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伟踉踉跄跄的来到了城中的将军府里,急火攻心的他恨不得吐出一口血来。他心里清楚这个时候一旦幼狮城被攻破,那么只剩往北狄跑这一条路了。他和东州军高层将领的家眷们都还在湛州,因此追随他的人肯定不会太多。亲兵们都垂头丧气的侍立在一旁,而少数几个将领也沉默不语,气氛一时间显得相当压抑。
“将军,东门、西门的守军听说南门被攻破,纷纷弃械投降了!”一名从西门跑回来报信的东州军校尉又带来了噩耗,听得周围众人又是一阵惊慌。
“罢了,壮士断臂还能保住性命。尔等随我往速往北门撤离。”张伟说着,也顾不上众人或惊讶,或躲闪的眼神。他纵身上马带着一些死忠朝着北门飞奔,至于剩下的人,那就自求多福吧。张伟一走,本来就没剩下多少斗志的东州军随即开启了大规模投降模式。不到一个时辰,便有接近五千名东州军将士向北军投诚。夏侯礼让徐进把这些人先关押在幼狮城的临时军营里,又在城外四门都安排了近千人驻守。忙完这些后他开始给天命帝写奏折,这次好歹不辱使命,在最短的时间里攻破了幼狮城。
幼狮城失守后,通州和淮州的一些忠于燕国的东州军余部立即进行了易帜。而湛州作为东州军的大本营暂时没有消息,虢州则因为有南阳军驻守情况复杂稍显混乱。不过无论如何,张伟之乱作为这个时代昙花一现的浪花注定是要消逝了。
燕国天命帝在收到捷报之后只是冷哼了一声,连一道嘉奖的旨意都没有下。而朝中的大臣则开始为了东四州的任职人选明争暗斗。最终决定由燕国老将,果毅上将军史德赶往通州幼狮城收编东州军降兵并负责攻略湛州;夏侯礼的北军即刻撤回边境防备北狄人。虢州的南阳军则由礼部和兵部派专员前往犒军,争取让他们早日撤离,明州的话,指望南阳吐出来怕是不大现实了。
北狄人没想到自己还在路上张伟这个废物就坚持不住了。他们草草派出了一个千人队前往接应后,其余的人也开始后撤。这里地形崎岖,对骑兵来说简直是噩梦。反正已经尽力了,谁叫张伟的东州军太不争气了呢?
南阳王朱平倒是对夏侯礼大破东州军这件事颇感振奋,因为一旦北狄拿下了燕国的东四州,那么南阳这边就不得不直面北狄军了。如今燕军还好端端的挡在前面,己方又得到了明州,甚至虢州的大量存粮都攥在手中了,显然是这次行动最大的赢家。心情大好的朱平重重赏赐了左将军梅展,给了他一个灵武侯的爵位。至于立下大功的赵锋,他先是让内侍作为钦差前往抚慰,然后又召集内阁诸位重臣商议怎么给这员骁将加官进爵。
南阳这些年来拓地千里不说,负责军战事宜的武阁地位也大大提高。原先的八镇现在早已变成了十一镇,高级将领的数量更是差不多增加了一倍。不过即使如此,南阳朝中还是认为这种旧有的军镇模式亟需改进,尤其是在这天下四分五裂的时候,人马粮草的调动都应该更高效才行。而南阳之前的八镇如今多数已在国中腹地,因此重新整编势在必行,随着这次赵锋一举拿下明州逼退东州军,大将军朱明认为可以即刻开始这个酝酿已久的计划了。
