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姑喝了一口水,继续说道:“我们班里有个同学和他是一个村的,我同学家里人也想开个代销店,鬼四儿就跟人说代销店不好开,谁开谁陪钱,我同学她爹娘就打消了开代销店的打算。我看这个鬼四儿就是怕别人开了代销店,抗他的买卖,就连我们不是跟他一个村的卖东西,他也看不下去。”
“看不下去就看不下去吧,反正我们以后少去他那里买东西,不跟他打交道了,他愿意咋就咋,也就没有啥事儿了。”
不管什么事情,奶奶向来主张息事宁人,虽然鬼四儿为难了三姑,最后还是把三姑的钱还了回来,我们家算没有损失。鬼四儿再精,他也没有讨到什么好处,耽误了他做生意不说,还落个糊弄孩子的名声。
“鬼四儿越怕别人开代销店抗他的买卖,那我们家就也开个代销店,抗他的买卖气死他。咱家里有学习的东西都有,针头线脑也有,就是没有大盐和洋取灯儿。爹,你有空了也去县城进一袋大盐,买进点儿洋取灯儿,再进点头绳,锅碗筷子。除了洋布一卷太多我们进不起,别的小东西,鬼四儿那里有的,我们都进,他那里没有的,我们也进。”
三姑突然起了开代销店的想法,她一说出来,别人没有表态,奶奶第一个持反对意见。
“你说哩挺轻巧,鬼四儿常年守在代销店,我们家里要蒸馍馍,你爹还要去换馍馍。还有那么多地,农忙的时候,连馍馍都是起早贪黑的蒸,哪里还有工夫守着代销店啊?”
二姑是个好热闹的,听了三姑的提议刚想赞成同意,被奶奶抢先截住了话头。等奶奶说完了,她立马帮着找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
“不用你们守着,反正我奶奶会算账,也会认称。平常奶奶也不去地里,在家里还能卖作业本和针线顶针,多卖点别的东西也能啊,反正一只羊也是赶着,一群羊也是撵着。奶奶,叫你买盐你会不会给别人称啊?”
“干别的活不沾闲,称个盐还是能的,你爹你娘不在家里的时候,我也没有少给人称麦子称馍馍,称盐跟称麦子称馍馍不是一个理啊?我这儿除了做饭,一天到晚没啥事儿,闲着也是闲着,卖点东西还能有人来找我说说话。就是真要是开代销店,要进的东西多了,得花不少本钱,你们去哪里弄那么多本钱。”
“本钱倒是有点儿,这二年换馍馍,攒了不少麦子。原先想着攒着,万一以后有个灾荒啥的,家里有粮,心里不慌。你看咱家里的几个瓮都装满了,砌的几个水泥池子也都满了,再有就没地方盛了。到了夏天,还怕生虫子,每年都要倒腾着晒好几回。我想把家里的麦子粜一些,留着够二年吃的就行了,反正咱每年地里都打新麦子。每天换馍馍,多少也赚点麦子,不愁粮食了。”
自从三姑开始卖东西,爷爷也算过账,卖的东西还不全,顾客也只是女人孩子,收入比种地也强。要是东西全了,顾客多了,收入可能会更好。更重要的是,爷爷走街串巷换馍馍,听说还私人开代销店合法了。
我们村里没有开代销店的,我们家里换馍馍,要是再开个代销店,生意不会少。刚刚听说开代销店合法时只是想想,被我们三姑二姑一鼓动,爷爷真的心动了。
“你不要光听俩孩子,想出一出是一出。开代销店不是小事儿,那都是猴精猴精的人干的,咱们庄稼人,哪能干了的那事儿,咱还是好好的换咱馍馍,种好咱的地干活才是正事儿。”
奶奶觉得开代销店就是个天大的事情,只有鬼四儿那样的精明能干的人才能做的事情,我们家里都是老实本分的人,干不了精明人干的事情。
“啥是精明人能干的事儿,开代销店只要会算账就行了,我们又不去投机倒把的坑害算计别人。我们进的东西全点儿,进的东西好用点儿,价钱和别的村里一样,又不糊弄人,肯定行的。娘,你只管蒸你的馍馍,我们开代销店不会耽误你的事儿,也不耽误俺爹换馍馍。”
为了让奶奶同意,二姑极力说服奶奶,爷爷也帮着劝说奶奶。
“听说国家允许个人开代销店了,我们村里没有代销店,我也觉摸着这个事儿能做。咱就是试试,要是行咱就干下去,要是不沾了咱就不干了。”
“你们都说的轻巧,开代销店也得有地方啊?我们家就这么大的地儿,进了东西你摆到哪里?”
“我早就想来,咱娘的屋子里大,没啥东西,把俩小子北屋东头的大瓮都挪到这边来。中间打个界扇,西边一间住人,东边两间当门市。”
“咱娘一辈子肃静惯了,你把大瓮都弄到她屋里,跟头咕噜的叫咱娘咋住啊?”
“我没事儿,以前我住的也是进门上炕,屋地下两个人都扭不过身子小屋。后来翻身了,才住到这边的大院子大屋子里。再小的屋子也能盛下我,况且现在家里我住的屋子最大,甭说放几个大瓮,就是再盘几个粮仓也有空地儿。”
这一年来,老奶奶在家里卖货卖的上了瘾,一听说要开代销店,一百个赞成。
“爹,咱把代销店开在北屋,要是能在东边朝街里的墙上开个门,别人来买东西了不用进巷子,从街里就可以进屋了。屋里也弄些架子摆放货物,叫进来买东西的人,一进门就能看见他们要买的东西。再在门口挂个木头牌子,用墨汁染成小黑板,上面用粉笔写上我们都卖啥东西,和各种东西的价钱。村里人过来过去就能看到,他们家里缺了啥东西,就能来我们家里买了。”
“还往街里开门,拆墙砌墙那可不是一件小事儿,开门打洞那得多大的工程啊,我们家里的人都不会砌墙啊,我们咋弄啊。”奶奶有点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