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胜曼亲睹大唐军队之威猛战力,心中不禁涌起万般崇拜之情。
暗自思忖道:怪不得大唐能于隋末那乱世之后,如此迅速地恢复元气。
这中原王朝果真是人杰地灵之所。观其军容严整,将士骁勇,将帅睿智,实乃天朝上邦之气象。想那山川灵秀之地,方能孕育如此众多之英豪,成就这般惊天动地之伟业。
金胜曼眼望大唐军阵,神色间满是敬仰与叹服。
在成功击退高句丽与百济之伏兵后,金胜曼于前引领,携着苏定方等人踏上前往新罗国都金城之途。
只见那金胜曼身姿婀娜,骑于骏马之上,衣袂飘飘,宛如仙子指路。
苏定方等人紧随其后,马蹄声声,旌旗猎猎,队伍浩浩荡荡,一路尘烟四起。所经之处,山川为之增色,风云亦为之动容。
大唐军队现身于新罗之事,如风一般迅疾传遍了高句丽与百济。
此讯传来,令两国之王皆心神一颤,面色惊变。
于那王宫大殿之上,二王皆满心狐疑,暗自揣度:大唐此番,莫非是要插手其间?那眉头紧锁,目光中满是忧虑与惶恐,心中似有千般思量,万种纠结。
在高句丽国都平壤城中,高建武于王宫之内焦急万分,来回踱步不止。
其心中暗忖:高藏与泉盖苏文为何办事如此不力?竟致大唐出兵,且还是这般神不知鬼不觉地抵达了新罗。
只见他双眉紧蹙,面色阴沉,额上青筋隐现,恼怒与忧虑交织。
那华贵的王袍在他急促的步伐间摆动,仿佛也在诉说着主人内心的焦躁不安。
不止是高建武这般心焦,百济国王扶余义慈亦是满心忐忑,难以安宁。
现今大唐军队如天降神兵般现身新罗,谁能知晓其后是否会有更多的唐军接踵而至?
思及此处,扶余义慈在其王宫之中坐立难安,神色惶惶。其双目失神,眉头深锁,那原本端坐在王座之上的身躯微微颤抖,心中似有千重浪涌,万缕愁绪。
苏定方引领着北境都护府之浩荡大军抵至金城之后,遂令众军于金城外安营扎寨。
唯苏定方一人,跟随金胜曼步入金城,以面见那善德女王金德曼。
但见城外营帐连绵,旌旗蔽空,军威赫赫;城内苏定方步履从容,神色坚毅,与金胜曼一同穿街过巷,直奔王宫而去。
薛礼与裴行俭身披坚甲,手执锐器,率领着亲信之兵卒巡行营寨。只见二人威风凛凛,英姿飒爽,甲胄在斜阳余晖的映照下熠熠生辉。
薛礼目光如炬,洞察着营中每一处细微之处;裴行俭神色肃穆,步履沉稳,其身姿恰似山岳般凝重。
亲兵们亦个个精神抖擞,紧跟其后,步伐整齐,手中兵刃紧握,戒备森严,守护着营帐的安宁。
金城王宫内,善德女王闻得大唐天兵前来襄助新罗之讯,心中顿觉安定许多。想这些年来,殚精竭虑,苦心筹谋,诸多付出,总算未曾白费。
只见女王端坐于王座之上,眉梢眼角微露欣慰之色,那端庄容颜间的忧虑稍稍舒缓,轻舒一口气,似是心头巨石终于落下。
往昔种种艰辛,今朝终得一丝慰藉,只盼此番能借大唐之力,保得新罗太平昌盛。
不多时,金胜曼便携身披锃亮盔甲之苏定方,来到了王宫那庄严肃穆的朝会大殿。
大殿之中,新罗群臣云集,皆屏息以待。
善德女王金德曼正端坐在那尊贵无比的王位之上,目光灼灼,凝视着来自大唐的这位威风凛凛之将军。
只见女王仪态端庄,凤目含威,头戴华冠,身着锦袍,周身散发着王者之气。
苏定方则昂首挺胸,步伐沉稳,盔甲闪耀着冷冽之光,眉宇间透着英武豪迈之态。
“大唐北境都护府副大都护苏定方,见过新罗善德女王。”苏定方双手抱拳,微微躬身作揖,其声洪亮如钟,在这王宫朝会大殿之中回响。
只见他身姿挺拔如松,目光坚定似星,神情庄重而不失礼数,尽显大唐将军之风范。
“苏将军不必多礼,此番前来新罗,辛苦你了。”善德女王金德曼缓缓开口,其言语温婉,声如莺啼,既给足了大唐颜面,亦未失了一国之主的雍容气度。
只见女王朱唇轻启,贝齿微露,面上带着和煦之笑,那目光中满是诚挚与感激,端的是仪态万千,尊贵非凡。
双方一番寒暄过后,善德女王金德曼轻启朱唇,对苏定方开口问道:“不知苏将军此番前来,带了几何军士?”
其声轻柔,却又不失庄重,美目流盼,满含期许与关切。
此刻的女王,神色端庄,坐姿优雅,华服加身更显尊贵之态,虽有问询,却无急切之态,尽显王者之沉稳。
“带来五千之数。”苏定方神情平淡至极,缓缓而言,言语之间充满了自信。
只见他身姿伟岸,目光炯炯,那平静的面容之下似有汹涌的豪情暗藏,声若洪钟,坚定有力,仿佛这五千军士在他眼中便是无坚不摧的钢铁之师,定能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善德女王闻得五千此数之后,心中不禁泛起些许失望之意。虽说大唐军队向来作战勇猛,然五千之数于如今这硝烟弥漫之战场,怕是难以起到多大效用。
只见女王蛾眉微蹙,眸中忧虑之色渐浓,轻咬朱唇,暗自思忖:如此兵力,面对敌众我寡之困局,又当如何破敌制胜?
这时候,金胜曼莲步轻移,上前一步,开口说道:“王上,这五千唐军战斗力实不可小觑。前几日我等刚刚抵达边境,便遭高句丽和百济的伏兵伏击,敌方足足有数万之众,然却并非这五千唐军的敌手。”
只见金胜曼面容坚毅,美目含光,话语掷地有声,似要将那激烈战况重现于众人眼前。
新罗的群臣听完金胜曼的此番讲述之后,皆不禁倒吸一口冷气。个个面面相觑,神色惊愕。
心中暗自惊道:大唐的军队竟是如此威猛的吗?仅仅五千之数,便能转守为攻,击退了数万高句丽和百济的伏兵。
只见众臣交头接耳,低声议论,目光中满是难以置信与叹服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