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他对何雨水说:“那你试试问问你哥吧。
要是真行的话,买自行车的钱你记在账上,等你以后有工资再还我。”
何雨水随即往傻柱屋子里跑去,喊着:“傻哥哥,我在学校里吃不饱,决定还是回来吃饭吧!”
傻柱回应道:“回来吃?做梦都别想!这么远的距离你天天走腿都断了?”
何雨水继续说道:“所以我想请您帮我买辆自行车呀,建国哥哥答应了只要你肯同意给买,他就给我张自行车票!”
“当真?”
“不信你去找他问一问!”
正如罗建国预料的一样,傻柱没有半点犹豫,立马起床从床底下找出存折,“走吧,咱们现在去问问建国,只要他说要帮就给钱!”
何雨水没想到如此顺利便赶紧拉着傻柱去后院找建国。
来到建国面前,傻柱问道:“建国,你会真的帮忙买自行车吗?”
“我要把车票给雨水买他的自行车才对!”
“没问题,只要办成就好,那我去取钱,取完马上送过来!”
罗建国接着交代:“那我先把自行车票给雨水拿着,取好钱你们俩直接去买就行。”
“谢谢建国哥哥!”
何雨水清楚这么做是为不让秦淮茹中途干扰他们的计划。
最终,他们成功地买到自行车,回家的路上,何雨水轻声问傻柱:“哥,我还介绍了一个不错的姐姐给你认识,是我同学家里的姐姐。
怎么样?要见一面吗?”
何雨柱听后很是欢喜:“真的有这事?长得好看吗?可别找个跟同桌张淑琴似的。”
“绝对比她好看的多!”
何雨水叮嘱,“不过你需要省点钱,给自己买几件衣服和一双皮鞋收拾收拾,争取给她个好印象。”
傻柱连忙答应:“好,一切都按照你说得来!千万别声张这件事。”
他还想起了怎么找媳妇的事儿,提醒弟弟向许大茂学习如何寻找合适伴侣的经验。
人家从相亲到结婚都悄悄进行,你这一说,恐怕会惹来麻烦!”
傻柱叹道:“还真别怪我担心,许大茂那家伙真有可能这么做!”
“柱子,你跑到哪里去了?我等了你好半天!”
傻柱回来时,看见秦淮茹正站在门口等着他。
一见到秦淮茹,傻柱不由得感到一阵心虚。
他这几年存下的百余元,全部用在给何雨水买自行车上了,这样一来,之前承诺要借给秦淮茹的二十元也无从兑现了。
果然,当秦淮茹看到何雨水的新自行车时,脸上的神情明显变得不悦,“雨水,你买了自行车?”
何雨水显得颇为得意:“是啊,秦姐,你就别为难我哥了。
他是真的心疼我在学校吃得不好,特地给我买了这辆自行车。
家里的确是没钱借给你了!”
傻柱尴尬地笑了笑道:“秦姐,这个……”
秦淮茹气得扭头就进了屋子。
贾张氏见秦淮茹回来,急忙凑上前:“怎么样?傻柱同意借钱了吗?我想好了,如果能借到二十元,花一块五买两尺布,给棒梗缝一件新衣和一个新书包;晚上还可以再大方一点,花七毛五一斤肉炖个土豆萝卜,香着呢!”
秦淮茹沉着脸一边收拾桌子一边说道:“钱没有借到,雨水说不用住校了,她哥哥给她买了一辆自行车。”
贾东旭急了起来:“不是,像傻柱那样的人会有能力买得起自行车?”
秦淮茹回答:“他买不起,但院里的某些人买车比买东西还容易!”
贾东旭:“难道是罗建国?但他已经把票给了别人啊,他哪来的那么多票子?这罗建国到底是多大的本事啊!”
贾张氏听后忍不住破口大骂:“真不是东西!活该娶不上媳妇,拿着一百元给个赔钱货买车,也不接济我们家。
这真是天杀的!”
秦淮茹表情冷淡,默默收拾菜板去水池边做饭。
这时,傻柱走过来问道:“秦淮茹同志,你在跟谁生气呢?”
秦淮茹回答:“我还哪有资格生气?毕竟何雨水是你妹妹,你给她花钱是应该的。
随便答应我的事却没做到,也是我咎由自取罢了。”
傻柱有些不好意思地说:“也不是这样讲的。
她从小跟着我没少吃苦,身体一直不太好。
我能给她补回来一些,也算是一片心意。
你别生气了。”
秦淮茹冷冷回了一句:“你要去哪儿去哪儿!”
随即,秦淮茹竟对着他挥舞了手中的菜刀。
傻柱只能灰溜溜地走回了屋。
此时,何雨水偷笑跑到了罗建国家。
“建国哥哥,你知道刚才发生了什么吗?”
她笑着问。
罗建国不屑一顾地回答:“能是什么?保准秦淮茹又给甩脸色了吧!”
“你还真神了,怎么知道的?”
何雨水惊讶道。
“以她那个脾气,借不到钱肯定是要翻脸的。”
罗建国轻哼了一声。
贾东旭还活着,要是他真没了,那傻柱恐怕就要真切地体会到寡妇的脾气了!
罗慧珍拎着粮食进了屋子:“建国啊,虽然粮定量没涨,但是现在菜瓜果之类的比较好买了,咱们家是不是也别省粮食了?”
罗建国回答说:“妈,听我的吧,能买的时候尽量多存点,能省则省。
最近趁机会多晒点干货!估计明年更不好过呢!”
今年国家好歹还能买到一些外粮食,可往后可能连买粮的钱都没了。
一九五九年只有夏秋两季情况稍微有所改善。
罗慧珍一听这话,马上起身开始收拾东西:“那就我去带着朵朵和果果坐车去东坝那边,那里长了不少刺儿菜和马兰头。”
“行!”
罗建国应道。
许大茂过来罗家,邀请罗建国去餐馆。
“建国,一起吃饭啊!我请客。”
罗建国回绝他说:“别啦,我们现在得尽快准备好用备用粮券换点什么吃的。”
许大茂不解:“难道你不相信国家的说法?夏秋季不是应该丰收、供应会变好的吗?”
“五九年虽说粮食收获不错,但粮仓早就空了,这才是麻烦所在!”
说完便又忙开了。
听到这儿,许大茂立刻照着建国说的去备粮。
阎埠贵在一旁嘲笑起许大茂来:“你怎么老爱囤粮,报纸上不是讲五九年收成超七十二亿斤,光是县城就够吃几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