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锋此次升任金吾将军可以说是实至名归。明眼人都知道,在同夏国的交战中要不是他先破敌于龟山,后来又在应山城下和李毅一起力挽狂澜的话,南阳军恐怕只会落得个全军覆没的下场。夏军战死的李强李剑两员大将要么直接死于赵锋之手,要么是被其麾下将士击杀,甚至连夏王李力都给赵锋当阵给逼退了。所以上至南阳王朱平,下至南阳援燕军的普通士卒,都对赵锋的首功毫无异议。李毅黄帅同样也是大战的重要功臣:李毅在关键时刻出兵增援,成功的解救了前将军赵普及数千南阳军弟兄;而黄帅则一直浴血奋战冲在最前。他们三人一时间成了南阳军新一代楷模,不少青年军士都把他们视为偶像。随着南阳军制改革,原先有些混乱的军阶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修补。镇将之上不仅有四方将军,还增设了四镇将军。尤其是护军将军、镇军将军和大将军这三个高级军阶的设立,让之前一直从属于太尉府及兵部的军方彻底实现了独立。今后南阳军方第一人便是作为大将军的朱明,而太尉舒旭的势力范围只剩下了兵部。原司马府司马刘昶成为了副相,其具体负责统筹管理司马府和大理寺。从此之后,南阳国的兵部就完全成为了一个文职后勤部门,就如同军方的“户部”一样。
赵锋在家里享受了几天天伦之乐以后,就开始作为新的金吾将军走马上任了。鉴于金吾卫在此次援燕作战中损失惨重,现在的第一要务就是补充兵力。在禁卫军中筛选了一千五百人之后,他再次从各镇中抽调了一些精锐,其中就包括赤旗卫中那支悍不畏死向夏王李力发起冲锋的骑卒幸存者。这些幸存者里面居然还有熟人:就是当年北进退兵时曾和赵锋有过一面之缘的那个叫侯一胜的赤旗卫小校。另外金吾将军麾下一般都设有三名偏将军。赵锋特地提拔了三个从大江镇时期就一直追随自己征战的兄弟:一个是他在上林卫当校尉时的副手徐虎;一个是以勇武着称的李斌,还有一个是上林卫的赞军校尉胡德。赵锋相信在他们的辅佐下,自己一定能练出一支强兵来。
按赵锋的想法,金吾卫三千人马依然保持了一千骑兵和两千步兵的基本配置。骑兵由自己亲自统领,步兵则分别由徐虎和李斌各领一千人,至于胡德则主管金吾卫的粮饷器械。估计在整个南阳军中,都没有一个偏将军级别的军官来专门负责此事。但赵锋却认为这是自己练兵计划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利用前世的记忆和见识,赵锋将不少这个时代并不存在的练兵器械给制造了出来,比如单杠、双杠、高板跳台、横梯、矮墙、网道等等。望着这些奇形怪状的玩意,金吾卫将士们都有些不明觉厉。在赵锋亲身示范过一次之后,众人才渐渐开始进行这种新式的训练。一些老兵慢慢觉得这些东西真的还有几分妙用,于是都猜测这是不是军神冯铁传下来的秘法。对此赵锋既不承认也不否认。好不容易能按自己的意思来练兵,不好好练一把岂不是真的很对不起自己。
其实作为穿越者,赵锋不是没有改变这个世界的想法。可文科生出身的他根本不懂像什么酿酒和冶铁之类的高科技。一些诸如改良工具挖掘新能源等骚操作更是无从谈起。在家中稍微宽裕时曾试着按自己前世的记忆找来了几位能工巧匠来弄弄家具,不过成果显然是除了他之外无人愿意体验的。之前弄出来的不少新家具都被老婆姚沙沙扔到了一间空房里吃灰。在姚沙沙看来,自家夫君可能是压力太大了导致胡思乱想。深受打击的赵锋从此杜绝了让生活在技术的支撑下更美好的想法。最后唯一相对成功的改进就是自己家中的厕所,好歹被是个蹲式的抽水马桶。每次看到这个厕所时,赵锋都会有种特别的感受,至于其他人是怎么想的他就不知道了。
在新式练兵器械的协助下,赵锋以身作则天天在金吾卫的专属校场上坚持操练,麾下的将士们也不得不咬牙挺住。正好这两个多月燕国、北狄和夏国三者间没有什么大的摩擦,南阳军得以安心恢复一下自己的实力。不久在新京城的一次例行演武中,赵锋的金吾卫以绝对的优势碾压了其余各部。禁卫军就不说了,李毅黄帅的内卫营也不是对手。特地从宣武镇调过来在新京城练练的玄甲卫在操演中更是正面被金吾卫击退。这次演武连大将军朱明都惊动了,于是专门前来现场观摩。在看到被打得灰头土脸的玄甲卫之后,当场下令南阳全军都要仿效金吾卫的练兵方式。玄甲卫主将横野将军唐方也憋闷的向金吾卫虚心请教,对此赵锋自然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李毅黄帅则是立即仿造赵锋那边的练兵器械弄了一堆差不多样式的然后第二天就开练了。黄帅本就勤勉,但一向懒散的李毅在应山城之战后仿佛也脱胎换骨了一样还是令赵锋十分惊讶的一件事。
