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汉的能力,其实并不用张山风担忧。
短短两天时间,他就将应州那些鸡毛蒜皮的破事,治理得井井有条。
洪汉不仅仅抽出部分天成卫,在骷髅师的掩护之下,从北门而出,去往恒山山脉,砍伐大量木柴回来。
他解决了天寒地冻,城中老百姓家里木柴匮乏的情况。
同时,他更是一而再,再而三的开放府库粮仓,频繁的从士绅处敲诈粮食,让贫苦百姓得以温饱。
对于一系列的偷鸡摸狗,鸡毛蒜皮的小事,也是信手拈来。
当然,洪汉的举措,并非没有漏洞。
例如,断案太过死板,除了用刑,别的不会。
可以说,断案就是完全没有技术含量的一通乱打,真相不重要,有人招认就行。
其实,这不是洪汉的个人问题,自古至今的官员审案,都是这样!
别信什么神探某某某,几扇门、名捕之类,抽丝剥茧,抓捕真凶;
也别信什么某某仵作、提刑,神乎其技的说着“凶手,就是你!”;
更加别信什么皇帝、钦差微服私访,宁不平,治贪官……
某某神探,高居宰相,怎么可能天天盯着,那么点狗屁倒灶的破事呢?
至于几扇门,真实历史上代表的是官家,百姓可能认为是捕快。
总之,就是艺术化的存在。
简单的说,就是某些人的歪歪。
某某仵作、提刑,就不多说了。
一个连官身都没有,另一个也是个不入流的官儿,要说搞定了几个案子,是有可能的,但是天下有多少不平,多少冤案?
给几个人平反,有用吗?
老百姓就是这样,谁对他好,就会记住他,吹的是神乎其神,民间艺术加工,更是无所不能!
显然,狄仁杰,宋慈,包拯也是有艺术加工的,真实性比几扇门强多了,有真实案例为基础。
可惜,还是存在很大的歪歪成分。
至于微服私访,算了吧!
新时代之前,大中华的治安并不好。
瞎晃悠,搞不好就被乱民、土匪咔嚓了!
就算有转轮手铳,常年软甲不离身的朱佑樘,也只敢在京城搞一搞微服。
当然,主要还是去江南太远了!
你特么的微服去一趟江南,来回的路上就要两、三个月!
这期间,政务、奏章一直不处理,也不上朝,不说史官怎么评价,你等着被言官,弹劾到怀疑人生吧!
所以,熟知的故事,那些大佬,都是骗人的!
真实的执法,就是看谁像坏人,抓起来之后,先来一个套餐。
各地的套餐内容,出奇的一致:先吓吓人,威武喊一喊;
然后,惊堂木拍一拍。
一般的人,案子还没审,腿已经软了,话都不会说了。
要是遇到硬茬子,也是不要紧的。
这时候就要上硬菜了,杀威棒什么的打一顿,再嘴硬,给夹夹手指,烫个纹身之类的……
一通按摩之后,保管你浑身舒爽。
不要怀疑古人对刑讯逼供方面的研究,肯定比现在人要专业。
因为,人家是合法的!
基本上,一通流程下来,没犯罪也犯了。
对此,张山风接连摇头:这样下去可不行!
……
是夜,县衙
张山风领着朱厚照,来找洪汉。
一进门,张山风就开门见山的提议:“洪佥事,本官有一想法,特来商议!”
洪汉最近忙于处理县衙公务,得到了一致好评,收获了一波老百姓的点赞,所以心情还不错。
因此,他对张山风的看法,也有了些许改观。
此时,听说张山风又有些想法,自然是很有兴趣。
但是!
他肯定没有体会过,朝堂诸公,每次听到张山风发言,会有什么体会。
如果,现在他们是在奉天殿。
可以想象:这会儿文武百官肯定齐刷刷的开始反对。
他们第一反应都是:麻麻屁,这货又要整活儿了!
果然!
张山风没有让人失望!
他建议到:“本官最近几天,观看你审案,恕本官直言,有屈打成招的可能性,不是很合理!”
洪汉倒是无所谓,满不在意的回应:“张公多虑了,审案非说书那般。
没有几个人,能像包公那般明察秋毫!
一个小案子,也不可能拖上十天半个月。
而且,有些刁民哪怕证据确凿,依旧是抵死不认。
对付这种人,不用重刑,他们不会招认。
所以,些许公堂手段,是有需要的。
此为历朝历代所通用,非是下官一家如此。”
没办法,坏人不是把证据摆在脸上,他就跪地忏悔了。
更多人是坏的很彻底,我就是不认,你咋的嘛?
对这种人,上点硬菜很合理,大家都这么玩!
张山风摇了摇头,反驳道:“刑罚断案,乃弊病!
