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河书屋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李申会见田狗儿使臣的地点位于乌土城。

此地与伊山迥然不同,街上没有风沙、畜粪,而是如虎塘那般大兴商业,临街的房屋楼阁,无不挂着匾额,行人衣着也多富丽,甚至祁六过来的时候,还见到一家当铺的门口,搭起高台,请来戏曲班献艺,引得百姓层层围观。

“那是李将军开的。”范雍与祁六同乘一车,他挑开窗布,望着围观的人山人海,丝毫不掩饰神色间的敬佩:“人们只道李申绿林出身,后借剿灭大仙教,打下二城基业,纯粹出于运气,实则不然。”

祁六点点头,表示认同:“能从诸多乱军中杀出重围者,都不可小觑。”

范雍道:“中郎将可知,为何李将军要经营当铺行当?不瞒您说,乌土城共计十三家当铺,其中八家都是李将军所开。”

“当铺很赚钱?”祁六试探问。

范雍笑着摇头,放下窗布,正襟危坐:“李将军说过,打一座城,与占一座城,完全是两回事。前者需要懂兵法韬略,后者却要知一食二货。大仙教将应南搅得一团糟,虽覆灭,但返家农户,却拿不出种粮耕作。而有钱富商,即便有心放款,也要担心收回问题。”

祁六恍然:“所以李将军开当铺,实际是为了充当中间人?”

“此为其中之一,更重要的是,李将军认为钱财流通,要比累积屯放更重要,所以伊山、乌土二城不建钱库,反而开辟先河,组织一些商人,成立了花钱司。”

“花钱司?”祁六没听说过,诧异道:“这花钱还需要专门设立一个部门?”

范雍面上敬佩之色更重:“所以说,主公……哦不,李将军眼光格局,非常人所能及,虽没钱库,但钱财处处。”

见祁六无法理解,他便从袖中掏出块一两左右的银锭,然后往对方手里一塞,言道:“我用这一两纹银,当下你身上这件衣服,若你是急等用钱买良种的农户,你会答应吗?”

祁六不假思索:“我不仅同意,还会感恩戴德。”

范雍又道:“所以良种的事儿就解决了。那么贩良种的商人,是不是就牟利了?”

“啊。”祁六点头。

“牟利的商人,就有钱买吃穿用度,买肉买菜,这一两纹银,便化作若干,流进千家万户。”

“没错,是这个道理。”祁六大觉新鲜,因他从没想过那么深,以往只觉得银子好,是它可以买东西,却从未深入想过,它凭什么可以买东西。

范雍掂量着手里的银子,笑道:“当农户地里有了收成,商人兜里有了银子,他们再来当铺赎回衣服,这一两银子不是又回来了?李将军只是将银子转了出去,然后解决许多事,最后再将银子收回,虽未赚利,却让市场兴盛起来,你说划不划算?”

“确实挺划算,不过……”祁六有点想不通:“以往也有当铺,但多半会让人倾家荡产,根本起不到你说的兴盛市场作用,这是为何?”

“因为那是生意,李将军则是假借生意,行食货之事。”

范雍捋着雪白胡须,双眸中多了些许感伤:“在李将军看来,当铺乃救急之地,不该雪上加霜,面对前来典当之人,不仅不能压价,还要适当抬高。可惜不是人人都如李将军,这世间更多的,还是钻利取巧之辈。”

“但这算是赔本买卖啊,若他们不赎当,岂不砸手里了?”祁六问。

范雍笑道:“若是一般商人,自然如此,但李将军作为二城之主,完全可以靠税收相抵。”

“喔。”祁六恍然。

但他觉得,这简直是玩赖。

而且对其余当铺有极强的冲击,搞不好会让别家当铺直接垮掉。

不过转念又想,这些开当铺的,都是黑心之辈,垮掉也好!

“祁中郎,冒昧的问一下,虎塘在孙壁之治下,是否也如这般景气?”