李毅所属的李氏家族在李德阵亡之后彻底获得了南阳王朱平的信任。族中在这几个月里接连涌现出了一位户部侍郎和一位司马府的高层,这两个职位可都是和镇将同一级别的,再加上已经简在王心的龙骧将军李毅,李家都算得上是最近新京的几家新贵之一了。作为家族中未来的希望,李毅也背负了很多的东西,他最近几乎都不怎么往花楼街跑了,天天就是上值和勤练武艺。虽然不可能是赵锋的对手,但至少也能称得上是一位骁勇之将。黄帅在大战中身受重伤,每日除了继续治伤之外,也是被亲兵扶着在校场上监督麾下将士们的操练。在金吾卫和内卫营的示范下,禁卫军也是朝气蓬勃。新京禁卫军最终定下来的兵员数量是两万,随着在燕国坪洲的平蛮之战和随州的应山城之战的胜利,新京的募兵进行得很是顺利。两万人马被分成了十个营,每个营两千人,设一名偏将军统帅。四方将军中的前将军和右将军分别指挥其中的五个营,而左将军主要负责招募和练兵并作为前将军的副将,后将军则作为右将军的副将。此时南阳前将军由王族出身之前一直在兵部任职的朱承担任,此人行事严谨一丝不苟。右将军是从司马府调任的罗桓,此人的资历极高同时对南阳王一脉很是忠心。左将军仍旧是梅展,后将军是刚刚从金吾将军任上擢升的张遥。这一任的四方将军各具特点,可以说是最少受到太尉势力干预的一任了。
随着南阳军方的一系列安排,高级将领中除了镇东将军一职暂时空缺之外,其余十个职位的人选已经全部到位,九大镇将也都尘埃落定。在这个过程中权柄被削弱得最为严重的就是太尉了,原本调动天下兵马这个重权直接被大将军给拿走了,连司马府这个半文职衙门也没保住。最终就剩个兵部归自己管辖,但镇将级别及以上的职位必须由大将军向王上提名,镇将级别以下的职位由各高级将领自行安排的规则让兵部几乎成了一个橡皮图章。看来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兵部甚至太尉都不会像以前那样举足轻重了。
太尉舒旭被南阳王朱平的操作给折腾傻了。没想到自己那么辛辛苦苦的苟发育,居然就苟出了这么一个结果。正犹豫着是不是上个奏折请辞的时候,王上突然专门给他下发了一道恩旨,不仅破天荒的给了他一个诚意侯的爵位,还任命其为第一任新京提督。虽然这个提督手下几无一兵一卒,但品级却是和宰相太尉大将军这几个职位是一致的。而且文臣在南阳是极少能活着获得爵位的,所以南阳王这次的恩德也不可谓不重。舒旭望着侯爵的紫绶重印,最终只能领旨谢恩。连他都认命了,原先武阁的那些人哪里还翻得起什么风浪来呢。
舒旭就任新京提督之后,太尉一职便空缺了出来,短时间内也不可能会有谁去填补。南阳内阁的四个大佬就成了南阳王族族长朱武、宰相常鹏、大将军朱明以及副相刘昶。这一届内阁的能力和效率在南阳诸代内阁中都算得上出众了,可以预见在未来十年的时间里,南阳将会迎来一个相对外向的发展期。
燕国的北都战线在这一年的九月开始了新一轮的动荡。北狄军在吃下了燕国北部的大部分地盘之后,尽可能的把人口都迁移到了靠近北狄的几个州里,并开始按华族的方式进行了守备。燕国对此怒火万丈却毫无办法,燕军北军上将军夏侯礼在临州久守之后也慢慢开始缺粮了,于是率军行险放弃临州直入桂州。但夏侯礼的行军路线第一时间就被北狄的斥候查觉,之前在他手上连吃数次败仗的北狄悍将阿罕这次专门统帅五万大军在桂州的大虎山附近设伏。等夏侯礼部两万人马进入伏击圈后,北狄人便四面出击,夏侯礼军大败,当阵战死的便有一万余人,最终夏侯礼带着不到八千人马狼狈的撤到了唐州和上官越汇合。天德帝对夏侯礼倒没怎么苛责,只是再下严旨让他总督唐州、台州、柳州、通州这四州之内的全部燕军,如果再次失地的话,那么就要数罪并罚取他性命。但之后燕军在夏侯礼的统一指挥下,渐渐形成了一个相对稳固的防线,和北狄交兵也是互有胜负,两国间算是进入了真正意义上的相持阶段。夏国在被南阳击退之后,夏王李力也是痛定思痛,对麾下的将士进行了新一轮的整编和严训,然后专注于自己治下的十一个州,暂时没有再往南拓土的冲动。南阳在这个时代背景下,也开始从战云密布中缓缓走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