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0
赵文远更是神色复杂,他原本以为,自己的治国策论已是炉火纯青,无人能及,却不料白安秋这超越古人思想的策略更胜一筹,虽然难以实现,但不得不承认,这样执行下去,琉金朝定会迈入另一个篇章,以一篇策论,将自己彻底比了下去。
十位大学士也是面面相觑,他们之中不乏饱学之士,却也从未见过如此精妙绝伦的策论。
虽然他们不太苟同白安秋中的收回过剩土地,这无疑是伤害到太多阶级的利益。
但其他策论,却不无道理。
条条治国,条条致富。
片刻之后,场中有人沉吟,发出一阵掌声,随之,又有几人跟着拍手叫好,李环宇怒瞪了一下这群公然站队鼓励白安秋的大学士,赵文远面露难色,他虽然是李环宇的人,但他更是琉金朝的大臣,对白安秋这番策论还是认可大部分的,于是也跟着起身,向白安秋行礼,“白爵爷真乃大才也!这番策论旷世不出,吾等佩服之至!”
赵文远此时语气中再无半点挑衅之意,满是敬佩与激动。
赵文远这一番由衷赞叹,场中气氛顿时微妙起来。
白安秋淡然一笑,拱手回礼,神色谦逊,未有丝毫自得,仿佛方才那番石破天惊的策论不过是信手拈来,不足挂齿。
这份从容不迫,更让这位天武朝爵爷,琉金朝准驸马爷添了几分超凡脱俗的气质,让在场众人暗暗称奇。
反观琉金摄政王李环宇,脸色阴沉得仿佛能滴出水来。
今日这文试若被白安秋独占鳌头,不仅自己的权威会受到严重挑战,更可能动摇他在朝中的根基。一念及此,李环宇眼中闪过一抹狠厉,决定亲自出手,以“时评”一题,考校白安秋的洞察力与应变能力,他已经不信任赵文远等人,企图依靠自己挽回颓势。
“诸位爱卿,文试已至尾声,本王欲亲自出一道‘时评’之题,以观诸位对时局的见解。”李环宇的声音低沉而有力,回荡在大殿之中,让人心生威严胆颤。
他缓缓踱步至大殿中央,目光炯炯,直视白安秋,“白爵爷,你意下如何?”
白安秋自然不惧。
“你要出便出,我白安秋都接着。”白安秋微微点头,神色依旧平静如水。
李环宇嘴角勾起一抹冷笑,心中已有了计较,“好!本王之题乃:近年来,北疆边境屡遭蛮族侵扰,边民苦不堪言,国库亦因连年征战而空虚。试问,如何在不增赋税、不动民力的前提下,有效抵御外敌,保境安民?”
此题一出,大殿内顿时陷入一片沉寂。
众人皆知,这几乎是一个无解之局,当前长乐公主便是被派往边疆处理这些事宜。但朝堂给的支持又微乎其微,甚至对外宣称,处理不好此事,便不可回归王宫。
变相将其“软禁”在北疆之地。
既要保卫边疆避免蛮族袭扰,又要避免加重当地百姓负担,实乃两难之选。赵文远等人面露难色,心中暗自为白安秋捏了一把汗。
然而,白安秋只是略一思索,便从容开口:“摄政王之题,实则关乎琉金朝国计民生,本爵以为,解决之道在于‘智取’而非‘硬拼’。”
“哦?”李环宇饶有兴趣地看着白安秋,一脸期待。
虽说在考校白安秋,但目前“时评”这题,也是当今琉金王朝所遇到的困题。
李环宇虽然对权利极度渴望,但他也明白,不处理好这些难题,就算自己坐到了琉金朝皇帝的位置,边疆朝野内外不稳,也是寝食难安。
众大臣亦是如此。
他顿了顿,继续道:“首先,可加强边防建设,利用地形优势,构建坚固防线,同时训练精锐部队,提高战斗力,做到以少胜多。其次,发展间谍网络,深入敌后,扰乱其部署,削弱其力量。再者,加强与周边友好国家的联盟,形成合力,共同抵御外敌。最后,也是最为关键的一点,发展国内经济,提升综合国力,使敌人望而生畏,不敢轻举妄动。”
“至于民生方面,可推行屯田制,鼓励士兵与百姓参与边疆开发,既解决了粮食自给问题,又促进了边疆地区的经济发展,一举两得。同时,设立边疆教育基金,提高边民文化素养,培养本土人才,从根本上增强边疆的自我防御能力。”
众大臣:一脸茫然
李环宇:似懂非懂。
整体:???
白安秋一番话,条理虽然清晰,逻辑也十分严密,既有战略高度,又兼顾民生细节,但是很多人不解,随之,白安秋又解释了一番,让在场众人眼前一亮,就连李环宇也不得不暗暗点头,心中虽有不甘,却也不得不承认白安秋的才华,的确有望解决北疆之困境。
“好一个‘智取’而非‘硬拼’!”李环宇勉强挤出一丝笑容,语气中却难掩失落,“白爵爷之策,确有独到之处,本王佩服。文试三题,白爵爷皆能从容应对,才华横溢,身为我琉金朝驸马爷,实乃我琉金朝之幸事!”
李环宇和白安秋并非死敌。
只是有人让他除掉白安秋。
此时的李环宇甚至萌生了一种想要收编了白安秋的冲动。
他对权利极度渴望,同时也对人才极度渴望,白安秋如此大才,天武朝不容他,他琉金朝为何不可留下他,让他为琉金效力,为自己卖命。
想到这里,李环宇内心一个想法的种子悄然种下。
就连摄政王都夸赞白安秋了,作为大臣,又岂会听不懂其中含义,瞬时间大殿内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就连原本对白安秋有所保留的大学士们也纷纷投来赞许的目光。
白安秋以一己之力,连下三城,拿了文试胜利,今日之事传出,白安秋必然轰动整个琉金朝野,威望风头无两。
而李环宇,虽然心中愤懑难平被白安秋赢了三场,面子有些挂不住。却也明白,今日之败,非战之罪,乃是白安秋之才,实在难以匹敌。
他暗暗发誓,日后定要寻机扳回一局,收了这白安秋。但眼下,也只能暂时隐忍,静待时机。
随着文试的尘埃落定,大殿内的气氛并未因此平息,反而因即将到来的武试而更加紧张。琉金朝的文官群臣们虽已见识了白安秋的才情,但那些武将对白安秋可是恨之入骨。不仅仅是他先前一人在大殿之中险些大开杀戒,更重要的是两年前,白安秋在东洲城外,将他们琉金朝的大军打得溃不成军。
老元帅耶律楚更是命丧当场。
出了文昌殿,琉金朝的武将摩拳擦掌,恨不得马上就和白安秋较量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