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妈正好进门,听到这个新闻,急忙转身问正从外面回来的老阎。
“老阎,我刚才听见二大妈说,罗建国犯事被警察抓了?外头都在传呢?”
阎埠贵笑了:“别胡乱猜测了。
刚才听说的是,罗建国打了三只大野猪,
还有好多野鸡和野兔,总共卖了九百多块钱。
那些都是公安局买的。
那警察好像还挺喜欢建国,还跟他比试了几招呢!”
“九百多?这么说来,罗家要发达了吧?”
“确实如此。
刚才我还后悔,当初没帮衬罗家。
如果当时秦淮茹和白玲的婚事上我们给罗建国说几句公道话,怎么也能占点便宜!就比如雨水两次帮忙给朵朵果果,现在罗家天天吃肉吃米饭。”
三大妈听了也不由得后悔起来:“刚才还听见贾婆婆骂骂咧咧的呢。
这要是秦淮茹知道了,非悔死不可。
贾东旭每月才挣二十多块钱,罗建国现在已经是一天能赚贾东旭四五年的工资了。”
阎埠贵也插话说:“我刚听说罗建国带着全家去了百货大楼,估计等会回来四合院就要热闹起来了。”
话音刚落,罗建国和罗慧珍便推着装满大包小包自行车进来,笑眯眯的。
阎埠贵和三大妈立即出门迎接。
罗慧珍身穿最新款式的列宁装,脚蹬棉皮鞋,正推着凤凰牌自行车;而罗建国则带着穿毛呢裙、拿糖葫芦的朵朵和果果,车后架上还有缝纫机和其他各种新东西。
“好家伙,你这是发财了吗?快让我帮帮你!”
阎埠贵赶忙过去帮忙抬车过门槛。
罗建国道谢,往中院走去。
正在洗衣服的秦淮茹闻言,脸色瞬间变得苍白。
罗建国不是被抓起来了吗?怎么会买了自行车,这么多好东西?
贾张氏也惊讶不已:两辆自行车还有缝纫机,罗家这不是把我们都比下去了吗?
一大妈问道:“慧珍,这自行车也是你买的吗?”
罗慧珍笑着说:“是啊,建国打猎赚了钱,非要给我买一个。”
看见崭新的凤凰牌自行车,秦淮茹的心里充满了酸涩。
若当年不退婚,这些是不是也有她的份?
贾东旭一个月才二十多块钱,即使再努力,也不可能买到自行车。
可罗建国这么快就给她买了自行车,罗家的日子让四合院的人都议论纷纷。
以前罗家日子艰难,连锅都揭不开,才多久,竟已经完全翻身了。
两辆车不说整个院子,甚至在整个四九城恐怕也是少见。
回家后,罗慧珍气色红润,显得年轻了不少。
“建国,从前咱家的日子太难了,我一直没说,但现在我要跟你说说院子里的事。”
罗建国抱着朵朵和果果在炕上坐下:“妈,你说吧。”
罗慧珍从口袋里掏出一个破旧的小本子递给儿子,“这里面记录的是过去三年,当你生病时所有帮过我们家的好心人。
你表姐为了帮你筹集治病的五块钱卖了不少东西。
老林家的女儿在你无法吃粗粮时,特地将家里唯一的一袋白面拿来做面疙瘩汤送给你。
还有周婆婆,借了三块钱给咱们,还分两次给你送来红糖。
铁锤家里也过得不容易,但他们仍然给了我们最后的存粮,而他们父女三天仅喝凉水充饥……”
罗慧珍一张纸、一笔账地向罗建国讲述这些年来求人帮助时的经历和所经历的艰辛。
看到这些密密麻麻的名字,罗建国不禁哽咽:“妈,这每一笔我都记在心里了,将来一定会想办法报答大家。”
“嗯,好孩子!”
罗慧珍抹了抹眼泪,望着丈夫的照片低声细语道:“老头子呀,我听了你的话,为人真诚善良,才得来这样的好儿子。
若你能看到该有多好。”
罗建国仔细翻看这本子中的记录,心里已经有了安排。
首先想到可以顺道拜访住在附近的表姐家;至于今天,他决定先去老林家、周婆婆家、还有铁锤家感谢一番,因为这几家人尽管自己也在为生计发愁,却依然尽力给予他们援助。
他不会辜负任何一点恩情。
回到自己的房间,罗建国进入了一个奇妙的空间。
这里原先什么也没有,可眼下却变成了有五十亩大的耕地,并散发着一种神秘土壤特有的香气。
空间好像升级了一样,或许真能种植作物了吧?
果然,在空间中发现一条简短的信息:
“为了逆转命运,奖励宿主一家两辆自行车,让秦淮茹羡慕后悔莫及。
现在获得奖励:五十亩一级农田!”
