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
李飞宇在同一时间播放了倩女幽魂第二部,是经过他聪明大脑深思熟虑的一天播放一部电影。
这样不到一个月他就可以自豪的说自己不吃牛肉。
当然他之前也想过一天播放完比这样更加简单,那是普通人的想法,现在他是炼虚合道的修士,他的想法立马发生了改变。
而且就在昨天晚上,他也试验了一下自己现在的实力,能做到御空飞行。
特别是当他飞过一些公园的时候,看到了很多不堪入目的画面,为了教训那些找刺激的情侣们,他愣是站在树上看完了全程,这才肯离去。
而这一次的体验,李飞宇对于播放视频更加热情,就如同那些古人一样。
得到好处之后看视频的激情更加热烈,对自己的信仰之力更多了。
随着点击播放各个时空又再次抬起头来,这一次我们比昨天更加热烈,一个个的放下手中的工作。
期待着今天结束之后会有什么样的奖励,同时也期待今天会播放什么内容。
随着画面的开始,又出现在了一条街道之上,一群女人透过围栏在那里交谈着。
“那个年轻人是谁呀?”
“是后面一条街的穷书生。”
“他现在才回来,一切都变啦。”
随着他们的交谈,宁采臣沿着一匹马出现在街道之上,在街道的两边是一些被草席盖住的尸体,被风一吹彻底暴露在太阳之下。
酒馆之中的人走出凶狠的眼神,看着走进来的宁采臣,同时也在小声低语。
“他不就是集宝斋收账的那小子。”
“集宝斋早就没了,他还傻乎乎的呢?”
面对这一切宁采臣并没有离开,而是小心翼翼的在一旁坐了下来,很快见小二就端了一碗面,宁采臣也不废话直接吃了起来,只是当他吃完第一口之后。
看到一人扛着一匹马腿走了进来,以及一条狗咬着一个人手走了过来。
看到这里宁采臣直接恶心得我吐出来。
客栈里的人看到宁采臣这般模样,纷纷哈哈大笑,接着所有人都拔出了自己的武器,朝着宁采臣走来。
“收到账没有啊?
收了多少啊?”
“我们是抓逃犯的,站住。”
还不待宁采臣有任何回应,客栈门口就走了一队官兵,随着他的大喊,那些刚刚还不怀好意的人们纷纷逃离。
“你就是周亚炳。”
宁采臣见到后也准备起身离开,但他的速度太慢,直接被官府的人抓住。
“弄错了弄错了,他有胡子我没有。”
“剃了不就没有了吗?他回去领赏。”
面对宁采臣的辩解,那官府的人随口说道,接着就将宁采臣关到牢房之中。
“你们干什么我没有犯罪啊!放我出去,放我出去啊!
你们搞错了,我不是周亚炳啊!冤枉啊!”
被关入牢房之中的宁采臣不断地喊着冤枉,只是并没有得到衙役的回应。
“别吵!”
听到身后的喊声,宁采臣也连忙回过身,就看到一个披头散发的人在墙上写着东西。
“我叫宁采臣,你是。”
宁采臣小心翼翼的来到那人身边,自报家门,只是话还没说完就被那人推倒。
“我跟你一样是个人,生命就是个监牢。”
“你太悲观了吧!”
“我祖宗没眼光让我好学问,让我着书传世,谁知道写游记他们说我泄露国家机密。
写历史说我借古讽今。
注解兵法又说我策动谋反。
写神话故事吧!又说我导人迷信。
最后写名人传记,结果这个名人失势被定为乱党,我跟他一块判了个终身监禁。
人生就是个牢狱。”
听到那人的话,宁采臣也看清了地上的那些书本,最后也是失望的将书本放下
只是还没等他沉思多久,只蟑螂爬到了他的身上,吓得他大声呼救。
“别浪费。”
那人听到后立马来到宁采臣身边,将蟑螂放入自己嘴中,就津津有味的吃了起来。
“如此大才竟然会落得这般凄惨场景!”
李世民不禁心生感慨,尽管此时他尚不知晓此人究竟姓甚名谁,但仅仅凭借刚才听到的只言片语,再加上散落在地上的那一堆堆书籍,他便能敏锐地察觉到,眼前之人必定怀有惊世之才。
从那些话语当中不难推断出,此人不单是个学富五车、博古通今的大学问家,更是在诸多领域皆有着非凡造诣的翘楚。
虽说或许难以像古代先贤那般着书立说以流传千古,亦或撰写兵法名垂青史,但要知道,即便是创作游记或者书写人物传记这类看似平常之事,若没有极其深厚的文学功底与渊博学识,也是断然无法完成的。
然而令人惊叹的是,这所有的一切竟然全都出自此人之手!
再瞧一瞧对方的年龄,看上去竟是如此年轻,这无疑表明此人不仅拥有过人的才华,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绝世天才啊!
短短数十年光阴,便已然达成了他人穷极一生都难以企及的高度。
只可惜啊,如此天纵奇才如今却身陷囹圄,实在是令人惋惜不已。
“这般大才竟不能为朕所驱使,实乃朕此生一大憾事啊!”
李世民长长叹息一声,心中满是失落之情。
看到自家皇帝这般模样,手底下的那些臣子也想劝阻劝慰一番,是话到嘴头他们也不知从何开口,实在是天幕上那人过得太过于凄惨。
同样的他们也为人生活在这样的时代而感到高兴。
只有自家陛下的手底下,他们的才能才有用武之地,不然他们也可能会像天幕中那人一样。
至于宁采臣被冤枉这事,他们并没有说什么,或者所有人都清楚,这种事情不管任何时代都存在。
这种被冤枉的事情千年前就有,千年后依旧不会消失,所以与其考虑这些还不如思考,怎样将大唐建设的更加美好。
“诚然,此人确实堪称人才,只不过嘛,朕麾下的能臣贤士亦是不少呢。”
相较于其先祖李世民,李隆基显然对于人才的认知有所偏差。
尤其是在杨国忠、李林甫等奸臣把控朝政之时,他居然天真地认为天下间的能人志士皆已汇聚于朝堂之上供自己差遣。
殊不知,真正的英才往往因为种种原因而被埋没民间,不得一展抱负。
所以对天幕上那人的自我介绍,完全不感冒,或者说他认为他的手底下人才够多了,完全不差这一两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