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们,今天咱们要一起探索一个超级有意义的汉字——“义”。这个字呀,就像一颗闪闪发光的星星,在咱们中国的传统文化天空中特别耀眼呢。
在很久很久以前的商朝末年,有两位非常了不起的人,他们是兄弟,哥哥叫伯夷,弟弟叫叔齐。那时候,商朝的统治变得很糟糕,周武王率领大军准备推翻商朝。当周武王的军队经过的时候,伯夷和叔齐就站在大军前面。他们觉得,周武王这样做是以下犯上,不符合他们心中的“义”。因为在他们看来,臣子不应该去攻打君主,哪怕这个君主有些不好。
于是,他们就拉住周武王的马缰绳,劝他不要出兵。可是周武王并没有听他们的话,还是继续前进,最终推翻了商朝,建立了周朝。伯夷和叔齐呢,他们觉得自己不能吃周朝的粮食,因为这违背他们心中的大义。于是,他们就跑到首阳山上,靠采野菜为生。最后呀,他们就这样饿死在首阳山上了。
小朋友们,伯夷和叔齐的故事虽然听起来有点悲伤,但他们为了自己心中的“义”,宁愿放弃生命,这是多么伟大的担当呀。他们觉得有些事情是必须要坚守的,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这就是“义”的一种体现。
小朋友们,在春秋战国时期,还有一个很震撼人心的故事呢。
那时候,晋国分成了好几个大家族,其中智伯瑶是一个很有势力的人。他有一个家臣叫豫让。智伯瑶对豫让非常好,把他当作自己的心腹。
可是后来,赵襄子联合其他家族把智伯瑶打败了,还把智伯瑶的头盖骨做成了酒杯。豫让知道后,非常愤怒,他觉得赵襄子这样做太残忍了,而且他对智伯瑶有知遇之恩,他必须要为智伯瑶报仇,这就是他心中的“义”。
豫让为了能够接近赵襄子,做了很多准备。他先是改变自己的容貌,把漆涂在身上,让皮肤长满癞疮,又吞下木炭让自己的声音变得沙哑。他就这样伪装成一个乞丐,在赵襄子必经的桥下等待机会。
有一天,赵襄子骑马经过这座桥,马突然受惊了。赵襄子就说:“这一定是豫让在这里。”于是让人把豫让找了出来。赵襄子很佩服豫让的忠义,但是他也不能放过豫让,因为他知道豫让一心想要杀他。豫让知道自己没有办法完成复仇了,就请求赵襄子让他刺一下衣服,就当是为智伯瑶报仇了。赵襄子答应了他。豫让刺完衣服后,就自杀了。
小朋友们,豫让为了报答智伯瑶的恩情,不顾自己的生命危险,这种为了“义”而勇敢担当的精神是不是很让人敬佩呢?
小朋友们,接下来这个故事就更有名啦。
在战国末期,秦国非常强大,一直在攻打其他的国家。燕国是一个比较小的国家,燕国的太子丹很担心燕国也会被秦国灭掉。于是,他就想了一个办法,找一个勇士去刺杀秦王嬴政。
这个勇士就是荆轲。荆轲知道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任务,几乎是有去无回。但是他觉得如果能够阻止秦国的侵略,保卫燕国,这就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这是为国之大义。
荆轲出发前,做了很多准备。他带着燕国的地图和樊於期的首级(樊於期是一个叛逃到燕国的秦国将军,他为了帮助荆轲自愿献出首级)。荆轲的好朋友高渐离也来为他送行。在易水河边,高渐离击筑,荆轲就唱着:“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那场面可悲壮了。
荆轲到了秦国的宫殿,把地图献给秦王嬴政。当地图慢慢展开的时候,藏在地图里的匕首就露了出来。荆轲拿起匕首就向秦王刺去,可是秦王嬴政很机灵,他绕着柱子跑,最后荆轲没有成功,反而被秦王的侍卫杀死了。
虽然荆轲刺秦王没有成功,但是他为了燕国的安危,勇敢地去做这件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事情,这种为了国家大义而勇于担当的精神,一直被人们传颂呢。
小朋友们,你们一定听说过关羽关云长吧。他可是三国时期非常有名的英雄呢。
关羽和刘备、张飞在桃园结义,他们发誓要同生共死,一起匡扶汉室。关羽对刘备那可是忠心耿耿,他的这种忠诚就是一种“义”。
