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接下来要介绍的,是一种名叫“玉扣纸”的竹纸。
想来应该有人听说过它。】
【玉扣纸,闽西北宁化一带传统手工造纸。“玉”,称其洁白光润,土纸中上品。“扣”,为昔时计量,一刀二刀之意。
《少室山房笔丛》中载称:“凡印书,永丰绵纸为上,常山柬纸次之,顺昌书纸又次之,福建竹纸为下……”。其中的永丰绵纸便是这次要介绍的玉扣纸。
玉扣纸在宋朝、明朝和清朝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为什么说起它呢?因为它还和一道吃食有关。民以食为天,联系到吃的了,自然也就引起了我的好奇,所以今天最后的介绍就留给了它。】
玉不识也没有卖关子,天幕上的图片自然切换,变成了一盘菜。其中透露出的色泽,诱人鲜香,引人食指大动。
“看着还挺好吃的?”
【广州、兴宁、梅县等地有一道名菜“纸包鸡”,便是以玉扣纸包裹鸡肉,再以花生油浸之,最后入锅油炸而成。食用时打开,香味才释放出来,芬芳扑鼻。】
【而玉扣纸之所以能够包裹鸡肉,也是因为它的原料清净——
这种产自福建的名纸,是用嫩竹制造的,春季出笋,待待竹笋直指苍穹并开出竹枝时,才是砍伐嫩竹最好季节,也是制作玉扣纸的最好时间。
而也正是因为它是竹纸,质地良好,所以也拥有着具有纤维细长、光滑柔韧、色泽洁白、莹润如玉、张片均均,拉力强、摩擦不起毛茸、卫生无毒、书写易干、墨迹不褪、经久不被虫蛀等特点。
用来包裹食材,也只是它众多的用途之一,它还是绝佳的书画用纸,当然更多的,它也被用于档案记录、寺庙经本抄写、宗祠族谱记录、账簿记录等。】
“竹纸?清朝?之前那个纳兰性德的朝代吗?”朱棣微微皱起眉。
前面可没有这个什么“清”的朝代,那就只能往后了。虽然他知道朝代的更迭不可避免,哪怕如秦始皇想要传至万代也不过二世而亡,汉朝够久了吧,中原大地也终究被司马家夺了去,但真的知道明朝有一天会完蛋,那种复杂的心理还是难以言表的。
朱高炽没有对他父皇复杂的心思发表什么言论,擅自揣摩圣上心思并不是什么好事,而是另起了一个话头:“这玉扣纸虽产于清代,却也是造纸术发展后的成果,就如同咱们现在看到的许多新奇之物一样。”
“说不定按着天女的说法,努努力,咱们也能研究出来呢!”
朱棣看了眼自己的长子。有时候,他对自己的长子很满意,但有时候,又会觉得他对自己征伐的进谏让自己不满。
他听着朱高炽的话,也没有说自己在想些什么,而是微一颔首,说道:“这也确实是个方法,有空可以试试。”
像这样的事情,吩咐下去自然就有人去做,自然不需要他们多做些什么。
朱高炽见朱棣点头,便接着道:“儿臣觉得这天女介绍的诸多奇妙知识,不仅限于造纸之术。若能将其一一钻研透彻,我大明必定更加繁荣昌盛。”
她话中和背景中出现的各式新奇之物,总有能用上的。
旁边的朱高煦看了眼太子,掩下眼中的不满:“皇兄,你这不是废话吗?能被天女介绍的,都是重要的东西,哪怕是前面的诗词,其中透露的,也都还挺有意思的。”
兄弟两个暗地里针锋相对,朱棣拳头紧握看着天幕,当下的思绪却是已经飘到了岳飞身上。若是他也能得到像岳飞那样详细的介绍,对大明的发展未必没有好处。反正外族是看不到天幕的,有了信息的提前告知,对边防岂不是百利而无一害?
他对自己有信心能够发展好明朝,但还是有些担忧后人会如何看待。
【玉扣纸用于印书,始于宋代。明朝四堡版印书籍,有发行半天下之誉。除全国性书籍经史读物外。汀郡地方志书、名人着作,均借以印行。如李元仲《寒支集》,杨澜《临汀汇考》,郝凤升《九龙诗刻》等。
其中,玉扣纸因为原料的生长情况,虽多地都有生产,但福建长汀因为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所产玉扣纸最负盛名。
其一,长汀有着非常丰富的竹林资源,竹麻肉厚,柔韧,滑泽;其二,长汀还山高林密,有着充沛的山泉水源,清澈洁净的山泉,水质绝佳,是造纸的理想用水,自然优势和精湛的造纸良工决定了长汀玉扣纸的生产是一个极其顺畅的过程。】
【而说起玉扣纸的生产,这里我也简单介绍一下——
它以清明前后刚发芽且未长叶的嫩毛竹为原料,整个生产过程包括砍竹麻、沤料、取料、榨水、碾料、打浆、调料、抄纸、叠纸坯、二次榨水、刮水、夹纸角、焙纸、拣纸、切纸、打捆共16道纯手工制作工序。】
【介绍完,我们说回玉扣纸本身。
清道光《临汀汇考》云:“汀地货物,惟纸远行四方,各邑制造不同。长邑有官边、花笺、麦子、黄独等名。色纸则有黄丹、木红。”
因此,玉扣纸在中外市场上是享有盛誉的。据纸业界相传,玉扣纸在清代高产时,能达到年产四千多吨,产量晋居全国之冠,在国内手工纸行列中占重要一席。
它的成品更是销往东北、鲁、豫、苏、浙、皖、粤、赣各省及台湾、香港等地。等到五口通商后,玉扣纸进入国际市场,畅销新加坡、马来亚、印尼、暹罗、菲律宾、日本等国家和地区。
前面举例所说的玉扣纸的用途之一便是用于账簿记录,其中也有信誉的问题。据说港澳同胞、南洋群岛华侨多采用玉扣纸印制帐簿,用毛笔记帐不能涂改,能保持商界信誉。
要知道,在商界行走,信誉是很重要的,所以从这里也可以窥见玉扣纸盛行时的地位。】
雍正听着天女口中的“五口通商”,陷入了沉思。
现今关于罗马等地来的人争端越发的多,他也有些不耐这些人,加上对他们进入中原传教很是不悦,所以是有想要关闭口岸的想法。“五口通商”,是后世先是关闭口岸后来又开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