南阳现有四州两京。分别是南面的海州、中部的新州、西部的西州和东部的东州,另外还有旧都神京和新都新京。十一座军镇则分散于四州之中,各军镇不属于州牧管辖而直接听命于武阁。赵锋的石码头镇、李毅的玉林镇和黄帅的安雅镇好歹还在边境,另外八个镇除了襄河镇和河口镇形式上是在东部边境和南部边境之外,剩下的六个镇现在都差不多混成了内卫军。镇东、镇西、镇北三位高级将领更是全都不在一线,导致边境缺乏真正意义上的统帅。针对这些问题,朱明提出了将长期无战事且离边境较远的石梁镇、宣武镇和赤旗卫裁撤,同时在东州北部设立由镇东将军坐镇的武州,西州北部设立由镇西将军坐镇的定州、新州北部设立由镇北将军坐镇的胜州的计划。这三个州虽然是州,但最高长官却是四镇级别的将领,管辖的区域相对于之前的军镇也扩大了很多。对此宰相常鹏也没什么意见,毕竟之后还要出兵攻伐,那么自然是怎么方便怎么来。原镇西将军马柏于一年前去世,上个月武阁令镇东将军陆云接任,这次就由他前往新设的定州,定州不仅包括安雅镇,还有西州原先六分之一的地盘;而胜州则相对简单,由镇北将军朱烈直接前往接管就行了;比较麻烦的是武州。目前燕国和南阳还在为虢州的归属扯皮,南阳这边希望就算不能一口气吃下虢州,但至少要吃下一半,这样一来武州军的粮草供应就不成问题了。可燕国也不是傻子,他们表示最多只能把南阳军缴获的军粮相让。对此朱平态度强硬,反正自己这边的将领能打,他还怕个锤子。而天命帝也则已经有点不耐烦,他对虢州的得失并不在意,只是认为北军在大胜之后越来越不把自己放在眼里,再这样下去,燕国的江山就危险了。
在礼部能臣干吏们的努力下,虢州南部终于被南阳给吞并了,因此新设的武州就攘括了原先燕国的明州和虢州大部,同时还包括石码头镇。镇东将军一职由右将军罗桓接任。之前武阁中四镇将军和四方将军是平级的,但现在四镇将军的地位略略高于四方将军,对于年过六十的罗桓来说,就任镇东将军也是一种晋升。至于被南阳武阁裁撤的三镇,石梁镇由新州接收,宣武镇由西州接收,赤旗镇则由东州接收。三位镇将一人入兵部,一人入司马府,作为宿将的原宣武镇玄甲卫镇将唐方则升任右将军。他不仅是一人赴任,还把玄甲卫里的五千精锐都带到了新京城里,这下禁卫军的实力也有了一个明显的提升。
在四镇四方将军之下,九大镇将之上,南阳武阁又新设立了四安将军这一职位。分别是安东将军、安西将军、安北将军和安南将军,品级正三品,略高于镇将的从三品。朱平把南阳第一任安东将军这个职位授予了赵锋,同时任命黄帅为安西将军。安北安南两个职位暂时空缺。四安将军作为四镇将军的副手,地位高于镇将。最令人眼红的是,赵锋黄帅此次不仅成了四安将军,两人还都获得了爵位。赵锋被封为威远伯,黄帅被封为靖边伯。虽然两人的爵位都不高,但对于继位以来就没封几个爵位的南阳王朱平来说,这已经是很罕见的信任和重视了。在南阳一旦被封了侯爵以上的爵位,那么就可以说混成贵族了。和燕国不同,这边的爵位自开国以来就是世袭罔替的,也不会逐代降级。虽然伯爵是公侯伯三级里面级别最低的,但在现今的南阳也不过才三十多家。按这个节奏,过不了多久赵锋和黄帅就要把家搬到新京城南了。
由于这些年玉林镇这边的战事极少,兴武卫伏波将军李毅既没晋升也没封爵。不过王上却一道旨意把他调入了新京的司马府,担任的还是负责和王城司联络的枢密使,品级正三品。明眼人看得出来,朱平对和他一起经历北斗之乱的几个青年战将都不是一般的信任,只要再多一点时间,李毅的爵位那也是板上钉钉的。
南阳这边的变化让整个国家的战争机器更加高效,边军和禁卫军士气高昂,不少青年将领都渐渐脱颖而出。可惜的是中间隔了一个大燕国,否则朱平真想亲征北狄和那个什么阿马德王一决高下。新设的武州、胜州和定州都入驻了大量人马,对外则称武州军、胜州军和定州军,只是战斗力需要进一步的操练和实战才能慢慢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