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 210 年,阳光洒落在古老而广袤的华夏大地上,大秦帝国迎来了一次意义非凡的出行。
时年已经退位七年的嬴政和他钟爱的长子扶苏一同踏上了前往沙丘的第五次巡游之旅。
这一路,旌旗飘扬,车驾浩荡,沿途百姓皆伏地跪拜,敬畏之情溢于言表。
然而,就在巡游途中,嬴政突然身染恶疾,病情来势汹汹,令人猝不及防。
尽管随行的御医们竭尽全力,但终究无法抵挡病魔的肆虐。
随着时间的推移,嬴政的身体状况愈发恶化,最终在沙丘这个地方,这位雄才大略、一统六国的伟大帝王永远地闭上了他的双眼,享年五十岁。
消息一经传开,整个大秦帝国陷入了一片巨大的悲痛之中。
人们始终难以接受这样一个事实:那个曾经威震天下、开创万世基业的始皇帝就这样离开了人世。
倘若将扶苏那温馨美好的世界比作一座华丽的宫殿,他的母后曾经的不辞而别就如同一场突如其来的地震,瞬间使得这座宫殿摇摇欲坠、濒临崩塌。
然而,就在这一片残垣断壁之中,命运却未曾有丝毫怜悯之心,紧接着又降下了一道晴天霹雳——嬴政的离世。
对于扶苏而言,这无异于在本已经千疮百孔的废墟之上再覆盖一层厚厚的积雪,这突如其来的变故,令扶苏痛不欲生。
可怜的扶苏,母后不辞而别,父皇又骤然离世,这消息如同晴天里一道凌厉的闪电划破长空,直直劈落在扶苏心头。
扶苏只觉得天旋地转,眼前一片漆黑,整个人像是被抽走了灵魂一般,只剩下一具空洞的躯壳。
扶苏原本因母后离去而千疮百孔的心,此刻更是被撕扯得支离破碎。
这种痛苦深入骨髓,每一次呼吸都会带来一阵钻心的刺痛,让他几乎无法喘息。双重打击之下,扶苏感到自己已无力承受更多的悲伤与苦难,仿佛置身于无底深渊之中,越陷越深。
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
扶苏仰天长啸,“父皇、母后啊,从此我扶苏就成了孤儿!成了孤儿啊!”
嬴政最终被扶苏葬于临潼骊山北麓?。
扶苏深知父亲嬴政一生的雄才大略与丰功伟绩,但对于那残忍的人殉制度却一直心怀不忍。
当嬴政离世之后,扶苏谨遵其生前留下的遗愿,毅然决然地决定用全部的兵俑和马俑来替代那些原本可能要被殉葬的活人。
他亲自监督着工匠们夜以继日地赶制兵俑和马俑,每一个细节都力求完美。
这些栩栩如生的陶俑仿佛拥有生命一般,它们手持锋利的兵器,身披坚固的铠甲,骑着雄壮的战马,排列成整齐而威武的方阵。
在制作兵俑和马俑的过程中,扶苏不断思考着如何让这些没有生命的陶土之物展现出真正士兵的气势和精神。
他不仅要求工匠们精心雕刻出每个陶俑的面部表情、神态动作,还注重整体布局的合理性和协调性。
经过长时间的努力,终于完成了数量众多且无比壮观的兵俑和马俑。
当它们被安置于陵墓之中时,整个场面令人震撼不已。
扶苏站在这庞大的军阵之前,心中感慨万千。他知道,自己这样做不仅仅是完成了父亲的遗愿,更是拯救了无数鲜活的生命。
当那沉重而华丽的棺椁缓缓地被抬起,一步步走进秦始皇兵马俑所在之地时,整个场面庄严肃穆得令人窒息。
站在一旁的扶苏早已泪如泉涌,他那悲痛欲绝的哭声仿佛要穿透云霄,直抵上苍。
“父皇啊……”扶苏泣不成声,声音颤抖着……
“您这一生历经无数艰难险阻,自幼便饱尝世间疾苦。想当年,您身处困境,食不果腹,但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和过人的智慧,一步一个脚印,终于让我们的生活逐渐有了起色。可谁能料到,正当一切都朝着美好发展之时,您却突然离我们而去……”
扶苏用衣袖擦去满脸的泪水,目光紧紧盯着那渐行渐远的棺椁,继续说道:
“如今,这成千上万的兵马俑将陪伴在您身旁,守护您老人家死后的安宁与尊严。希望它们能够成为您忠实的卫士,永远扞卫着您的英灵不受侵扰。父皇啊,如果您在九泉之下有知,请一定要保佑我大秦的江山社稷千秋万代,永享太平盛世!让子孙后代们都能铭记您的丰功伟绩,传承您的伟大精神!”
扶苏说罢,子婴上前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哭诉道:
“我尊敬的父皇啊,您快来瞧一瞧眼前这一排排整齐排列着的陶俑吧!它们的身形简直和真人一般无二,每一个都高大威猛、气宇轩昂。那战袍之上还绣满了华丽的图案,闪烁着耀眼的光芒;而它们手中所握持的兵器更是寒光四射,令人胆寒……”
子婴说罢,公子高又接着说道:
父皇啊,你快起来瞧一瞧吧,这些陶俑个个面容刚毅,神情专注,仿佛下一刻就会发出震天动地的怒吼声,然后毫不犹豫地投身于激烈无比的战斗之中。它们的姿态各异,有的昂首挺胸,宛如即将冲锋陷阵的勇士;有的则半蹲着身子,似乎正在小心翼翼地观察着周围的动静;还有的紧紧握着手中的武器,一副严阵以待的模样。
儿臣相信,有这样一群威风凛凛、栩栩如生的陶俑陪伴在您身旁,即使身处幽深黑暗的地下世界,也定能护得您周全无虞!
(下章1月9日18点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