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这金钱的巨网已织成多年,要想从这里面抽丝剥茧找到线索,要的便是足够长的时间。
但这不打紧,如今国库的钱足够支撑北境与紫庸打仗。
尹决明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如何让皇帝将收归入库的那些钱拨给尹家军。
至于那金钱蛛网的中心,他可以慢慢查,他等得起。
“陛下!”
严正在慕容翊的沉默中直起身,挺拔的身躯如同坚韧的老竹,他目光直视着上首之人,率先打破了这令人窒息的气氛。
既然群臣无人敢出头,那便由他这把老骨头率先打开一条路吧!
“自古以来,盐茶便属军备物资,走私茶盐者与走私军械无二差别,那十人连同家人敛财数年,也不知贩卖了多少茶盐出去。”
“先有贪污受贿,再有欺男霸女,逼良为昌,后又走私茶盐数罪叠加罪无可恕,按照我朝律例,那十人当处以满门抄斩!”
“陛下也可借此机会震慑百官,肃清朝野,还我朝堂一片清明。”
“我看不妥。”
孙有权一摆衣袖也直起身来,他淡淡瞥了眼严正,说道,“陛下,此案涉及人数众多,若当真满门抄斩,血染长街,怕是要引起百姓恐慌,且陛下刚登基不久,若此刻便斩首数百人之多,难免让人传出陛下暴虐弑杀的恶名。”
慕容翊看向他,两人视线无声碰撞,很快慕容翊绷紧的身体松懈下来,“哦?那丞相觉得该如何处置他们才更为妥当?”
孙有权拱手说道,“依臣之鉴,不若将其流放终身不得回京,以此既惩治了他们,也避免了斩首后太过血腥导致百姓恐慌,更不会因此污了皇上圣明。”
孙有权心中冷笑,待从他们口中得到那些东西的放置地点,流放路上山高水远、穷凶极恶,一不小心出了点意外导致他们意外身亡全军覆没,谁还能专程跑去查不成?
慕容翊目光微动,脸上怒色消散,说道,“既如此…”
“既如此,我看丞相还是不要说话的好。”
徐闻遇慢吞吞地直起身,恰到好处的音量刚好截断慕容翊的话。
只听他语气平缓地说道,“那十人平日为祸百姓,欺男霸女的事可没少干,祝大人呈上的折子尚未收回,孙丞相若不清楚,大可让陛下给你看看。”
徐闻遇抬眸看向孙有权,眸中无波无澜,丝毫没有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对着干的畏缩恐惧。
他们户部的人都有一股固执的,正义凛然的倔劲。
他虽语气平缓,但句句道出的都是百姓这些年在贪官污吏下的水深火热。
“陛下,其实早在祝大人向您提出查抄贪污受贿官员府邸之后,臣便已经开始四处调查,臣走访过那十位官员府邸近邻和附近百姓。”徐闻遇朗声道,“几乎无一例外,百姓们对他们已经怨声载道,甚至已经到了仇视的地步。”
“欺男霸女,逼良为娼,欺压百姓等罪证臣也已走访证实,并且臣亲自去过受害人家里询问情况,并从左邻右舍处得以证实。”
“他们所犯之罪不仅属实且周边百姓皆知,若非百姓们不敢与官斗,又怕报官后官官相护,最后不仅报官不成反而被报复累及家人,他们又怎会忍气吞声到如此地步?”
“说到此,其实也反应出这些年朝廷对百官的监管还不够,为官者滥用职权欺压百姓,百姓无处申冤有苦不能言。”
“如若不然,只怕即便没有祝大人这次的查抄,也有诸多百姓前去衙门与大理寺报案申冤。”
“由此可见,百姓对他们几乎到了深痛恶绝的地步,若陛下此次能公正审理,即便连斩十户也不会有人说陛下残忍,百姓们只会拍手叫好,称陛下为除恶扬善的明君。”
说到此处,徐闻遇又看向孙有权,目光带着些审视的意味,“倒是丞相大人,您无故为那十人开脱,怎么?难不成他们的钱财孙丞相也曾分过一杯羹?”
“不然孙丞相为何如此帮他们说话?”
那十人的家产中可是有贩卖私盐私茶的银子,孙有权哪里敢承这罪责?当即喝道,“简直一派胡言!”
“本相何时为他们开脱了?你休要污蔑本相清白!”
诸位大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冷汗淋漓地尽量降低自己的存在感,生怕这两人针锋相对下自己成了那倒霉冤魂。
孙有权脸色阴沉,“本相说的乃是实话,陛下刚刚登基,若又下此杀令,你们叫百姓如何看待陛下?自古以来,又有哪个皇帝在位时一次斩杀过这么多官员?”
“自古以来没有,那是已故先帝们没有遇到过如今这般情况,但若细究起来,贩卖私盐者,无论哪朝哪代都是斩首示众。”杜鑫语气铿锵,今日那十人决计不能让他们有任何开脱的机会。
“如今抓获这十人,说小了是贪图钱财贩卖私盐,说大了未必就不是团伙作战囤积军备企图谋反。”
“为了家国安定,如今陛下就是开一回先例又如何?”
“肃清贪官污吏,百姓们只会拍手叫好,自然也会称赞陛下一声明君。”杜鑫目光如炬,丝毫不惧怕孙有权那阴沉的目光。
他笑着看向孙有权,扬声道,“若孙丞相实在担忧,那便由大理寺写一份公告,告知百姓那十人所犯罪行,又让士兵在告示前连颂三日,如此,无论是识字的还是不识字的都能将此案判决的缘由知道得一清二楚。”
“百姓们知道了前因后果,便知陛下这是为民除害,如此,他们又如何会说陛下残暴?”
“杜侍郎说的没错。”宋禀居颔首,“只要将其罪行公布天下,百姓知其缘由,又如何会有人说陛下残暴?”
“相反,若此次就这样放他们一条生路,将来只怕会有更多的人走上贪污受贿私贩茶盐的路,到那时,恐又生灾祸。”
“陛下!”宋禀居高呼一声,又跪拜下去,“还请陛下将那十人斩首示众。”
严正同样高呼,“臣附议。”
杜鑫与徐闻遇对视一眼,连同清流一派的大臣们附和,“臣等附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