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乐极生悲啊,原本宁王也许还能多活一两天的,可是因为情绪太过激动,竟然把里面刚割开的伤口又给笑裂了,直接伤重而亡。
世子脸上的泪痕都还没干,一时间都懵了,这可能是有史以来在位时间最短的皇上了,接下来是不是该轮他称帝?
幕僚们你看看我,多看看你,都从对方的眼神里看到一丝惶恐,接着他们齐齐拱拱手对世子道:“太子殿下节哀!我等这便下去筹备丧仪。”
“哦~好!”世子呆呆地看着父王尸体,心里乱得很,可他左等右等,等到父王都身体都快硬了也没见有人整治丧仪,再拖晚点,身体一旦僵硬可就不好穿寿衣了。
于是他起身去找幕僚,却发现幕僚的营帐空空如也,一个人也不在,他纳闷地询问士兵,“他们去了哪里?”
“回殿下,吴先生他们都背着行李走了!”
世子愣了一下,随即反应过来跑回帐中,打开钱箱盖子一看,果然里面已经空空如也,“完啦!全完啦!”没想到幕僚们竟都卷走金银逃跑了。
人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人还活着,可钱却没了!
没有银子,这么多士兵吃什么?士兵能拼命杀敌不就是因为跟着父王有肉吃嘛,当然他们现在也有肉吃,就是不知道自己这一百来斤的身板够不够这么多人分的。
想到这里,他发现这种死法好像比凌迟更痛苦,于是世子心中立马有了决定,“全军挂白,投降!”
两日后,大胡子和太子带着军队赶过来时,便见着一群群垂头丧气的士兵,自缚着双手,跪在路边等着官军收编。
世子穿着麻衣,免冠徒跣立在中军帐前,见到太子一行人,立时跪伏于地,“罪臣知错,请殿下责罚!”
太子扶他起来,“快快请起,宁王倒行逆施,错不在你,今日愿率军归降,孤自会上禀父皇为你开罪。”
世子心里的大石头终于落了地,这么一来死罪可免,就是不知道还能不能保住最后一点宗室体面,“罪臣愧对殿下啊!”
“无妨,你们军中还有多少粮草和金银啊?”
当太子听说宁王的钱财都被幕僚们偷窃瓜分,立时火冒三丈,这哪里偷了宁王的银子,明明是偷了他的,立即派了专业的探子去四处查探,还没用几天就将逃回原籍的幕僚们给抓了回来。
也有个别几人藏身于新购的大宅子,还没住两日呢,就被太子全部没收。
太子虽然嫌恶宁王造反,但两人毕竟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亲戚,对于那些背弃宁王的不忠不义之辈,太子毫不留情,全部予以当场诛杀。
太子肃清了宁王乱党之后,便要率大军返京,至于胡千户还得回广城继续当千户。
临行前,太子拉着他的手道:“胡兄跟我进京吧,只有到了那里,你才能有更多机会建功立业。”
太子刚说完,就反应过:咦?这句话好耳熟,好像不久前,他也跟某人说过。
两个大男人拉什么手?胡千户暗暗挣脱开来,不着痕迹地在衣服上擦了擦,笑道:“末将出身草莽,实在不懂京城的规矩,还是回广城自在些。”
太子叹道:“也罢,京城水深,待以后再说吧。”
两人分别后,太子率军从官道返京,沿道百姓献花、献果欢送王师,而大胡子等人则由水路乘船到广城。
回京后的太子凭借从九边调兵剿灭关贼,又南下平定叛王之乱的赫赫战功,而一时风头无二。
皇上既欣慰又骄傲,原以为自己这个儿子不堪大用,没想到可比自己强多了,随后他大肆封赏有功之人,其中胡千户果然被提升为指挥使。
而此时的常巧之却悠闲地躺在山寨的摇椅上,看着山花烂漫的美景,再时不时地喝口茶,哼两句不成调的小曲,心情格外美好。
但其它人却不这样想,几位山贼托腮呆呆地望着山下,深深叹气,“为什么最近没人来玩呢?”真的好无聊啊。
自打农时过后,游客越来越少,今天更是一个人都没有,难道是山寨游戏太单一,游客们都玩腻了?不应该啊。
常巧之满不在乎道:“这多正常啊,之前是被围城给逼疯了,满山乱窜着撒欢,现在疯劲过去,自然静下心来,准备好好搞小钱钱啦!”
广城人出门游玩无非逃避被围城的恐惧,但现实是很残酷的,不赚钱哪来的银子游玩呢,而且生活总是要继续的,不赚钱吃喝都保证不了,更没心思玩呢。
几位山贼又是齐齐叹气,“那我们还是回卫所操练吧,至少人多热闹。”
“是啊,这里我们都待腻了,还是汉城更好玩些,不知道油菜花是不是谢了。”
常巧之想了想点头同意,“那就这样吧,山寨乐停业一段时间,等到农闲时百姓手里有钱了,咱们再开张。”
不过一个问题摆在她的眼前,接下来她该做什么营生好呢?
马帮现在由杨四狗负责,收发货款从来没出过差错,柳家现在的生意还在慢慢恢复中,今年的利润想来不会太好。
而她在山里也玩腻了,去钓鱼养老,会不会有点太嚣张?
找翠花玩,可她现在正怀孕呢,脾气不太好, 去广城找大姐吧,那位小少爷的脾气就更不好了,一时间常巧之竟然迷茫了,“那我去干嘛?”
兼职山贼们都笑了,“二当家,你可是县主呢,在咱们这一带那是想干嘛就干嘛,天王老子第一,你就是第二!”
虽然县主没有实权,但在这天高皇帝远的地方,谁还敢不敬着?自打从盘古开天辟地以来,这块地方就没人封过爵。
常巧之也没啥计划,她决定将山寨乐停业后,先去村里看看爹娘,毕竟过年都没回去,再不回去,别人还疑心她战死在汉城呢。
几天后,常巧之安顿后山寨的事务后,在山脚下贴了一张停业告示,便返回村中。
几日后,她进了村子,与以往不同的是,村民见到她只敢恭敬地行礼,再也不像之前那般离得老远就打招呼。
常巧之回到常家,却见院门没关,一堆七大姑、八大姨都围坐在陈氏身边,叽叽喳喳的也不知道在说啥, 不过当她们看到常巧之时,明显地愣了一下,纷纷拘谨地行礼。
其中有叫她二丫的,但大部分人都福身唤她:“县主!”
正如常巧之以前所想,人与人之间的差距一旦拉得太大,那些妒忌之心反而少多了,现在大部分人都抱着惹不起,躲得起的态度,倒是给她减少了许多麻烦。
正当常巧之笑着回礼时,一个童言童语的声音喊道:“娘娘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