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前面讲到了《三国演义》,罗贯中生在杨慎之前,但估计杨慎也想不到,有一天他们的后人会把他这首《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添在《三国演义》的卷首。
本来毫无关联的两个人,此刻以一种奇妙的方式建立了联系。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杨慎本是正德六年的状元,但他在嘉靖三年获罪于明世宗后被流放云南充军,行至湖北江陵的途中,他望见渔樵的笑谈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千古绝唱。
这怎么称不上“下笔如有神”呢?】
正德四年。
李东阳和杨廷和立于殿外檐下,看着杨慎的这首词,李东阳笑着对杨廷和说道:“真的虎父无犬子啊。”
杨慎素有才名,他得知杨慎能够成为殿试第一既觉得不意外也有些意料之外。
杨廷和淡定的笑笑,心里却是有些焦虑。
现在才正德四年,说是自己会在二年后状元及第,但时间这么久,一切都是未知数。又加上后面紧接着出现的是获罪流放,他一时不知道先该担心今日在家的儿子,还是当今陛下获知下一任皇帝的反应。
杨慎现年也不过二十来岁,他此刻在家中骤然听到自己未来会在正德六年状元及第,又在世宗皇帝时期获罪,一下子就呆住了。
他呆了半晌,忽而回过神来。“两年吗?我等的起。”
前些日子的会试,他的试卷被烧毁,本来以为到手的状元之名旁落,他不是不难受的,甚至怀疑是不是有人从中作梗,不然怎么会这般巧。但在经过父亲的几经劝慰,他也缓了过来,现在更是精神一振,至于再往后?时间还久,一切都是变数。
“父亲,原来如此!既然我已知晓后事,那又何必担忧?”杨慎眼中闪过一丝坚定,低声喃喃,“我当顺其自然,做好当下之事。至于未来的命运,就交给时间吧。”
杨夫人在门外停下脚步,看着恢复以往意气风发样子的儿子,无声笑了笑了,没有进去,转身走了。
“夫人?”身边跟着的丫鬟有些不解为什么之前还急匆匆过来的夫人忽然又走了。
杨夫人只是笑了笑,没有说话。
她知道自己儿子能行,这里暂时无需她担心。
她一路回到正房,不时抬头看了几眼天幕,心想:也不知道是福是祸啊。
【长江滚滚向东流,不再回头,多少英雄像翻飞的浪花般消逝,争什么是与非、成功与失败,都是短暂不长久,只有青山依然存在,日升日落永不停息。江上白发渔翁,早已习惯于四时的变化,现在和朋友难得见了面,痛快的畅饮一杯酒,古往今来的纷纷扰扰,都不过是下酒闲谈的佐料。
——这是一首咏史词,读来荡气回肠、慷慨悲壮,余韵悠长。
大江裹挟着浪花奔腾而去,英雄人物随着流逝的江水消失得不见踪影。“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谁也别想把时光留住。】
【杨慎的人生经历复杂,感受颇多,才能够看穿世事,写下这番人生哲理。
变与不变是辩证统一的,“青山依旧在”是不变,“几度夕阳红”是变,而“古今多少事”都在变与不变的相对运动中发生又流逝,身为局中人,扯不开、逃不掉,那么就只能从“是非成败”中看透,有些舍去,有些留下,历尽红尘百劫,收获别样感悟。
要知道在时间的无情摧残下,一切都如过眼云烟,杨慎的家世好吧?他爹官至首辅,他自己也是状元及第,才情和学识都不缺,但他依然会横遭政治打击,无法施展自己的抱负,最后终老边荒。他在流放途中恍然看透的东西,也支撑着他行至晚年。所以啊,有有时候当进则进,当放则放。】
嬴政看着这段内容,若有所思。
“变与不变是辩证统一的。”他仔细体味这句话,觉得还挺有意思的。
他看向了李斯。
李斯上前一步,恭敬地说道:“辩,争彼也,辩胜,当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所谓“辩”,就是对于某一说法的证明或反驳。辩论获胜的一方,其说法必然是符合实际的。
这是《墨经》中的一句,虽然他师从儒家大圣荀子,自身又是法家子弟,但对其他几家学派的内容也是有所了解的。
春秋战国时期,辩论盛行,彼此恨不得都辩倒对方。他自然也是会的。
“辩证,应该是通过不断地‘辩’来证明什么,寻求一个正确的结果。”
嬴政有些无所谓地点头,他不知道李斯的解释对不对,但这种思维倒是既新奇也不新奇。
是非成败转头空,他想到了秦、汉、唐、宋、明各个朝代的出现。他想要秦一世二世乃至传至万世,也是一场空。
嬴政眼睛微微眯起,关注当下吗?只是若是没有远见,又谈什么当下呢?
【人生在世,当然要建功立业,当然要展现英雄气概,当然要在无情的流逝中追求永恒的价值。但是既要拿得起,进得去;还要放得下,跳得出。要深刻地认识到自己的作用和地位,在生活中不断磨炼为人做事的深度和远见。】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历史是不断地向前推进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宇宙永恒,人生有限,江水不息,青山常在。历史兴衰不是我们能掌握的,成败得失也不由我们控制,我们能做的,就是做好自己。】
玉不识眼底泛起笑意,虽然她不是专业的学生,但这首词读来就很让人喜欢,而且小时候《三国演义》也没少看,读起这首词来自然抑扬顿挫,很有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