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间,和乔家约定的首次交货日期就到了。
这次乔大爷没有亲自前来,只派了身边的长随、一位年轻掌柜和一名伙计过来。
果不其然,乔天赐也没露面,这让心里一直有所顾虑的萧有为暗暗松了口气。
为了提高妆奁的产量,好多赚些收入,这个月萧老爹除了必要的休息、吃饭,以及每天早晚必定去田间查看果树之外,几乎把所有的闲暇时间都花在了处理竹篾和藤条上。
萧天宝的情况也差不多,甚至更忙。
由于近来天气干燥少雨,他每天早晚还得挑水浇灌果树和农作物。
每隔几天就要进山砍伐竹子、采集藤条,而在不进山的日子里,就忙着破竹篾、揉藤条、编织书篓等事情。
父子俩整日在院子里的树荫下或者屋檐下辛勤劳作,常常忙到天色完全黑了才停下来。
长时间低头弯腰进行竹篾开裂或者编织的工作,给他们的腰部和颈椎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每次看到这样的情景,乔念心都会为他们的健康担心。
看着萧老爹和萧天宝如此辛苦,乔念心想起来前世见过的手摇式竹篾机。
要是能做出这样的机器,肯定能大大减轻萧家父子的工作强度。
她曾考虑画出手摇式竹篾机的设计图,悄悄放在萧家院子里,但最后还是打消了这个念头。
因为她前世没有机械制造方面的知识,也不懂制图技巧,虽说手摇式竹篾机结构相对简单,她也用过,可她并不清楚其构造的具体细节。
就算能画出图纸,可能也只是徒有其表,不但没什么实际用处,还可能给自己招来不必要的麻烦。
所以,乔念心只能和萧有为一起,尽力帮忙做些简单的家务,像挖蚯蚓喂鸡、摘老菜叶喂兔子之类的。
可以说,这一个月全家人的主要精力都投入到了竹编和藤编上。
即便如此,由于人手有限,一个月下来只完成了二十个妆奁。
书篓因为编织相对简单,而且黄氏在空闲的时候也会参与编制,所以数量会多一些。
这天清晨,萧老爹早早便认真检查并清点了所有的妆奁和书篓,同时核算了一番收入。
妆奁和书篓的总收入略微超过三两银子,却还没达到四两。
虽说每月三两多银子在乡下算得上是不错的进账,但想想全家人的辛勤劳作,平摊到每个人每天,实际所获并不丰厚。
乔念心深切感受到了古代劳动人民挣钱的艰难。
年轻掌柜让伙计清点好妆奁和书篓的数量,依照合约算清账目后,从荷包里掏出三个一两的小银锭,又添上三百二十文铜钱,一并交给萧老爹。
萧老爹简单核对后,便把钱转交给了黄氏。
黄氏接过钱,仔细核查无误,这才满意地离开了堂屋。
年轻掌柜吩咐小伙计把商品搬到坡下的马车上,而后看向长随,准备告辞。
就在这时,萧老爹从后面拿出一个篓子,里面装着十几只竹编藤编的小鸡小鸭,递给长随。
年轻掌柜伸头一瞧,见是这些小工艺品,当下就不满地说道:“我们大爷喜欢的是妆奁和书篓,可不是什么都收。把这样的东西摆在店里,会拉低店铺的档次,就算缺钱也不该这么干!”
一直在堂屋外听着的萧安民,听到这话顿时就不乐意了,恨不得冲进去把篓子抢回来——瞧不上就算了,他还不想给呢!
萧安民早就对这位年轻掌柜的傲慢态度心生不满,从对方迈进萧家院子起,脸上那股子不屑就没断过。
在他看来,把自己的作品交给这样的人,简直就是对自己创作的贬低。
年轻掌柜或许刚升职不久,年轻气盛倒也能理解,可他有没有想过,自己的主人为何愿意与萧家签订合同?
既然萧家敢拿出来,肯定有它的价值。
事实上,年轻掌柜确实低估了这些小物件的价值。
别看只是些竹编藤编的小鸡小鸭,实际上它们和妆奁一样,内部都设置了精巧的机关。
一开始,萧正道用边角料编织了小鸡和小鸭,当作萧有为与乔念心的玩具。
有一天,萧安民在课余偶然瞧见父亲给妆奁设置机关,这让他想起乔念心曾说过的愿望——期望小竹鸡和小藤鸭能自己走动。
受到启发后,萧安民便向父亲请教机关方面的知识,经过多次试验,终于成功做出了能自动行走的小鸡和小鸭。
乔念心第一次看到会动的小鸡时,对萧安民的机灵和手艺称赞有加。
起初,萧安民做这些带机关的玩偶只是为了逗弟弟妹妹开心。
后来,狗剩跟他讲村里孩子们对会走路的竹编小鸡十分羡慕,萧安民这才意识到这或许是个商机。
想到弟弟妹妹和村里小伙伴们都很喜欢,他觉得可以多制作一些机关小鸡小鸭拿去售卖。
于是,萧安民打算再做一批小鸡小鸭,计划拿到金光寺去卖,试探一下市场反响。
然而,他的想法遭到了父亲的反对,萧老爹说夏天去金光寺的香客不多,劝他多花些时间学习读书。
但萧安民并不认同萧老爹的话,因为他清楚,就算不是庙会期间,金光寺依然有不少香客,甚至有些家庭还会带着老人孩子去那儿避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