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长安城。
皇叔李道宗身为成亲王,在朝堂之上权势显赫。
他得知薛仁贵于山西镇守,朝廷对其恩宠有加,时常赏赐袍带、盔甲、名马等物,这自不必多言。
这一日,李道宗回到金銮殿中,心中暗自思忖,薛仁贵深受朝廷器重,手握兵权,镇守山西,麾下更有八个总兵。而自己仅有一女,名为鸾凤,今年已十七岁,乃是元妃所生,不仅容貌出众,而且才情过人。
他心中便起了念头,意欲招薛仁贵为婿,还想着让他休掉前妻。在他看来,薛仁贵难道还敢不听从皇叔岳丈的安排?
若薛仁贵做了郡马,又念及张妃与薛仁贵有仇,只因薛仁贵曾将张士贵及三子一婿五个一并斩首,张妃常常在他面前哭诉,一心要为父兄报此冤仇。
李道宗回到宫中,张妃早已等候多时,连忙上前接驾,随后一同来到安乐宫。
张妃向李道宗行朝见之礼,宫娥们迅速摆上筵席。李道宗朝南而坐,张妃在下首相陪,彩女们依次上前敬酒。
酒过数巡,不知不觉已到二更时分,众人便退回宫内安歇。
这成亲王的地位,与朝廷天子仅差一等,府中内监、宫娥、彩女一应俱全,东西两宫皆有侍奉,殿前还有指挥护卫,当真可谓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次日清晨,李道宗起身梳洗完毕,用过早膳。张妃又流下泪来,哭诉父兄惨死,恳请千岁为她复仇,杀了薛仁贵,以解心头之恨。
成亲王李道宗说道:
“孤家又岂会不知此事?只是那薛仁贵深受朝廷重用,朝廷上下多是他的心腹之人。左丞相魏征,鲁国公程咬金在朝,圣上对他们最为听信。薛仁贵并无把柄可抓,实在难以撼动他。倘若他有反叛之心,孤家方能在圣上面前上奏本。可如今,又该如何动手呢?其实,孤家眼下还有一件心事,我家郡主鸾凤尚未招得佳婿,我有意招仁贵为婿,让他休掉前妻。若他应允,那便罢了;倘若他不答应,就说他欺骗亲王,强逼郡主,还私进长安,如此一来,便可以好好处置他了。”
张妃听了,心中暗自盘算,只得勉强答应,她心想,得与家人张仁商议一番。
这张仁足智多谋,又是自己的陪嫁之人,一直对报老爷之仇耿耿于怀。
于是,她强颜欢笑对王爷说道:“千岁所言极是,此事确实需要从长计议。”
王爷李道宗点头称是,说道:“美人之言不差。”
随后传令,带着兵丁出城打猎去了。
张妃随即宣召张仁。
这张仁生得一副黑黝黝的糙脸,脖子短粗,两腮收紧,一双大眼,鹰钩鼻子,颔下留着六撮胡须,模样看上去刁滑凶恶,奸巧无比。
平日里,他跟随张妃,来到王府,成亲王见他办事得力,但凡有事都与他商议,对他言听计从。
此次听得娘娘传宣,他头戴圆顶大帽,身穿紫绢直身袍,脚蹬粉底乌靴,匆匆来到宫中,口中说道:
“娘娘,奴才叩见。不知娘娘呼唤奴才,有何事吩咐?”
张妃说道:
“张仁,你也知道老爷、公子、姑爷都被薛贼陷害,功劳被夺,那昏君偏听偏信,不念我家的功劳,竟将我家满门冤杀,反倒封薛贼做了王爷,对他恩宠有加。我一想到此事,就恨得咬牙切齿,这仇该如何去报?今日千岁想要把郡主招给薛仁贵为婿,我思来想去,不知此事该如何是好。所以特地唤你前来,与我定下一计,一定要好好摆布他。”
张仁低头沉思片刻,说道:“有了。郡主又不是娘娘亲生的,我们只需如此这般……”
张妃听了,心中大喜。她命张仁先出去,等候王爷回来听宣伺候。
再说王爷李道宗打猎归来,回到府中。张妃连忙迎上去,又说起招婿这件事。
张妃说道:“千岁,此事还需与张仁商议,他极有见识。”
王爷听了,立刻唤来张仁。
张仁听到召唤,就知了意,急忙来到宫中,叩头行礼完毕,站起身来说道:“王爷呼唤奴才,不知有何吩咐?”
王爷说道:“孤家有一事想与你商议,不知你有何主见?”
张仁道:“千岁但说无妨,奴才洗耳恭听。”
王爷道:“孤家想将郡主招薛仁贵为婿,可此事恐怕困难重重。”
张仁道:
“这有何难,千岁要招仁贵为婿,他已有两位夫人,必定不会顺从。莫若传一道旨意,骗他到长安。待奴才将他邀至王府,若他不顺从,王爷便用酒将他灌醉,等到五更时分,上本奏明圣上,说他私进长安,闯入王府,有谋反之心,故而将其擒拿,等候万岁发落。任凭他犯下什么罪,难道万岁的叔父还收拾不了薛仁贵不成?您看此计如何?”
王爷听了,大喜道:
“张仁,此计甚妙,实在是决绝。若此计不成,王府宫中之事,外边也不会知晓。倘若成功,便能报了张妃的杀父之仇。”
说罢,便摆下酒宴。张妃在一旁,极力称赞此计。
当晚,王爷便在张妃宫中歇息。
次日,王爷与张仁定下计策,差遣官员前往山西。
山西平辽府。
薛仁贵在山西,日子过得太平无事,与二位夫人每日如同过节一般,如此已经过了一年,四方皆安。
这一日,他正坐在府殿中,忽然传事官前来禀报:“圣旨到!”
薛仁贵连忙吩咐打开中门,迅速摆好香案,迎接钦差。
钦差进入殿中,当殿宣读圣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念卿救驾之功,思念至深。朕忽染小恙,召卿来京,欲与君臣相见,卿宜作速来京!钦此。”
薛仁贵谢恩道:“吾皇万岁万万岁。”
将香案供好,一面热情款待钦差,询问圣上龙体欠安之事。
钦差说道:“前日龙驾病情危急,如今圣上已经好转。所以才召平辽王进京,朝廷还有其他圣谕。”
薛仁贵听后,吩咐总管王茂生,令各守汛池,武官不必相送,自己连夜进京,让二位夫人不必挂念。
薛仁贵当即同钦差骑上赛风驹,离开绛州,直奔长安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