发问的范雍,看似平静,实际双眸凝神。

祁六苦笑道:“我只是一介武夫,半点不懂食货之理,对此无法点评。”

范雍点点头,虽失望,但也无可奈何,只能叹了句:“可惜将军有治世之材,却无救世之命。”

祁六默然,无言以对。

马车赶到乌土的时候,接近晌午时分。

车辆一直驶入军营,在中军大帐前停下。

帐帘挑着,从外面就可以见到,李申一身戎装坐在案桌上首,正含笑聆听坐下方的使臣说话。

祁六进来后,李将军立即站起,并抱拳躬身,口中呼喊见过祁中郎,随后邀对方去左席坐下。

如此一来,田狗儿的那位使臣,自然变脸,瞅着祁六阴晴不定。

末了,当祁六堪堪坐下,那位使臣便将茶杯一放,起身冷声道:“将军既已选择,某也不再浪费口舌,告辞!”

说罢拂袖而去。

把祁六看一愣愣的,倒是对此人刮目相看,如此无礼,也不怕被抛入油锅。

李申没提油锅的事儿,放任使臣自行离开,只笑问道:“祁中郎可知,此人找某所为何事?”

祁六故作不知,摇了摇头。

李申道:“他说纪君兰现身大康,注定他家主公,也就是田狗儿,有登临大位之望,所以特意前来,劝我识相。”

祁六喔了声。

李申又道:“他还称,如今田狗儿整兵秣马,已有八千众,狼兵虎将蓄势待发,无人可挡。”

祁六再喔。

李申奇道:“祁中郎怎不问某,是否会与田狗儿合作?”

“他不是走了吗?”祁六一副看白痴的眼神,“这不就说明,将军你不感兴趣么?”

李申被噎的一时语塞,再绷不住,当即把脸一拉:“把我的油锅抬进来!”

祁六赶紧说道:“实际是我知道将军一言九鼎,绝非背信弃义的小人,即便田狗儿许下金山银山,也改变不了将军心意。”

李申脸色有所缓和,摆手示意扛着油锅进门,一脸喜色的范雍回去。

让后者大感失望。

“呵,田狗儿实在是笨,竟被一冒牌仙子蒙骗,某甚至有点期待,若他知道真相,会不会发疯。”

其实我更担心你知道真相……

祁六默默在心里嘀咕。

李申不知他在想什么,反越说越兴奋:“一个三句话,就敢与男子忘情打啵儿的女人,却被田狗儿视作雄心来源,光是想想,就让人笑掉大牙。”

……你开心就好。

“不过……”李申话锋一转,眯眼道:“我虽不会帮田狗儿,但也绝不会出兵阻拦,子陆可晓得原因?”

“将军打算观望,坐等两虎相争。”

祁六对这个太熟悉了。

之前张虎、王老八之流,就是这么干的。

只可惜下场并不好。

李申没有隐瞒,痛快承认道:“不错,孙壁之久负盛名,威震边关几十载,我归顺于他,不算屈就。但虎王老矣,是否仍有余威,却未可知。某要为手底下的五千多弟兄考虑,子陆可能明白某的苦心?”

明白个屁!

说的好听!

不过就是骑墙观望,然后再做选择么?

立场半点不坚定,还想戴高帽!

呸,不愧是绿林出身,与那唱数来宝的老瞎子一样!

方才在马车上,听完范雍所讲述的食货之治后,李申在祁六心中,还真竖起个高大形象。

但现在,这形象却与江湖气挂上了钩,不免瞬间崩塌。

“理解。”祁六笑着点头,只是那笑怎么看怎么虚假:“我想主公也会理解的。”