这个变化令人惊喜——这片空间会不会进化到可以养牲畜,甚至住人?一想到这里,罗建国内心满是激动。
不过眼前的要务是如何合适表达感恩。
考虑到直接给予过多会显得太随意而招致误会,还是慢慢回报较为恰当。
考虑到当下的状况并不富裕,罗建国计划每次少量但长期地进行帮扶。
罗建国把从空间里取出的食物整理好后告诉妈妈说想要去报答邻居们的帮助。
罗慧珍听到儿子这样说之后表示支持,并具体指出了每户适合带什么去:
- 给老林家送去二斤白面外加十斤玉米面粉,因为对方之前帮忙给了大约一斤半的白面;
- 周婆婆处除了软口点心一袋,再带五斤玉米粉作为感激;之前收到钱已经归还,但周婆拒绝了再次赠送红包的机会。
- 铁锤家的东西虽然很少但是情感深厚,可以多带些粮食,比如十斤玉米粉就好。
再让朵朵和果果去拿几块奶糖来。
在四合院里,人际关系显得尤为重要。
对于罗建国来说,这不同于她前世独行的生活方式,她发现人际关系远比想象中的复杂多变。
确实,正如傻柱所说,世界上最聪慧的人往往都是经历过风霜的寡妇!罗慧珍能在四合院带着朵朵和果果好好生活,也得益于她的生存智慧。
罗建国提着一些粮食首先拜访了王铁锤家。
王铁锤家中一贫如洗,他正与大女儿和小女儿准备就着简单的米汤过活。
小女儿望着清澈见底的米汤哭诉:“爸爸,这个我吃不饱!”
“乖,明儿爸爸去给你买窝窝头吃,今天就将就些吧!”
王铁锤安慰着。
因为一系列的社会变动,王铁锤失去了工作,几乎已经把所有可以换钱的东西都卖光了。
“王叔,我是建国。”
听到声音,王铁锤站了起来看向门口,“建国?”
看到罗建国的状态,他松了口气,“你妈妈说你的病好多了,我还半信半疑呢。”
望着他们餐桌上的食物,罗建国连忙取出带来的粮食,“王叔,我记得前几次我家困难时承蒙你的援助。
我现在身体恢复也能 谋生,这次是来还粮食的。”
看着眼前十几斤的玉米面,王铁锤面色微红,连连摆手:“不能要这么多,我只能帮你那一点而已。”
但罗建国坚持道,“王叔,在最艰难的时候伸出援手最为珍贵。
你也该给小曼她们改善下伙食啊。”
最后,看着他的两个闺女充满期待的眼神,王铁锤咬咬牙收下了,对建国深鞠一躬,连声致谢!
朵朵和果果从建国背后窜出来,“妞妞姐姐,哥哥给了我们奶糖,一起吃吧。”
说着便把手里的糖果一股脑地放进妞妞口袋。
想说什么的王铁锤还没出口,三人早已离去。
“哥哥,我们下一家去哪家?”
果果追问。
“去周婆婆家呀。”
周婆婆就住在这间小屋子旁边的一个狭小角落。
路过聋老太太家门口时,她伸手就想去取那些点心。
“建国,老祖宗有福气呀,给我送来点心?”
罗建国侧身闪开了,“老太太,这不是您的,是给周婆婆的礼物。”
这位老太太听力选择性超强。
好听的话她全听见,不想听的根本当聋子。
她高声喊叫吸引了四合院不少邻居的目光。
“建国多孝顺啊,特地买东西给我这老婆子看。”
老太太试图以此博取同情。
如果按这个逻辑,罗建国若不给就是不敬老不孝顺。
然而此时的罗建国提高了音量回应:“老太太,这真的是给周婆婆预备的,当时我和贾家的婚姻危机中,她挺身为我说话;在我重病期间,也是她帮助了我家。”
面对这番情景和言辞,围观邻居都不禁点头赞同。
老太太一走,罗建国便转身对妈妈说:“妈,我问你一下,咱家当初落魄时,院里的老祖宗可有帮过我们?若真有这份情谊,我定当视她如自己老祖宗一般尊敬!”
罗建国这一番话,声音洪亮,吸引了四合院不少人的注意,大家纷纷探头来看热闹。
不少街坊私下议论纷纷:
“哎,当初要是老太太肯出来说句公道话,贾东旭怎么可能会截胡建国和秦淮茹的婚事?”
“可不是嘛,建国为了这段婚事可是付出了不少努力,不过大爷总说,那聋老太太在我们院子一直备受尊敬,这次居然不出面,倒有点奇怪。”
没想到被罗建国这么直接指出真面目,聋老太太灰溜溜地拄着拐杖回屋了。
随后,罗建国拎着点心到了周婆婆家,刚才的事情周婆婆也都听到了。
周婆婆感叹地说:“建国啊,你不该得罪聋老太太呀,她是五保户,而且当年给军人做过鞋,连街道办的王主任都给她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