有一次,曹操打败了刘备,关羽为了保护刘备的两位夫人,就暂时投降了曹操。曹操非常欣赏关羽,给他很多金银财宝,还封他为汉寿亭侯。可是关羽心里一直想着刘备,他说:“我知道曹公对我很好,但是我和刘皇叔有过誓言,我不能背叛他。”
后来,当关羽得知刘备的消息后,他就毅然决然地带着两位夫人离开曹操,去寻找刘备。曹操的人想要阻拦他,可是关羽过五关斩六将,毫不畏惧。
关羽在战场上也是非常讲义气的。有一次,他在和黄忠交战的时候,黄忠的马突然失蹄摔倒了。关羽并没有趁机杀了黄忠,而是让他换马再战。因为关羽觉得在公平的情况下战斗才是有“义”的。
小朋友们,关羽的这些行为都体现了他义薄云天的品质,他对朋友的忠诚,对战斗公平的坚持,都是“义”在他身上的展现呢。
小朋友们,三国时期还有一位充满智慧又非常忠义的人,那就是诸葛亮。
诸葛亮本来是一个住在隆中,过着悠闲自在生活的人。但是刘备听说他很有才华,就三次到隆中去拜访他,请他出山相助。诸葛亮被刘备的诚意所打动,他觉得刘备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而且刘备想要兴复汉室,这是一件正义的事情。于是,诸葛亮就答应了刘备,出山辅佐他。
诸葛亮对刘备忠心耿耿,他为刘备出谋划策,帮助刘备建立了蜀汉政权。刘备去世后,诸葛亮又受刘备的托付,辅佐刘备的儿子刘禅。他为了蜀汉的江山社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他曾经多次北伐中原,想要恢复汉室的统治。虽然北伐的过程非常艰难,但是诸葛亮从来没有放弃过。他的这种行为,一方面是为了完成对刘备的承诺,这是对朋友的“义”;另一方面,他也是为了兴复汉室这个他认为正义的事业,这是一种更高层次的“义”。
小朋友们,在南宋末年,有一位非常伟大的民族英雄,他叫文天祥。
那时候,元朝的军队攻打南宋,南宋的江山岌岌可危。文天祥组织军队进行抵抗,他一心想要保卫自己的国家。可是,南宋的力量太弱小了,最终还是被元朝打败了。
文天祥被元朝的军队俘虏了。元朝的皇帝很欣赏文天祥的才华,想要让他投降,为元朝效力。可是文天祥坚决不从,他说:“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他觉得自己是南宋的臣民,不能背叛自己的国家,这种对国家的忠诚就是他心中的“义”。
文天祥在监狱里度过了很长时间,他遭受了很多折磨,但是他始终没有改变自己的信念。最后,他英勇就义。他的这种浩然正气,为了国家大义而宁死不屈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小朋友们,我们讲了这么多古代关于“义”的故事,那“义”在我们现代生活中有什么体现呢?
在学校里,如果有同学遇到了困难,你主动去帮助他,这就是一种“义”。比如说,有同学忘记带文具了,你把自己的文具分给他用;有同学在学习上遇到难题了,你耐心地给他讲解,这都是在做有“义”的事情。
在社会上,如果看到有人欺负弱小,你能够勇敢地站出来制止,这也是“义”。就像那些勇敢的警察叔叔,他们为了保护大家的安全,不怕危险,这就是他们的职业“义”务。
还有,当我们的国家遇到困难的时候,比如发生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很多人都会伸出援手。那些医生、消防员、志愿者们,他们不顾自己的安危,奔赴灾区去救援,这也是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大义而担当。
小朋友们,通过这些有趣的历史故事,我们了解了“义”这个字背后深刻的道德内涵。
从伯夷、叔齐到豫让,从荆轲到关羽、诸葛亮,再到文天祥,这些历史名人用他们的行动诠释了“义”的不同方面。“义”可以是对信念的坚守,对恩情的报答,对国家的忠诚,对朋友的信任等等。
在现代生活中,我们也要传承这种“义”的担当。不管是在小事上还是大事上,都要做一个有“义”的人。这样,我们就能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让“义”这颗星星在我们的生活中永远闪耀。希望小朋友们都能成为像这些英雄一样有担当、有“义”的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