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地势离水面有一米多,挖个沟渠引水不算很难,而且现在是冬季,属于枯水期,等春汛时水位有可能还要涨。
温月也觉得这里差不多了,虽然有很缓的坡度,但可以开垦阶梯状的水田,还正好适合引水。
季父分配了一下任务,二哥带着温月几人在附近丈量范围,量好就立下标记,他和大哥往高处再找一处适合建房的地方。
至于丈量,当然是用脚步啦,成年人一步差不多就是两尺,差别不会很大,这时候也没那么准的度量衡。
祖母带着孩子在原地等,其他人包括张姨娘都出去量地了。
他们家10口成丁,一年就要开10亩,5年50亩,听起来不算很多,但一大家子都是没种过地的,以后估计也主要靠几个哥哥干活,其他女人都干不了太多事。
不过50亩是以后的事了,现在只种10亩,暂时还能应付。
又半个时辰后,大家都回来了,季父也和大哥回来了,说是选好了地方,就往上再走个一盏茶时间就能到。大家搬着东西跟着过去,果然是个地势比较高的地方,离河较远些,但也在一刻钟时间内,位于一个小土坡上面,到时候做个小台阶正好,确实适合建房。
他们就在这一片清理了地面的杂草枯枝,还惊喜的采了一小把野菜,好多天没吃上菜蔬了。
将干草拢到一起升了个火堆,晚上就准备在这里露营了。还好这边的天气真的不冷,虽然晚上还是有点凉,但他们有棉衣棉被,又升着火堆,还是比流放路上露营要好些。
眼见太阳落山,温月赶紧准备晚饭。
陶罐也还在,这两天都只吃了些干粮,今晚就熬了两锅野菜粥,配着饼子简单吃了一点。在这种没有电灯连油灯也没有的日子,天黑了就睡觉,天亮就跟着起床,真是太原始了。
第二天醒来,想到再也不用起床就要上路,以后就在此定居,大家都干劲满满的打算开始新生活。选定今年要开垦的荒地范围,安排几个女人去地里除草和捡石头,男人就先把房子建起来。
然后又发现一个问题,没有砍刀怎么砍树?
他们昨天选了锄头、镰刀、耧、耙还有犁这几样常用的,这还是季父年轻时见过农人种地,其他人都不知道怎么用,至于砍刀,好像没看见有啊。
季父对着二哥抬抬下巴:“老二和老三去看看别家。”
两人就窜了出去,其他人继续在地里拔草捡石头。过了会两人回来,说是确实没砍刀,所有人都没有,但是那四个兵丁有,原来他们也要建房子住。
二哥胆子大上去问了,兵丁说让二哥帮忙建房子,等他们建好之后可以借给他们砍树。二哥和三哥自然答应了。
季父说:“你们去帮忙也好,看看别人怎么建的。”
没错,他们全家都不会建房子,可能连砍树都不一定会。
温月想着这房子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建起来,总不能一直露宿吧,就提议先用小树干和树枝搭个窝棚住着,万一下雨也好有个遮挡。祖母和母亲很是赞同,她们真是受够了以地为席以天为被的日子。
大家一起动手,只花了两天就做了几个小屋子出来,男女各占一个睡觉用,还有一个厨房,以防做饭时突然下雨。这屋子就是用手臂粗的树干做梁柱,墙和屋顶就用小树枝和树叶干草等围合起来,只晚上睡觉用,住个一两月是没问题的。
当然,茅房也是要的。张姨娘又说种地的肥料很重要,要早点开始囤,他们就顺便挖了个大粪坑,都安置在土坡下面,免得影响生活。
说起来张姨娘居然是他们家最懂种地的人,当然温月也懂些,毕竟她在第一个世界种过地,但其他人不知道啊。所以现在很多事都要询问张姨娘,比如这个农具怎么用,怎么开垦挖沟壑等,张姨娘也越来越有活力,经常主动提一些意见,连带着三哥也不整天闷着脸了。
二哥和三哥照旧每天去帮忙砍树,砍完又帮着做泥胚,想借砍刀的人越来越多,都来帮手,没几天就把兵丁们的房子地基打好,雏形也建起来了,不过泥胚和树还需要晾晒一段时间才能上墙。
二哥每天回来说他们怎么砍树的,怎么打地基的,又怎么做泥胚……
温月也去看了几回,那泥胚是用黄泥和模具做出来的,做好后非常方正,还要晾晒好几天,其实只差一个进窑烧制的过程就成为砖了。
她犹豫了一下,悄悄跟季父说,她以前看过一本书,上面有简单说砖的烧制方法,问季父要不要做。
季父刚开始很惊喜,后来又冷静了下来,说去找人商量一下。
季父和大哥一起,找了赵家人,还有一家也是人最多的何家人一起商量烧砖的事。
何家老爷子以前是太常寺寺丞,不过还没来的及流放就没了。都是老京城人,肯定不愿意住这种土坯房,听说能烧砖他们也高兴,但也担心官府不让,就商量着先做泥胚,等赵书吏来了再问问。
季家跟赵家何家统一了泥胚模具的尺寸,也开始做泥胚晾晒起来。
借到了砍刀,先把自己划定的开荒范围的几棵树都砍了,再挖出树根,又去别处运土回来填上坑。将地里的石块都捡出来,垒到季家选定的边界处,又拔出杂草,连根系也要刨除干净,最后再把所有板结的地都深翻一次,将土块细细的敲碎,就这么慢慢的整理出一片可耕种的地来。
家里这几天已经开垦了一小块地出来,温月就想先种些菜蔬来吃,家里的女人们很是同意,那就得去城里买些菜种了。
要买的东西其实很多,毕竟他们除了路上用的一点点行李,以及两个陶罐和几个木碗啥也没有。但因为没有屋子,买来没地方放就一直拖着,这次进城就想先买一些。
季父去和兵丁申请了进城的事,大家都很想去,特别是几个小不点,但是一说到要走两个时辰……想想还是算了,最后列了一堆急用的东西,由季父、大哥和温月三人去采购。
这边的集市还是挺热闹的,跟京城的规制相似,但东西稍有不同,甚至还多了不少异域的货物。
锅碗瓢盆桶、油盐酱醋茶、衣服鞋袜、布匹针线,甚至还买了一套简易的桌凳用来做餐桌,毕竟衣食住行,一大家子人,总不能每天都蹲着吃饭……零零总总,花了十几两银子才买齐家里列的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