心就按军法处置!”
士兵们暂时安静下来。
将领冷静地扫视众人,下令道:“即刻整理部队,准备撤离。
务必不被秦军察觉。”
“遵命。”
在镇奴关内,一名士兵飞奔而来汇报说:“元帅、副帅,刚才有人从空中投下一封信。”
王贲忙令士兵呈上来。
看过信件内容后,他神色一凛。
“元帅,发生了什么?”
韩信紧张问道。
“稍等片刻,容我详细看看。”
王贲沉思着回应。
王贲皱眉说道:“信中提到,安息帝国的所有将领已经全部战死,指示我们要全力攻打剩余敌军。”
“什么?!”
韩信惊讶道,“这怎么可能!”
王贲点头,沉思片刻后继续说道:“我也有同样的怀疑,认为这可能是安息帝国的陷阱,试图诱我们出城。”
“可是……这信中的笔迹确实像是真的。”
“让我看看。”
韩信接过信件,仔细地阅读其中的内容和字体。
看过之后,他忽然笑道:“元帅,我们可以立即出动!从书信的字体来看,这是真的。
七国文字很难仿造得如此精确。”
王贲仍旧半信半疑:“话虽如此,但要在一夜之间 所有将领和统帅,这也太不可思议了。”
“为什么不呢?我们大秦有一支力量完全可以做到这点!”
韩信说完,看到王贲若有所思的神情,便问:“你在想‘百鬼夜行’吧?”
王贲露出了笑容:“确实!有他们参与其中,这件事就容易多了。”
他接着下令:“传令三军,全力攻打安息骑兵。”
“是!”
而在章台宫内,始皇帝正在与赵牧商量国家大事。
“牧儿,现在我们已经实行军功制代替世袭制度,能够为大秦培养更多的勇士和将才。
不过,真正治国的贤才却很难找。
总不能把所有的重担都压在你一人身上吧。
你觉得呢?”
始皇帝眉头紧锁地说。
赵牧拱手答道:“父皇,请允许孩儿先问一个问题。
假如天下寒门中有能干之人,是否可以为朝廷效力?”
始皇帝点头说:“当然可以。
朕用人看中的是才能而非身份。
若有治国大才,哪怕是乞丐,朕也会录用!”
听到这番话,赵牧面带喜色道:“如此,孩儿就放心了。
明日朝会时,定会献上良策,选拔真正的治国之才为我们大秦所用。”
始皇帝惊喜地看着赵牧:“你真有办法?太好了!朕等你的良策。”
“父皇放心,明天一定让您满意。”
赵牧肯定地说道。
说完,他向始皇帝鞠躬后离开了宫殿。
在冠军侯府中,赵牧将自己的计划写成奏折。
虽然没有全盘搬用后世科举制度和儒家思想,但他主张选拔人才应该集各家之所长,取其所精,而不拘泥于一派理论。
天下之人各有所长,因此不宜一概而论。
结合大秦帝国的具体情况,自然需要进行细致的分类。
例如在商业方面,如果委派儒家背景的人士负责,可能会因过于纠结细节而导致巨大损失。
这便是赵牧未在章台宫直接向始皇帝禀报此事的原因。
其中牵涉到的事务错综复杂,尽管他能够解释得十分清楚,具体实施起来仍然无从下手。
为了筹备新的科举制度的筛选和考试工作,赵牧整整忙了一个通宵。
直到天明,他才长长地伸了个懒腰,脸上浮现出满意的神色。
这样一来,大秦帝国必然能选拔出许多英才俊杰!
用过早饭后,赵牧手持奏折前往咸阳宫上朝。
殿前,百官整齐列队,向始皇帝行礼齐声说道:“臣等参见始皇陛下。”
“免礼。”
“谢陛下。”
整个夜晚,始皇帝也都在想着昨夜赵牧提出的事务。
今 会伊始,他便立刻询问对策:“牧儿!”
赵牧连忙从行列中走出,行礼回应:“儿臣在此。”
始皇帝高声道:“朕命你构思解决之道,现在有何结果?”
赵牧取出袖中的奏折,答道:“父皇,儿臣已将所有构想写在这份奏折中,请您过目。”
“噢!”
始皇帝饶有兴致地说:“快呈上来。”
“遵命。”
宦官赵高迅速将奏折递到皇帝手上。
只是略扫一眼,始皇帝便露出震惊的神情。
随着阅读的深入,心中的震撼愈发浓烈。
赵牧此计确能使大秦筛选贤才,为帝国注入新鲜力量。
“好!果然高明!”
始皇帝紧紧握着奏折,脸上洋溢着笑意,高声夸赞。
满朝文武好奇地看着这位皇帝。
他们都不明白这份奏折究竟写了什么。
赵牧躬身道:“启禀父皇,儿臣所拟定的科举法,旨在取天下有专长者效力大秦帝国。”
“科举制度分为乡试、县考、群考、大考、殿考,逐层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