书河书屋推荐阅读:唐时月红楼之贾家潜龙晋末多少事逆天换明战神重生小小奶娃杀疯了双穿,开局一桶泡面换媳妇三国之开局被捆到刘备军营谋断九州八旗铁骑?朕用机枪应对很合理吧是绝杀之神啊梦入红楼带着三国系统穿越五代十国大炎帝国,吾济苍生我要做皇帝从原始部落到清末失忆美娇妻,竟是大周女帝农家娃的科举生涯开局逼我送死,反手召唤三千玄甲开局被诛十族,我在朱棣头上作死穿越冷兵器时代,却觉醒红警系统宋医帝国从零开始虞朝历史全解七圣树王朝四十一帝抗战:啥,你说班长不是干部?古今交换,我成了女帝背后的男人烛渊传我有枪炮满库,女帝跪求招夫大明:读我心后,老朱家人设崩了一字并肩王杨林穿越之我是窝囊皇子穿越红楼庶子,我靠科举逆袭大明卖罐子,朱元璋上门穿越三国之众将云集三国之天下无双谍影重现唐:乞丐开局怎么活异族犯边,刚成状元的我领兵出征小子,快给爷科考去手握帝国时代,系统疯狂暴兵三国:白毦陈到七页禾忠虎传:凡人不修仙江山,美人大唐小郎中穿越三国,落魄汉室的江东之路这个王朝叫大兴战争年代之我能抽武器装备汉末三国之再建大秦大唐:就嫁一个公主,还想求我出山?明末永昌
书河书屋搜藏榜:山河血人在大唐已被退学开局戍边送死?我转身打回京城!崇祯是我老丈人!王妃本狂妄异星传送门之黄金大陆长生:从赏金猎人开始我有皇后光环维多利亚的秘密我在明末有支无敌军团挖金挖金挖金挖金挖金挖金醉枕江山隋末,我干翻了十八王大唐之九子夺嫡让你当兵戒纨绔,你苟成军中猛虎吾父朱高煦大唐:我,火头军薛仁贵,无敌黄沙百战穿金甲朕绝不当皇帝箱子里的明末,我就是神仙乱世第一能臣回到古代建特区皇帝宠臣?不,我一身反骨!我在大夏被迫搞事的日子抗战:签到军事基地成晋西北霸主嫡女狂妃三国之诸葛天下绝色毒医王妃林梦雅大明:等待老朱死亡的我成了帝师战争承包商帝国再起特种兵穿越大明,抢座银山夺天下重生—深闺九王妃穿到乱世我有拼夕夕打仗从不缺若我穿越,倚红偎翠,做个小诗仙带个手机回汉朝天云大陆之唐天铁血山河志让你当侯爷,没让你搞科技带着全面战争开始征服许你盛世安宁温水煮相公大人,得加钱三国的真相参商穿越明朝小王侯性转水浒:我潘金莲真不想吃软饭抗日之铁血军旅农家祖坟冒青烟了,连中六元混在大唐当首富
书河书屋最新小说:苟到最后,我成了一方雄主穿书:不当接盘侠,我要自由乱世风云之命运交错乱世村长,我能召唤历史名将盛唐!我这个瘸腿太子调教四方!大唐:小地主家的败家儿子梦回西晋娶女帝带着战神回明末赵匡胤演义穿越古代无理造反大齐之君上传奇大明狗腿子三国凭实力截胡后主刘禅:从救关羽开始曹贼:家父曹操,请陛下称太子大夏镇远侯跟史上最稳太子抢皇位?我不干!三国:从县丞开始的崛起之路穿书太监太会审时度势了!物资系统身上藏!女帝倒贴当新娘2153,我再也不回去了哈哈大汉那些事儿改嫁你爱的小将,我退婚你哭什么装傻小地主:我真的只想躺平啊!特种兵之水浒武大郎北宋我称皇山贼之谋定三国明朝写作素材大全镇国世子爷三国第一公侯三国:开局娶了大乔执掌风云:从一等功臣走向权力巅峰动荡的大元贞观六年遇见三岁小公主当云天明穿成林如海为了成神的我欺骗古人大明辈分我最大,我的岳父朱重八养子断亲后,带着亲爹妻儿逆袭了大唐:我,火头军薛仁贵,无敌幽默风趣解读黄帝内经红楼:我能创造一个新贾府大唐小医师大明长歌之太后传奇从纨绔到拥兵千万!战场杀神从马前卒开始我家有个电饭锅御赐监察使爆兵百万占北疆,皇帝跪求我登基!天启新篇粉丝建言重塑大明穿越之我在明朝开药房朱标重生改写大明历史