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正轩交代完,就又去了旁边的钢厂。这时,水井已经建好了,他想着晚点再安装个抽水泵,就能保证生产生活用水了。炼钢炉的地基也按照刘正轩的要求,用粘土和石头压得非常结实。刘正轩找到刘为民,笑着说:“村长,上次给您的图纸呢?”
刘为民像宝贝一样从怀里小心翼翼地拿出图纸,交给刘正轩。刘正轩接过图纸,铺在地上,认真地给刘为民讲解:“这里要建一个大的炉子。用黏土和石粉反复捶打做成砖坯,再砌成一个像桶一样的外壳,要八尺高,六尺宽。炉子砌好后,用黏土和石头粉末混合后抹在炉壳里面。咱们要建四个这样的炉子。”
接着,刘正轩又给刘为民详细地讲解炉子底部的风道结构、风箱位置、进料口和出料口的位置结构。他说:“现在没有煤炭,可以先用木炭当燃料,通过鼓风系统也能让木炭充分燃烧达到温度要求。”刘为民一边听,一边对着图纸,把所有都弄明白了,然后就去安排村民干活。
炼钢必须要打造坩埚,这就需要用到石英砂。刘正轩马上想到了之前发现的石英矿。回到家后,刘正轩让管家找七八个强壮的人,带上工具和背篓一起去采矿。因为先只做四个坩埚,用不了太多石英矿,几个人忙了差不多两个时辰。刘正轩估计了一下,觉得差不多够了,就带着众人回村。
到了砖窑厂,把采来的石英矿都卸下来,让众人各自回家去忙。随后,他又安排砖厂的村民把粘土和石英先打碎,按照他给的比例混合均匀,再加水做成胚体,放在露天的地方晾干。刘正轩和村民在砖窑厂一起吃了午饭,午饭后,等胚体都干了,他安排村民把它们放进砖窑里烧制。把这些都忙完后,刘正轩才拖着有点累的身体回家。
到家后,刘正轩休息了一会儿,管家就按照他的吩咐把两个木匠和来福都叫了过来,一起去铁匠刘为浩家。
刘为浩这时正在家里乘凉,看到刘正轩等人来了,赶紧起身,脸上满是笑容,说:“正轩来了,上次你说的水池都已经全部做好了。”说完,他就叫两个儿子去后院把水池抬出来。
刘正轩也笑着回答:“刘叔辛苦了,您最近忙不忙?”
刘为浩笑着回答:“正轩要是不给我安排活儿,我就在家闲着啦。”
刘正轩接着笑着说:“刘叔,村里我正在建钢厂,要不您带着正豪、正辉去钢厂帮我打造精钢怎么样?”
刘为浩听了,心里想着带着两个儿子去钢厂干活不错,而且他也好奇钢厂是什么样子,就笑着说:“正轩,要不我先去看看情况?”
刘正轩笑着说:“村长正带着村民在建厂呢,刘叔您想去看,随时都可以。要是决定去钢厂做事,正豪、正辉跟着您炼钢,你们一家三人一个月给二十两工钱。”
刘为浩听了,心里美极了,正在搬水池装车的刘正豪、刘正辉,听到这话也高兴得不行。
等水池装完车,刘正轩向刘为浩告辞,带着两个木匠去镖师营地安装水泵。
镖师营地已经建好,不需要装修,只等过几天用石灰把墙壁刷一遍就全部完工。这两个木匠之前已经装过一次水泵,这次又有图纸,不需要刘正轩在旁边指导,他们也把活儿干得很好。
刘正轩回到家中,只见刘为宗正坐在堂屋里。此时县城的酒楼已然完工,施工队在家歇息了整整两日。刘正轩面带笑容地对刘为宗说道:“爹,擂台赛很快就要开始了,找到镖师之后,往后就要开始运输咱家的货物进行售卖啦。”
刘正轩接着又说道:“爹,您看村里到县城的这条路着实不好走,我琢磨着先把这路修一修,就先从村里这头开始。”
刘为宗笑着问道:“你打算怎么修,又安排哪些人去修呢?”
