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杰真正的杀手锏放在军特战队和全师六个团的侦察连上,这些部队人数少,且更精干,在潜伏隐蔽上更加擅长。李杰已经获得了李志坚的授权,特战队暂时由他指挥进行作战。
李杰要让这些部队去阻击线前面去设伏,打击从新乡而来的日军援兵。
在新乡的日军三十五师团的确对43军的以往战例都认真研究过,发现43军运用围城打援战术的情形比较多,在武汉会战以及第一次进攻井陉时都应用过。所以日军也比较注意防范,战前侦察做的也很细。
在43军新八师在夜间发起对辉县的围攻作战之后,日军侦察尖兵了解到新八师的一个团的确如电报所说的一般,在辉县外围设置阻击阵地后,并且与在辉县驻守的日军核对了方面情况后,才放心派出援兵。
日军三十五师团从新乡先行派出两个大队增援。这两个大队,已经是当晚可以派出的最大机动兵力。
并且为了防止被中国军队伏击,两个大队并没有一起出击,而是分为先后顺序,前后相隔十多公里。
在这里负责指挥战斗的是特战队队长王伟,在了解到对面的情况后,立即向李杰进行汇报,如果按照原计划伏击的话,后面一个大队日军就会快速增援,作战的变数大了很多。
李杰稍微考虑一下,就决定伏击后面的一个大队,放前面的那个过去,部队做好隐蔽。
在日军前面一个大队经过之后,后面的大队再不担心其他意外情况,一心向辉县方向前进。
在走到新乡和辉县交界处,天上突然升起众多的照明弹,随后从道路两侧几百米外一百多挺机枪开始向着道路上的日军射击,日军准备下车还击之时,又有几十门迫击炮及上百具掷弹筒集中进行轰炸。
由于进行射击轰炸的都是43军中最精锐的官兵,打击都非精确,王伟在作战安排时力求快准狠,趁着日军没有反应过来前就将对面日军的主要战斗力打掉。
在迫击炮和掷弹筒还在轰炸之际,六个侦察连的官兵就开始冲锋,特战队在后面火力支援,部分人使用狙击枪进行精准杀伤。
一千多号日军,在这种饱和式的攻击下,基本上每人头上都可以平均一到两枚榴弹或者迫击炮弹,大多数人已经在第一轮袭击中被干掉,剩余的运气比较好暂时留下性命的日军,也被炸了晕头转向,剩余的指挥官根本组织不起反击来,能够及时趴到地面,这也是基于日常刻苦训练已经形成的潜意识。
不过在已经冲锋过去的新八师军官兵而言,剩余的这些日军也已经掀不起什么风浪来。
前面通过的日军一个大队,距离此处不过十几分钟的路程,但是却完全来不及增援。
在前面的一个大队日军回援之时,回路已经不顺畅,军特战队的少数人员已经在路上设置了不少的障碍,这些障碍虽小,加上冷枪的干扰,也将日军拖延几十分钟。
在他们赶到之时,战斗都已经接近尾声,侦察连的士兵们在查看有无漏网之鱼,并在收拢战利品。
而军特战队则已经布置好了新的阻击线。
对于这种战斗,军特战队和43军内的不少部队演练过,在夜色的掩护下,特战队员们更是和周围的环境融为了一体。
日军大队的进攻刚开始,负责指挥冲锋的中队长和小队长就纷纷中弹倒地,过了一会,从公路方向,有日式九二式步兵炮发射的炮弹过来。
日军知道跟在他们后面的那个大队日军已经全军覆没,否则这些步兵炮不可能用来轰炸他们。
侦察连原本以为军特战队会打出照明弹,可是特战队却始终没打出一发,就在黑暗中不停的收割着日军士兵的生命。日军指挥官、炮手、机枪手等接二连三的被击毙。
军特战队对这种战斗,打的是得心应手,让几个观战的侦察连都看的佩服不已,特战队的战斗配合绝对是行云流水,如同互相配合制作一件物品一般。
三十五师团在1939年时成立起来,虽然训练精良,但是却是没有经历过战斗,战场经验并不丰富,面对这种情况根本不知道如何应对,只要敢于站起身来的,就立即被击毙,有的人会被不同方向的几发子弹同时击中。
但是趴着也不是回事,对面的九二步兵炮和一些迫击炮还在不停的发射,将一个个日军炸起来。
原本一个大队的快速灭亡就让他们心生恐惧,现在更让日军恐惧的是,他们根本不知道对面有多少敌人,敌人在哪里,就这么在黑暗中,将他们周围的战友击毙或者炸死。
未知的东西最让人恐慌,这么延续了一会后,日军已经没有指挥官进行组织,但是开始自发的向后撤,最后形成了一种了集体行动。
这正好入了王伟的圈套中,日军集体向后撤,那么机枪就可以利用起来,所有的机枪全部指向后撤的日军,就如同群狼协力将羊群赶向陷阱一般。
这种情况下,恐慌和绝望中的日军,就会像无助的猎物一般,被赶进精心准备好的猎场一般,不论这些日军之前经过多么精良的训练。心态一崩,只能被裹挟着随群体行动,随后在密集的机枪扫射之下被屠杀。当初南京城那么多溃兵被屠杀,也是这种心态下的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