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
清晨。
阳光透过咸阳宫那厚重的窗棂,洒在宫殿内的地砖之上。
咸阳宫内一片宁静,唯有小夏子那颗忐忑不安的心在胸腔中怦怦直跳。
只见他深吸一口气,壮起胆子,支支吾吾地向坐在龙椅上的嬴政低声问道:“陛下,奴才有一事不明,斗胆想问一下您......”
嬴政端坐在龙椅上,威严的目光扫过小夏子,不怒自威。当看到小夏子满脸惶恐时,他微微缓和了神色,说道:“小夏子,什么事?你但说无妨!”
得到嬴政的许可后,小夏子如释重负,但仍战战兢兢地回答道:“回陛下,您……您……为什么不杀了魏美人呢?她可是犯下了不可饶恕的大罪啊。”
嬴政沉默片刻,随后语气平静得没有丝毫起伏地开口解释道:
魏美人心狠手辣,其所作所为的确该死。但是,她毕竟是胡亥的亲生母亲。俗话说‘一日夫妻百日恩’,朕实在不忍心将此事做得如此决绝,以免胡亥长大后对朕心生怨恨。
而且,魏美人的母家乃是咸阳城的首富,其家族势力错综复杂。若朕贸然将魏美人处死,恐怕会引起诸多不必要的麻烦和动荡。
再者,如今朝廷正值多事之秋,诸国又蠢蠢欲动,朕需要权衡各方利弊,不能因一时冲动而误了大事啊!
只见小夏子如小鸡啄米般连连点头,口中不住地应道:
“是!是!陛下英明神武,奴才对陛下的敬仰之情犹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他那满是谄媚的脸上堆满了笑容,仿佛能开出一朵花来。
片刻,小夏子原本轻松的神色突然变得凝重起来,他像是鼓足了勇气一般,硬着头皮向前凑了凑,然后用他那特有的尖锐嗓音小心翼翼地说道:
“陛下,恕奴才斗胆。您如此行事,王良人她……会不会有所误会呀?万一因此而与陛下您心生间隙,那可如何是好呢?”说罢,小夏子紧张地看着嬴政,额头上甚至都冒出了一层细汗。
嬴政略一思索,缓缓说道,“王良人她通情达理,心地善良,她断不会和朕闹别扭的!”
小夏子随声附和道,“嗯嗯,陛下,据奴才了解,王良人确实心地善良、通情达理,从不苛责下人……”
不等小夏子说完,嬴政心中一喜,他迫不及待地打断了小夏子的话,抢过话茬,故意装出一副饶有兴致的模样:“哦,小夏子,真是这样的吗?你且说来听听?”
奴才有一个同乡,名字唤作小元子。这小元子可当真是运气不错,被分配到了王良人的萧澜苑里当差做事儿。
平日里,我俩要是见着面了,那可有的聊啦!他常常会跟奴才念叨王良人呢。
据小元子所说,王良人对待他们这些做下人的态度可好呢!从来不会仗着自己高贵的身份去欺压、逼迫他们。不管是吩咐什么事情,都是和颜悦色地讲清楚要求,让人心里头觉得暖洋洋的,干起活儿来也特别有劲。
而且就算有时候下人们不小心犯了点小错儿,王良人也不会大发雷霆,更不会动不动就惩罚打骂,反而是耐心地教导他们该如何改正错误,下次不再犯同样的问题。
所以在王良人的萧澜苑里头当差的那些人呐,一个个都对王良人心存感激,都尽心尽力地伺候着她呢。
嬴政听完笑而不语。
是夜。
嬴政来到萧澜苑,解释了为何要如此处置魏美人,王妃妃也并无气恼,表示很理解嬴政对魏美人的处罚。
公元前234年,嬴政决定攻打赵国。派桓齮(yi )领兵攻打赵国平阳,秦国利用秦弩和秦青铜剑杀了赵将扈辄(zhé),最终消灭了十万赵兵,赵王逃往河南。
同年正月,咸阳宫东方出现彗星,钦天监认为这是吉祥之兆,嬴政于同年十月,又派桓齮又一次攻赵,大获全胜。
公元前233年嬴政又派将领桓齮在平阳攻打赵军,夺下了宜安,大败赵军,并杀了他们的将领,桓齮攻克了平阳的武城。
同年,韩国公子韩非(子)出使秦国。
韩非子喜好刑名法术之学,师从荀子,和秦国李斯是同学。
韩非因看到韩国日益衰弱,多次上书劝谏韩王,但未被采纳。
他因此对治国不修明法制、不能驾驭臣下的现状感到痛心,认为儒者以文乱法,侠者以武犯禁,主张以法治国?。
尽管韩王对于韩非子所提出的一系列思想理念并未予以采纳与重视,然而,嬴政在研读韩非子的着作时,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智慧和谋略的宝库之中,每一行文字都如同一把开启治国理政之门的钥匙,引领着他去探索那广袤无垠的统治之道。