官僚审案太过仓促,很容易造成冤假错案,让真凶逍遥法外,令无辜者蒙冤。
本官今日来此,就是想改改这一官场陋习!”
洪汉显然不知道张山风想干什么,于是问道:“您的意思是?”
如果是进过奉天殿的人,肯定不会这么问!
于是,张山风开始了他的表演。
只见,他缓缓道来:“依照本官看来,县令用刑,无非几个原因。
其一,县衙管理一县之地,事务繁忙,往往不能在一件案子中,投入过多的时间和精力,不得不从快结案!
其二,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大明一千多个县,并非人人都能如包公、狄公一般断案如神,某些庸官,昏官,更是不假思索,只会用刑。”
听到这里,洪汉轻微咳嗽了一声,表示不服。
朱厚照咧嘴一笑,一脸坏笑的看着洪汉。
张山风没有理会他们,继续说道:“其三,或有冤案,真凶狡诈,嫁祸他人,而冤屈的百姓不服,故屈打成招,酿成冤假错案。
其四,刁民心怀侥幸,妄图逃过大明律法制裁!
对此,本官以为,可以将职责细分,广募人手,负责侦破案件,维护治安。
本官决定,以一乡之地为一房,设立巡捕房,广招青壮,负责抓捕逃犯,侦破案件,维持治安,保护百姓安全。
这些人,本官称之为巡捕!
他们平时为公务员,战时为官军候补。
入此,不仅可以帮助守城,亦可维护城内太平。
太子殿下,洪佥事,你们意下如何?”
朱厚照当然是疯狂点赞,反正他不明白其中的道道,本能的相信张山风。
洪汉想都没想,直接拒绝了:“此举不妥!
如此一来,不仅县令无事可做,县衙还要捕快有何用呢?”
他虽然不清楚,张山风与朝中的文官集团互相撕逼。
但是!
这摆明了在挖县令的根,让公务员的权柄越发胀大,继续挤压文官的根基。
洪汉只要不蠢,就不可能答应。
然而,他的反对,有用吗?
答案是否定的!
张山风虽然不是官,也没有爵位,但他的地位,在奉天殿是跟内阁同列,平起平坐的!
所以,他压根儿就没准备跟洪汉商量。
他来这里哔哔了半天,也就通知一下洪汉而已。
不过,毕竟大明太子在这里,他还是很耐心的解释道:“县令乃一县之长,掌管的是一县之地,成千上万人的命运!
县令,真正要做的,可不是天天坐在‘明镜高悬’,那几个大字下面,跟几个地痞流氓扯皮拉筋!
其真正的职责,是管理一县之地,调配各级县吏,领导老百姓过上富强的日子!
应州治下十几个乡镇,其中诸多乡长、里长上报的事务,如天灾人祸,如税收财务,如田亩开垦等等。
又比如,应州乃边镇,偶尔会被鞑靼侵袭,百姓多苦不堪言。
此时,作为一县之长,难道就没有对策?
无论是布局提防,亦或者抚恤百姓,再或者加强城防,都是县令该做的。
其余太平州县,没有这方面的担忧,亦非无事可做。
本官曾经讲过经济,如何提高本县老百姓的收入;
如何根据朝廷邸报,以及大明报纸,与县吏分析时局,引导治下百姓,合理种植水稻,甘蔗,玉米等等。
同时,监管工厂,作坊,防止士绅罔顾百姓安危,进行危险生产等等。
又例如……
县令已然有如此繁杂之事,既没有时间去将每件案子查清,也没有精力去真正的纠纷平息,几乎难以做到公平二字!
如此情况,将这些事关普通老百姓安稳的事情,分给其他人完成,难道不应该吗?”
洪汉沉默不语,他很清楚:大明县令,更多人是尸位素餐,得过且过。
大明真正的执法者,其实不是县衙!
是宗族祠堂!
应县,这种战乱之地,大宗族、大士绅都迁徙了,所以才会有这么多破事来县衙。
一般的府县,这些狗屁倒灶的事情,都是宗族内部,直接家法伺候了,根本不会闹到县衙。
同时,洪汉看出来了:张山风准备向宗族动手!
所以,洪汉本能的选择沉默,他不想掺和。
宗族,这里面的水,深不可测!
张山风看见沉默的洪汉,嘴角不由得上翘。
宗族、家法是千年以来,大中华最大的法外之地!
诸如浸猪笼,诸如族内纠纷,动不动就把人给砍了,诸如一族之长说话比官府说话还管用……
宗族理念,是禁锢老百姓流动性的最后一条铁链!
这些是大明王化之下,走向工业社会,不允许存在的!
巡捕房,就是破开这条铁链,最有力的斧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