刘正轩笑着回答:“爹,我想让施工队用水泥来修路,具体的办法我会教给他们。咱们现在先去瞧瞧路段,回来画好图就能开工。”说完,他带上纸笔,和刘为宗一起出了门。
来福驾着马车,载着两人一路前行去查看路段。一路上,两人不时地下车查看,刘正轩认真地做着标记,还跟他爹不停地商量着。就这么走走停停,经过一番仔细的察看,总算结束了。随后,他们坐着马车回到家中。
一到家,刘正轩就对他爹说道:“爹,您去找二叔,让施工队明天就开始挖基础,让爷爷奶奶再去招点人,修路人多不管饭,工钱一样,二十到五十岁不分男女都收。”而他自己则安排两个木匠去打造一些修路要用的工具,然后便开始专心画图、写简单的施工计划。
第二天,天刚亮,刘正轩就早早起了床,和他爹吃过早饭后,一起出门前往村口。到了那里,只见刘为祖已经带着众多村民在那等着,修路虽然不管饭,村里没事做的差不多都来了。
晋朝可没有前世那种重型车辆,修个十公分厚的路面就能用很长时间,而且只要有能让三辆马车并行的宽度就足够了,所以这工程量比起前世少了很多。刘正轩向众人仔细交代了相关事宜,大家便热火朝天地干起活来。
由于是半幅半幅地修路,而且参与的人多,还不到一个时辰,地基就整出了很长一段距离。刘正轩见此,马上安排一半人去运输水泥、砂、石子。好在砂、石子在村头河边都能找到,不一会儿,就运来了不少材料。刘正轩接着安排村民们按照他指定的比例把这些材料搅拌均匀,然后开始浇筑路面。
事先做好的木模也已经支好,等混凝土浇筑完,刘正轩又手把手地教村民们用专门做好的工具进行振捣,让其密实、整平,最后分两次抹平收光。
他还让村民们每隔六七米就挡上一块薄薄的木板,以此来防止日后路面热胀冷缩而断裂。刘为宗兄弟俩还有挑选的修路组长一直全神贯注地看着,认真学着、记着。
等到浇筑的路面干得差不多了,刘正轩又指导村民们将表面抹平。就这样,一半人整理地基,一半人浇筑路面。仅仅一个上午的时间,就修好了几百米的路。在晋朝修路,又不用修建排水设施,修路的工艺非常简单。刘为宗兄弟俩和那组长都学会之后,刘正轩就让他们按照既定的计划施工,还叮嘱他们,一天后拆木模,已修好的路面要洒水养护七天。自己则放心地走了。
刚到家,还没来得及喘口气,管家就匆匆跑来汇报:“少爷,绣娘们说衣服都做好了。”
刘正轩听了,脸上露出笑容,说道:“刘叔,你去把我娘、我大嫂请到前院,再让那些绣娘们也都去前院。”
不多时,前院宽敞的正厅里,阳光透过雕花的窗户洒下来,形成一道道灿烂的金色光线。穿着各色旗袍的绣娘们整齐地排成一排,静静地等着。
那红色的旗袍,就像一团热烈燃烧的火焰。穿着它的绣娘,身姿挺拔,面容美丽,只是眼睛里带着一点不易察觉的紧张,但更多的是被旗袍赋予的独特光彩,整个人显得明艳动人。淡粉色的旗袍穿在另一位绣娘身上,那柔和的颜色仿佛把她整个人都包裹在了一片温柔的霞光里。她轻盈地走着,旗袍的下摆开得不高,却像花瓣一样轻轻地飘动,尽显温婉之态。穿着淡蓝色旗袍的绣娘,宛如从画里悠然走出来的仙子,那淡雅的颜色与她清新脱俗的气质完美融合,让人眼前一亮。深蓝色旗袍的绣娘散发着一种成熟的韵味,她举手投足之间,每个动作都显得那么优雅大方,韵味十足。墨绿色旗袍的绣娘端庄地站着,身姿笔直,像是一棵在岁月中沉淀的苍松,透着沉稳与大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