嬴政被韩非子深邃的思考、犀利的洞察以及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所折服,内心深处对这位思想家的敬仰之情油然而生。
嬴政深刻地认识到,如果秦国想要实现统一天下的宏伟目标,就要有像韩非子这样才华横溢、智谋过人的杰出人才。
只有拥有众多如此这般的智者贤臣,才能够制定出精妙绝伦的策略方针,驾驭复杂多变的局势,从而在激烈残酷的兼并战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最终完成一统六国的千秋伟业。
韩非子是法家当之无愧的集大成者,其深邃而独到的思想以及完备且精妙的理论体系,在秦国获得了嬴政极高程度的认同与推崇。
韩非子出生于韩国宗室贵族之家,自小就沐浴在浓厚的文化氛围之中,并接受着最为严苛的教育熏陶。
他勤奋好学、博闻强识,不仅对各类经典着作如数家珍、倒背如流,更是凭借自身的聪慧天资与不懈努力,成功地构筑起了无比坚实的学术根基。
尽管韩非子早年曾师从儒家学派荀子,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个人阅历的不断增长,他逐渐发现自己内心深处其实更为倾心于法家的思想理念,尤其是其中关于“刑名法术”的学说部分。
正是凭借着这份对法学研究的执着热爱以及卓越非凡的天赋才情,韩非子得以在风起云涌、诸侯争霸的战国末期崭露头角,进而成长为一名备受瞩目的杰出思想家和理论家。
然而,纵使如此,嬴政心中仍存有一丝忧虑,韩非子毕竟身为韩国人士,倘若无法将这位才华横溢的人物收为己用,使其全心全意地为大秦帝国效力,那么他极有可能变成阻碍秦国实现大一统宏伟蓝图的巨大绊脚石。
在韩非子得秦王嬴政的赏识后,李斯则担心韩非会威胁到自己在秦国的地位,于是开始着手策划除去韩非。
李斯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在嬴政面前诋毁韩非,称韩非恃才傲物且可能偏向韩国,建议嬴政除掉他。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嬴政终于做出了一个艰难的抉择:暂且将韩非子羁押囚禁起来。
这一决策看似冷酷无情,实则饱含着嬴政对于国家未来走向的深谋远虑与权衡利弊。
谁料李斯心中竟然充满了恐惧和担忧,他生怕嬴政会对韩非子予以重任。要知道,一旦韩非子得到了嬴政的器重,那李斯自己在秦国好不容易才建立起来的地位可就岌岌可危啦!
为了能够牢牢地巩固住自己现有的地位,李斯决定铤而走险,对韩非子采取一系列阴险狡诈的行动。
李斯联合秦国老臣姚贾,继续在嬴政面前诋毁韩非,最终导致嬴政决定不再重用韩非。
在那阴暗潮湿、弥漫着腐朽气息的牢房之中,韩非正孤独地蜷缩在角落里。
他的面容憔悴不堪,眼神中透露出绝望与无助。就在此时,一阵轻微的脚步声由远及近传来,紧接着牢门缓缓打开,一个黑影闪了进来。
原来是李斯派来的心腹,此人面无表情地将一包毒药放在韩非面前,冷冷地说道:
“这是李大人让我给你送来的,请韩先生上路吧!”说完便转身离去。
韩非颤抖着手拿起那包毒药,心中悲愤交加。他深知自己已陷入绝境,无法逃脱这悲惨的命运。
他万万没有想到,曾经对他礼遇有加的嬴政竟然会听信李斯的谗言,将他打入大牢。如今,更是要逼迫他走上绝路。
与此同时,远在咸阳宫的嬴政也正在为自己之前对韩非子所做的一切懊悔不已。
嬴政回想起当初与韩非子交谈时的情景,嬴政不禁感叹其才华横溢、见识非凡。
他开始意识到,或许自己错怪了这位贤能之士。于是,嬴政连忙下令释放韩非子,并亲自前往牢房迎接他。
可惜的是,当嬴政赶到牢房时,只见韩非静静地躺在地上,身旁散落着那包已经空了的毒药。
嬴政瞪大了双眼,难以置信地看着眼前的一幕,整个人都僵在了原地。
片刻之后,嬴政突然仰天发出一声长啸:“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啊!”嬴政心中充满了无尽的痛苦和悔恨,可为时已晚。
韩非子死后,韩王自愿归降秦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